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普篩的計算與實證如何達成科學原則?
2021/07/01 21:33:25瀏覽54|回應0|推薦0

聽說最近有人用所謂的嚴密的計算來證明普篩無效,說什麼偽陰還是偽陽會大到可怖的一種程度。

數學我不行,讀嚴密的理論也會讓我頭大,所以也不打算找這篇奇文來看了。間接的二手評論多半摻雜了太多政治偏執,甚至是「號稱」重視科學的評論家也不例外。所以看了只會多了情緒,並不會對解疑有太多幫助。

即使不詳看,不驗算,一樣可以去思考,因為這件事情也不難,不需要拗口的專業術語,不用複雜的數學公式,就只需要常識而已。

我們先理解一下什麼是普篩。沒有一個國家有能力逹成真正嚴格意義上的普篩,即便是老共那樣能動員大量人民進行所謂千萬級別的普篩,也不是一天兩天能完成。想必計算模型並不能反映真實的進行普篩的狀況,結果就值得懷疑(註1)。

(註1:「普篩」在我們的想法,就是儘可能的去篩,出入境篩、看病有相關症狀篩、需要特別保護的人如醫療人員篩,當然是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去篩,而不像之前一樣捨不得篩,找偽陰偽陽理由不篩。因為絕對的普篩是不可能,有許多人就喜歡用話術去找技術性語病並混淆視聽,唉~

這算是小問題,最嚴重的問題又是統計裡最不能反應事實的「平均數問題」。想必這些模型的計算是基於平均值的偽陽率或偽陰率。但偽陽率可能平均散佈在所有樣本上嗎?簡單地說,每個人都可能有平均的偽陽率或偽陰率?還是偽陽或偽陰情況特別容易出現在某些人群上?

人群只是一種特徵,天氣、地區等等每種因子可能都有不同偽陽或偽陰分佈,而光是人群,也有不同的特徵,包括年齡、性別、體質、病史等等。平均值會把這些特徵消滅,而我們用這些經過平滑處理的模型計算,必然有偏差,那是不用懷疑的。而時間更會把這個偏差放大,就像預測颱風路徑一樣,時間越久,誤差越大,預測會漸漸失去意義。

別說這種計算不可能掌握所有的因子,我們對許多因子都還沒開始進行研究呢(註2)!

(註2:「普篩」不只針對防疫,對於理解疫病、核實方法成效也有幫助,我們可以有更多的資料解析這些因子,就像工廠機台一樣,裝了更多感測器,資料收集頻度越高,我們越容易找出問題,甚至可以預測問題,當然,有些人可能不希望你了解太多,這些人還振振有詞地談科學~唉~

諾貝爾獎從不頒給純理論者,即使是精妙的相對論亦然。計算不一定等於實際,而實際上,有多國都在做普篩,或你們想叫廣篩也行,乃於台灣近日篩檢的數量,範圍與頻率都較之前變大許多,就沒有發生這種偽陽或偽陰放大的情況,若是理論與實際不符,依照科學的原則,應該是如何?學過科學的人,自然不需要多說。

不過,就像前面說的,這裡面摻了太多偏執,任由心裡的鬼作祟,,當然找的也是各人心目最相信的那個理由。我們終究會因此看不清迷霧的東西,儘管這只是需要一小步一小步摸索前進而已。

(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dnkji&aid=164547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