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in.com 2011-07-20) 吳念真事件爆發當天,許多公關公司立即召集主管開會,分析事情發生的前因後果,以及如何防患未然。
2011年7月19日在動腦大會議室舉辦了一場「代言行不行?」座談會,公關業經營者一起探討吳念真事件帶給公關業哪些珍貴的啟示。
座談會由動腦雜誌社社長王彩雲主持,與談人包括
聯想國際行銷企劃經理楊一鳴。
吳春城在座談會一開始便談到,事情發生後,公關經營人協會會員議論紛紛,因為這個事件對公關產業也造成了傷害,站在公關經營人協會理事長的立場,希望動腦來舉辦這場座談會,重建社會大眾對公關產業的信心。他認為過多的檢討已無太大意義,只是希望大家從不同的角度集思廣益,為公關產業重建可信度。
吳春城更進一步表示,事件發生後,網路上幾乎都是一面倒的聲援吳念真,甚至有許多情緒性的謾罵。公關是為客戶處理危機、提高可信度的,公關本身信用的破產,會傷害到整個公關業的核心。
梁吳蓓琳則直指問題背後的核心,認為台灣公關與客戶之間長期以來都存在太多「靠關係」的因素,缺乏清楚的條文。因此,她認為任何交易都要非常清楚,並且要有明確的制度,建立起公關的形象,才可以避免類似的情況發生。
而針對這次的事件,梁吳蓓琳認為公關公司也許有瑕疵,但不應受到如此大的懲罰,畢竟台灣大部分的企業對公關公司並不慷慨,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在執行上確實是比較困難。陳玲玲也以曾與吳念真導演合作的經驗談到,名人不是一般人,威力是很驚人的,特別像吳念真這樣沒有經紀人的名人,處理起來更要如履薄冰般小心,必須派資深人員或主管本人親自協商。陳玲玲認為,過去與吳念真的合作非常滿意,吳導演是一個非常體貼客戶,對品牌創意十分認真的人,而且他的作業團隊十分成熟精準。如果客戶展現尊重、給予合理的時間,合作時白紙黑字清清楚楚,大家都很開心,不會有問題。詹麗樺也認為,吳念真不滿意的地方在於條件被模糊了,原本談好的與後來呈現的情況有落差,才造成這樣的情況。她也十分認同契約與制度的重要性,更以和藝術家合作為例指出:有些藝術家沒有經紀人,也沒有固定的價碼,必須隨著他的心情而定。因此來往過程中必須體貼、細膩,當然越有制度對公關操作會比較安全。陳茂鴻也同意吳春城認為事件造成公關業可信度大減的看法,他認為這個事件就像是公關界的「塑化劑事件」,讓大家發現到公關業竟然會有如此不具可信度的代筆、及利益交換操作,嚴重衝擊到公關業的可信度。陳茂鴻更提到了事件中廣編稿代寫的問題,可信度是否能接受大眾公評?以此延續到某些網路公關公司代寫的匿名網路PO文,他認為這種操作非常受到爭議,公關公司應避免偷偷摸摸,匿名進入,而應該光明正大使用官方帳號,並呼籲同業發起自清活動,與一些聘用工讀生的網路公關公司有所區隔,重塑公關的形象。楊一鳴則以「證言變代言」的不同,看待雙方的爭議。
證言 是把名人使用商品的經驗,或生活形態切入來表現,感覺比較有說服力,名人扮演的是消費群的意見領袖,而且證言是一次性;
廣告 則是推薦者重複使用,可以在媒體上重複操作,所以這次的爭議點可能是吳念真看過文章覺得同意,以為自己扮演證言的角色,但沒想到後來的結果變成代言廣告的形式,才衍生爭議。
到底公關業能不能不代筆? 社群網路正夯的今天,公關公司又該如何因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