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6/27 09:57:28瀏覽396|回應0|推薦3 | |
「發菩提心」的大乘人 vs. 「聲聞小乘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AdxndBqNfs 2022.06.21 (週二) 第二堂課,法藏和尚講於(萬佛寺東單三樓)比丘教室
有一位南傳比丘問我, 台灣有沒有地方可以托缽? 我說恐怕沒有。 後來他就住清涼寺, 有一天他跟我說「沒有地獄啦」, 又說「地藏經」是假的。 我聽了, 差一點從椅子上摔下來。 明明是出家人, 知見可以差這麼大。他是泰國來的僧人。 如果我們依人本思維, 來解讀「聲聞」的教法,對各位來講, 會有點緩不濟急, 因為明明就不是要你這樣修的。 我們是教宗天台。 僧團意義是「 行遵律儀,注意僧團, 求生淨土。」 在家意義是「皈敬三寶、敦倫盡份、發菩提心、 福慧雙修」。 這和過去的「相於正見、 歸於解脫」不一樣, 已經改掉了。 因為,在家居士一樣要發菩提心。改成這樣,比較能和僧團教學天台相契合。 不然,教學天台是發大乘心,而卻告訴居士說, 只是求個人解脫, 解脫是一定的, 我們是要成佛。
聲聞人只求「解脫」, 我個人能解脫, 是完成我個人理想, 至於周邊人能不能解脫,不是我要關注的目標, 而我的理想, 也和周邊的人無關。 在深山裡, 你就可以解脫啦。你沒有什麼因緣和眾生有關係。托缽你也沒欠眾生,按一般想法, 只是和眾生結善緣。我好好修行, 「金山易化」不好好修行的話「滴水難消」。所以,也有恃無恐,在他的想法是這樣--「 老僧深山一炷香 就能化解今生之福報」。
成佛一定和周邊的人有關。一定和眾生有關, 沒有不認識眾生的佛,也沒有從來不知道如何度眾生的佛。 佛都是身經百戰度眾生,百千萬億劫度眾生。 也是這樣, 自己好好修, 不用擔心度不到眾生。這是對的。 發菩提心的人, 從來不擔心度不到眾生。 你要送人家東西,還怕人家不來拿嗎?不用擔心這個。
發大乘心的人,念茲在茲的是, 我有沒有能耐, 眾生需要我的時候,我能夠給眾生什麼。 他更不會擔心沒飯吃, 他「憂道、 不憂貧」。 「道」不是「解脫道」, 是「菩薩道」; 講「因」不談「果」。 這「道」不是為「菩提道」。 記得喔。
我們晚課的時候, 是為「菩薩道」求生「淨土」, 談「因」。 「菩薩畏因, 眾生畏果」。 我們不求「果」,「果」在「因」中, 「因賅果海」。 「因」對了, 擔心「果」作什麼!? 你擔心「果」,反而忐忑不安, 反而有得有失。 我得一個果,你得了嗎? 修道, 有得失心, 那不是利益眾生。 若是我度你,是因為我想成佛,不然度你那麼辛苦,幹嘛度你, 這是有得失心!
