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營運觀念處處用
2014/02/08 13:58:06瀏覽103|回應0|推薦0

我在想『台獨』很醒目但是對長期營運不是好詞,為什麼呢?

我認為是單單操作「台獨」兩個字容易陷入為做而做的議題,終究落於眾說紛紜的 business silo 狀態裡。首先我們來看『反清復明』這流行兩三百年的口號長何狀相。

  • 反: 動詞 how
  • 清: 輸入資料 (as-is)
  • 復: 動詞 how
  • 明: 目標 what, where (to-be)
  • 反清: 對什麼行動 how
  • 復明: 為什麼做?做到哪? 營運動機 及 目標

所以,雖然可能一大群散兵參與行動,但是在口號標語裡存在一種價值(因為明朝早就穩定發展兩百來年),是可期待期程、品質、可公開檢驗、專案範圍包含目標是收斂的。

根據「反清復明」的觀察模型來檢視「台獨」

  • 台: 人、土地、... what, where
  • 獨: 動詞 how

有沒有注意到什麼不同?這是個行動詞,沒有共識的動機起點、沒有目標,只有行動。

然後我們來觀察現況,似乎整個台獨是個很發散的議題。人人各自表述、各行其是,沒有 as-is 沒有 to-be,沒有明確的目標、使命、策略、決策指導方針,只要肯行動就可以視為一體。想想看,若用這模型來看「反清復明」和「台獨」那個比較威,那個比較容易實施,並容易凝聚共同價值?

所以,我記得有人跟我說當國民黨在民國五十來年時就已經逐步讓本省籍的參與重要建設時,當人們發現其實這塊土地很難去二分時,台灣早就是進入另一個新文化去了,也難怪這麼多年來,政治上混沌不明,反而台獨變成模糊不明的方向,甚至變成大家操弄的字詞,看看連對岸也可以搭上一腳。

所以,台獨要是無法指出現況(as-is)、也無法指出明確未來目標(to-be),那就註定沒有前途,因為人們的行動一定要有動機、有大目標,有了這兩樣後才有手段及階段目標。結果我看了那麼多年台獨的口號都落在重新塑模歷史,其實那段日子台灣一直沒有一個正式延續百多年的政治文化系統出現,很容易引起爭議難以凝聚共識。人民活著就是要有更好的未來反而是每人都看得到的,真的要台獨的話就還要一個新共識,含有價值、可以實行、可以公開檢視,必須與人民生活密切有關。那不就是我常說的營運的精神套上了嗎?我們未來生活的藍圖、可以預視我們的生活全貌及透視細節嗎?我想在當代複雜系統裡,這是必須的建設所必須達到的。

所以,我們或許可以說新的口號不再是「台獨」這樣的行動詞而已而是更具體含有目標、價值,可以讓人一眼透視『為了什麼台獨』,那個『什麼』一定是具體、可量測的,帶出事業的營運動機及目標。我想這樣一做,容易凝聚共識,可以公開檢驗、可以讓感覺得行動化成可預視的務實議題。重點是新的口號一喊變成大家無可迴避的狀態。

我寫這就是和大家說,營運是出現在各處的,不是哪種人、哪種角色專屬的,連『台獨』這種敏感兼混沌的議題也是可以拿來協助使用的。我也相信好的營運觀念可以改善我們的生活,使得模糊混亂的世間容易在利害關係人使用共同語言、共同操作方式、共同認可的協定下,經由如此溝通達到共識,並逐步前進。

最後,用一句結尾:「行動需要明確的動機及目標,才不會流於為做而做,整個行動都會活了起來。整個系統就像永動機調合運轉呀停不下來囉。」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yuan&aid=11024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