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評論經濟日報社論《證所稅不緩徵 稅制應市場考量》
2012/12/10 15:08:02瀏覽312|回應0|推薦1

●評論經濟日報社論《證所稅不緩徵 稅制應市場考量》

政府有關股市的措施, 常常使得上市櫃公司、股票發行集團、券商和三大法人(尤其是外資)扭曲了股市的正常功能(主要是集資和投資), 從而使股市幾近於賭場, 甚至是老千活躍的賭場. 如果政府不能導正股市, 最好維持證所稅和證交稅現狀, 皆大歡喜(儘管絕大多數的散戶是願賭服輸或懵懂認命); 此時開徵證所稅, 會嚴重影響投資意願, 不能利國利民啊!

--------------------------------------------
經濟日報社論: 證所稅不緩徵 稅制應市場考量 
【經濟日報╱社論】 2012.12.10 04:25 am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554968.shtml#comments#ixzz2Ed66lOT5

政府為振興股市,行政院長陳冲責成政務委員管中閔邀集有關單位在年底前提出振興股市方案。本報在訪問證券商和企業負責人、投資人提出建議之外,也統整出一系列共5篇社論,將提出具體建議,供專案小組參考,以振興股市,進一步健全台灣資本市場,活絡經濟。

金管會先前已邀集各證券商負責人研提激勵股市的有效作為,包括開放先買後賣現股當沖平盤以下放空協調券商調降手續費與融資利率。種種刺激股市動能的措施幾乎均已到位,唯獨不見租稅工具。國家財政艱困,減稅已成奢望,振興股市獨缺租稅優惠,不難理解。然而長期而言,健全資本市場不能缺乏合理稅制,現行資本利得稅制存在的許多矛盾,若不一一開解,振興股市將僅見短線利多,難收成效。

稅制的首要矛盾,在於明(102)年將開徵的證所稅。依據設計,證所稅採取分段改革,102年及103年先實施「設算」與「核實」課稅雙軌制;104年起取消設算,僅剩核實課稅單軌運行。在雙軌制施行的2年,股市一旦站上8,500點,投資人每售出1萬元股票,最少要繳2元證所稅。按財政部估計,九成九投資人都選擇設算課稅。換言之,只要股市達到8,500點,所有的投資人都要繳稅。

104年起,設算課稅自動退場,亦即,九成九的投資人將從證所稅課徵行列中離場。證所稅的負擔者,僅存被強制「核實課稅」的5大類投資人:出售未上市櫃股票、部分特定上市櫃及興櫃股票,全年售出金額逾10億元的股市大戶,以及非居住者。散戶,或是手中沒有未上市櫃、IPO或興櫃股票的投資人,回到免稅現狀,股市是否達到8,500點,再與投資人無關。這時,依據財政部的評估,需要繳納證所稅的投資人只剩1萬人。

問題來了,政府若無意要對多數投資人課徵證所稅,8,500點股市天塹的設算課稅,即屬多此一舉?但是,若少了設算課稅,證所稅自始只對少數大戶徵稅的做法,又豈能合乎公平改革的精神?證所稅究竟所為何來,起始就已紊亂不清,正當性當然備受質疑。

其次,鑑於股市動能不足,政府為避免長期低量引發連串經濟與金融危機,點火衝量遂成「振興」股市的主軸。所以,縱使減稅不易,還是有一些明顯不合理的稅制,可以在振興方案中一併調整,包括調降權證法定造市的交易稅、券商離境證券業務免稅等有助量能的減免措施,仍須以市場考量早做決定。至於投資人殷盼調降證交稅率,則早早被行政院打了回票,理由只因國庫禁不起動輒百億的稅收損失。問題是,千分之3證交稅隱含證所稅的質疑,至今未獲釐清,「證券交易稅」不單是交易稅的情結難解,反讓公平改革的訴求失去著力點。

股市是經濟櫥窗,振興股市的本意不應只為短期做多,長期稅制也須回歸基本面。換言之,讓所得稅像所得稅、交易稅是交易稅,彼此沒有矛盾,也是輔助股市朝向健康發展的重要元素。證所稅已經確定不緩徵,不過,政府亦應勇於承認,目前加諸於股市的稅制並不合理,振興股市的長線思考,稅制不應缺席。

明年將要日出的證所稅,是一場未知成敗的實驗。因為未知,所以更須做好應變準備。例如,在維持現行交易稅率下,政府可以制訂機動調整證交稅的法源,在股市面臨重大衝擊變數時,機動降稅,與國安基金一樣,都可以成為救市的信心工具。當然,稅制務求安定,救市只是權宜;長遠來說,不合宜的證所稅必須儘早調整,在取得國際競爭優勢、兼顧租稅公平與捍衛合理稅負3大目標下,規劃一套利於台股發展的健全稅制,才是提振股市的長遠之計。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wudncnl100&aid=7122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