我跟你非親非戚的。那你幹嘛不我? 沒有啊, 無量劫以來,我就是為你而修。 我為一切眾生而修,我觀一切眾生如父如母,這是我的本分。 你沒欠我,我也沒給你什麼, 我倒是很感恩你啊, 讓我度。
聲聞人聽起來會覺得很奇怪,「你誰啊? 你要度人, 你也幫幫忙!」 走地離不了半寸,一走兩步就踩死一堆螞蟻,你說你要度人?要笑死人!聲聞人的想法是這樣子。
大乘人的想法是這樣,沒錯, 我自身也有煩惱,我還很貪, 還起瞋心呢! 但是我嚮往利益眾生,我嚮往「報恩」這件事情。 說完轉身, 他又去和眾生吵架, 去偷眾生的東西了,他犯五戒了,他要下地獄了。 然後聲聞人說, 你看看, 說大話, 死得很慘,他會這樣看。
下地獄的大乘人呢? 他想「要下地獄,就下地獄,已經死那的多次, 再多兩次業沒差太多, 來度眾生啊。我就是想這樣,還能怎樣, 自己還是凡夫嗎! 心嚮往之! 但毫無能耐。 但恰恰是因為「毫無能耐, 我心還嚮往之」。這就難得啊!就在這裡, 大乘人就是這個樣子。
不是你什麼都能了, 你才來度眾生。剛好「倒因為果」! 就是因為你不能,心嚮往之, 然後, 你努力做, 坦白說, 也努力不了多少, 因為你常常在起煩惱,麵包少吃一個, 你就跟人家吵架;冰淇淋融化了, 你就毆氣不吃; 臭豆腐不夠臭, 你就臉臭臭的。很在乎自己的感受。
一轉身清醒的時候, 你又說你要利益眾生。你要說真話啊。 我要你說這個真話就好。 我沒有說你現在要做多少好事。 我告訴你啦, 偶爾還做壞事呢! 然後下地獄去, 或墮落成畜生, 有沒有?有, 天龍八部, 很多是畜生身耶。 「龍」是畜生身,畜生身還是很辛苦,那是大乘菩薩。
當然, 我們不能夠這隨便說下地獄, 不能這樣講。 我是說, 你真發心了,真要下地獄, 那就去啊, 一下子,就回來了。
你看「常不輕菩薩」的例子。 他到處跟人頂禮, 有沒有? 結果許多人笑他頭殼壞掉,結果說的人下地獄, 有沒有? 你可不可以怪「常不輕菩薩」,到處跟人頂禮, 結過害得取笑他的人下地獄?不是這樣。
常不輕菩薩說, 我如果不讓他們這樣取笑我而下地獄, 他們連成佛的機會都沒有, 現在下地獄是去那裡深造, 你懂嗎? 他們一下子就浮出地獄,你知道嗎?! 浮上來時,他們就會遇到我,我就一把把他們帶走。
講白了, 是常不輕菩薩把他們搞下地獄的, 他們看常不輕菩薩好笑,常不輕菩薩臨入滅時, 菩提心顯發, 又延長了好幾百萬劫,他們一看嚇壞了,怎麼這麼厲害,還取笑人家,才知事情不妙,自己一定會很慘。
但是太遲了,錯誤已經造成,因果就是要讓他們浩蕩付前程,相約到地獄。 但是到「法華會」上, 他們都回來了。 那咱們呢? 咱們沒機會嘲笑到常不輕菩薩,所以還在這裡混。 人家下完地獄都出來了,都已經在佛世了,都在佛在世時,做了「法華會」上的大菩薩,作見證,而我們呢?我們這些不敢下地獄的,或遇不到常不輕菩薩的,看似比較安全,結果呢?都比人家下地獄的成就慢。 所以, 以後不要詛咒人家下地獄,下地獄的搞不好比你更快成就。 本來大乘佛法也是無自性的,所以要發大乘心。你絕對不會虧損。 發大乘心,一路坦蕩到底。
若你發的是「解脫心」, 一路想的就是解脫解脫。 你發大乘心,除了利益眾生之外,一路沒得想。 除此一事, 別無它事。 每次你作錯事,可能會想『一定是沒發菩提心,忘失菩提心,都在為自己,難怪,我現在才會下地獄』。
發菩提心的人,累劫以來, 只有一件事, 就是利益眾生,連成佛都不是他想的事。 他想就不對啊,他只想利益眾生。 一而再,再而三地回到這個點上,累劫只回到這個點上,你就黏住,你的生命只有一見事情,就是利益一切眾生,沒有別的事情。
即使下地獄,還是回到這裡。 這就是「菩薩戒」不能捨,就是這樣。 捨不了,就只有「利益一切眾生」這件事而已,生無可戀,就為這件事而已。 成就不會比較慢,一定比較快。 連快慢你都不在乎,對不對? 連成佛都不在乎了,其他事算什麼。
