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佛法兩邊對看無怨
2022/01/16 06:59:39瀏覽893|回應0|推薦36

佛法無邊,為一般人所能朗朗上口,但是究竟什麼是佛法無邊?是如同寰宇虛空般的浩瀚無際?還是容有不同的見解?如果是佛教(宗教)不免會涉及執著確切的信仰,就不能容有不同的聲音,如果是佛法(哲學)則有百家爭鳴的可能,惟也不必多加引經據典,只要捫心自問當下自己的立場是站在佛教的這邊,還是佛法的這邊,如果能夠這樣,也相信彼此都能圓融無礙,合先敘明。

就一般的語意來說,「佛」是指覺悟或覺悟者(因為阿丙0,6不懂梵文、巴利文或其他的任何的外國語言,因此也就心虛的而不敢確定)。

「法」常有規範的意思,有如人類自行研發、設定的人為法(如我們現行的公法體系、民商體系及刑事體系……等),一般稱作人為(造)法,另有按照宇宙天理(這裡指無意志的天體運行)所形成的自然規律,一般叫作自然法(則),再細分有純粹自然科學(物理學門等)的自然法及輾轉投射於人們內心的社會倫理規範科學(社會學門等)。

再就佛法無邊所引申下來的爭論,有所謂的「佛性」與「法性」,如果將法性放在前面可能會更加符合邏輯的概念,因為法性包括了佛性(佛家們通常共識認為法性的概念比較寬廣,因此縱然是佛也無法逃脫自然法則的因果律【因緣果報】?),什麼是性呢?就我的理解,是本質(即事物本來的性質,法爾如是?),也不知道對不對?

佛家一般是這樣的來定義(自行設定)「法性」就是指自然的規律,是事物的本質,是法爾如是。

所謂的「佛性」是具有覺知功能的眾生(眾生是否即是眾多生命的簡稱?而所謂的生命現象又要如何來定義?)能夠藉由修行的手段達到成佛的境界。

最沒有爭議的當然是人(我們人類),因為人為萬物之靈(自行假設而已),除了能夠藉由外五官(眼耳鼻舌身)攝取外在事物的種種現象,也能經由內心理性思惟的察知、反省及推理,因此常常聽人家說「人身難得」,「人人都有佛性」(成就佛陀的可能,如同一般所說的潛能吧),那些沒有覺知功能的物質(如水火、礦石……等)多數均認為它們只有法性(自然天性),沒有佛性,至於植物、動物等又將如何歸類呢?

我們也來聽聽戰國時期荀子的看法,是否也有可以提供給我們参考斟酌的地方,荀子他說:「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

水火是自然的現象(僅有向下沉淪或向上提昇的自然天性?),草木是有生命現象的感覺能力,但是它們都沒有知覺(思考)的能力,也由於它們都沒辦法如同其他的有情眾生般的具備思惟情識,因此如同水火、礦石或其他物類般的僅具有法性而沒有佛性(沒有成佛的可能性)。

動物(禽獸)是有對外的察知感覺的能力,對內可能也有部分的判斷、執行的能力,如果拋開仁義禮智信等的倫理色彩,並且從較為寬廣的角度來詮釋所謂的覺知能力,那麼動物也有成佛的可能,反之,則會被歸類為無情之物,即僅具有法性而沒有佛性。

是否也想起「生公說法,頑石點頭」的這句成語,竺道生是東晉時期的著名僧人(鳩摩羅什門下四傑之一),由於他曾經主張「一闡提【重大過錯的人】」也能成佛,因此遭致受受當時佛教主流思想團體的迫害,於是隱居於山林中整天對著偌多的石頭說法(講經),竺道生他是從最廣義(個人認為應該是比較接近所謂的類推適用或【僧人造法,也如同法官造法般?】)的角度來理解「萬物皆有佛性」,因此沒有情識的石頭才會有點頭的可能,當然仍然有人會持有不同的意見的說石頭的點頭,只是有佛性眾生主體主觀情感於內心的投射而已,因此反對者還是堅持石頭只有「法性」而不會有「佛性」,這個思想上的分野與日後發展的民間宗教,普遍信仰那些所謂的「石頭公」、「大樹公」會有牽連關係嗎?大家想想……

新手上路,路況也不甚熟悉,只好拜託老手多多包涵……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0928928469&aid=17132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