是這個大乘的態度。態度,就是你的高度。 有了態度、高度,你就有廣度,能廣學多聞。 若態度不對,高度就不對,廣度就無法生起。 這個大乘態度,已經無有更上。 我發[阿ㄋ一ㄠˇ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發「無上正等正覺心」。
所以, [萬佛寺]弘揚「法華三昧」,沒有比這更快了, 再加上我們念佛, 不用下地獄, 直接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那裏去。 「但得見彌陀, 何愁不開悟」。
那開悟又為何? 為成佛? 才不是, 是為度眾生。 所以, 你也不用擔心你會在極樂世界待太久,因為你是發這種心的人,時間到了, 佛菩薩自然會叫你趕快下去度眾生。 因緣一定會帶你去。 所以, 一路坦蕩蕩,光明無限,一直到無量無邊的未來。 這世間只要出這樣一個人,他就能幫這個世界,何況又這多人在發這種心。 何況現在電視、網路,這麼多人在看。 所以說, 要相信「菩提心」的不可思議, 是唯一「一心」, 沒別的。
「發」菩提心, 就變成是學佛最最重要的事。 重要在要「發」的念頭。「發「就是「我願意」,而且我真實地願意。「受菩薩戒」就是這樣的「發心」。 而在教理中, 依憑的是什麼? 「心」是這樣發, 但教理有深有淺。 因為, 菩薩還是有根基不同。 做得快、慢、淺、深還是有不同。 不能假設說諸位程度太差, 所以我們先從「聲聞法」來, 不行! 因為「聲聞法」完全是為了「解脫」,薰著薰著, 你就一直向著解脫, 也變得只在乎解脫--「不行, 我咒語還沒念完」[不行, 我那個什麼…] ,就一直強調要解脫。
你必須一直在對的方向、對的位置薰。 本來是「利益眾生,別無他事」, 現在變成「解脫自己, 別無它事」, 不是錯亂了嗎! 所以, 「聲聞法」一定要帶上大乘的正見, 不然對大家而言, 就是「緩不濟急」了。
當我把你教成只想解脫的時候,想再把你拉出來時, 會變得困難多了。 為什麼? 因為「聲聞法」相對容易多,簡單多了。 跟別人無關,自己得安穩, 自己出離生死, 就Okay, 相對單純多了。 也不用去想菩薩「於五明中求、要廣學多聞啦、要成就辯才啦」, 這「八大人覺經」上講的。
聲聞人想, 我最好不用跟人講話最好啦, 還成就什麼辯才! 我幹嘛要「廣學多聞」, 我只要學會聲聞法, 解脫自己就好啦, 其他又用不上。 我但觀「四大、 五陰、 苦空、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就好啦。
你看,是不是「教法」不一樣, 「發心」也業不一樣, 「安住點」是不是也不一樣?!
你如果聽著聽著,就咬住這簡單容易的聲聞解脫法,叫你放開很難耶。 你看那個虌,鱉是怎死的?鱉死。 你拿一枝筷子, 牠生氣, 死咬著不放, 你筷子越拉, 牠的頭越拉越長, 最後就被人拿刀砍斷頭,就因為死咬著解脫的筷子不放, 就得死。
阿羅漢出三界,菩薩還在因地修,感動不了他。 來投胎,很累啊! 所以, 你還不薰息大乘菩提心, 連大菩薩都喊很累。 所以, 我們要念佛, 誦「法華經」, 薰息大乘法,這真的很重要。
所以, 大乘人不會在「聲聞法」中安住, 會跟著過一下水而已。 就像切一本書, 書不是很多頁嗎? 你一切, 每頁都被切斷, 這是「別教」, 我經歷每個階段, 但是是剎那就斷, 經歷每一頁, 每一頁都斬斷。
「圓教」不是這樣,對「圓教」而言, 這本書是不可得的,是虛幻相, 不用切, 它當下即是, 一切圓成。 利益眾生的當下, 沒有斷任何煩惱,而成就一切眾生的智慧。 而「成就一切眾生的智慧」中, 你也沒有任何覺性之增減, 當下直一個動作而已。 沒有次第, 不是慢慢一步一步來,不是需要稿一堆儀式化的東西,
所以, 文殊菩薩問舍利佛, [我送佛珠予佛, 快或慢?] 舍利佛說[很快], 文殊菩菩薩寺說「我成佛就是這麼快」。 「沒有生滅」「當下即是」。 用小女生來舉例, 表示和性別無關, 和年齡無關, 這念成就佛性的事情, 根本不來不去,不一不異,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當下即是。還有什麼成佛可說?! 所以, 禪宗說「無佛可成 無道可修」。 說到極致是這樣。
「萬法唯心造」, 不是「萬法由心生」。 講「生」是無而為有, 「八不」中道, 「不生」就在那裡, 你還講生, 就是相違。 理由可能是是圓教天台祖師, 對「色心一元」、「一念三千」,「相不生不滅」這種概念,沒有精確的理解。 第二、 是有精確的理解, 可是運用語詞的時候,沒有那麼精準。 所以, 有時你會看到[萬法由心生]這種概念。
而說「生」, 容易讓人以為是「無中生有」。 而「無中生有」通常是「因緣匯聚」的結果, 那怕是入胎, 也是緣聚, 不是術娘能生你,但又不離你娘, 才能生你的身體。
一切 緣都是剛剛好。 各有因緣。 大乘法看「一切法都是佛法」。 但你還得講你知道的佛法, 不能講外道法。 要「分而無分 無分而分」, 你不能講著講著, 講到外道去了。 那「殺盜淫妄」是不是佛法? 是喔! 在「圓覺經」有這麼個說法。「一怒癡 即是戒定慧」。 漢傳佛教,近四五百年, 很少願意承擔這個事。 大乘經典, 一讀到這裡, 就自動跳過, 也不去深思。
你要知道, 這種文字會在漢傳佛教, 祖師翻譯的經典之中,就是祖師認為我們應該要知道,要不然當初不要翻就好。 法界它會出現在那裡, 表示因緣剛剛好而已。 若遇到就跳過, 不思考, 可以說是自甘墮落差不。 該利益眾生, 你不利益, 那不是自甘墮落。
如身上懷有明珠,結果去街上作乞討, 如何愚癡啊。 行菩薩道,「實相」「無相無不相」, 是最富有的, 結果你去作「聲聞法」去乞討, 乞討外在的解脫, 在自己身上, 真是冤枉。
這話, 還得有緣的人聽,沒緣緣的人的人, 可能就開罵,不信就毀謗。 「在末法時期, 說法華經視為難」, 不過, 我們不是常不輕菩薩, 讓人家毀謗我們可能不太好, 因為他很慘, 你也可能很慘。 不過, 你堅持菩提心, 將來毀謗你的人,你可以度他。毀謗你的人, 通常也要很精進,會和你結下很深的緣。
為我們要談「實相見」? 你不要以為現在學「藏教」, 就把「藏教」學好就好。 就好像我把未熟的釋迦果,拿去冰箱冰, 結果拿出來,它定形了, 根本熟不了。
如果我不在講「聲聞法」的同時,帶上「大乘法」比對好,你的心就只會留在「聲聞法」。 雖然我們說學「五夏學戒」「戒律」很重要, 但「發菩提心」更重要。你是「發菩提心」「五夏學戒」,看起來是「聲聞法」, 處處有「大乘心」。
你要是不發菩提心,就去學「聲聞法」,你就停留在「聲聞法」上, 將來你一輩子心量大打不開, 很容易這樣。 當然不是所有人, 他永遠小心小量,聽得出來是不是處處為自己講話,處處保護好自己的利益,因為他在乎的是自己,罵起政治人物非常狠毒。他就遠離「一切眾生皆是佛」啊! 在我看來,所謂兩岸、藍綠、白啊,這些政治人物都是大菩薩,都恨難。
菩薩心本來看一切眾生皆是菩薩,唯我一人是凡夫。 作個修道人,不論是那個階位的,都要注意這個事情,不然就死在政治對立上。 「有立場」就是顛倒,就是「我執見」。你就跟眾生相對立。 我的立場在這裡,就是跟你對抗,和你的立場不一樣。
可以有想法,但是沒立場。 今天你是這個因緣,所以有這個立場, 將來有別的因緣,可能立場又會改變。 站立場,是跟人對抗的意思。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