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9/05/15 01:22:44瀏覽787|回應0|推薦2 | |
世界上有兩位總統,他們的作風和政策攸關台灣人民福祉,一是美國總統歐巴馬,另一是台灣總統馬英九。前者會左右世界政局,後者則會影響每一台灣人的生活和前途。這裡讓我們輕鬆的談談他們的出生和行事風格的異同。 首先兩人小時搬家都很頻繁,教育過程雖異,最後都畢業於世界頂尖的哈佛大學,他們聰明自不用說。他們長得高大英俊,加上注重個人形象,所以都具有搖滾樂歌星魅力。他們從政後一路順遂,去年年紀輕輕都以絕對多數擊敗對手當選總統,馬在去年五月就任,歐在今年一月就任,兩人類似處似乎僅止於此。 他們不同之處罄竹難書,先從生平談起,馬雖然不算口銜金湯匙長大,但成長在忠貞於國民黨黨國的家庭,因此也備受黨國的栽培。歐小時生活坎坷,白人母親下嫁信仰回教非洲黑人,被遺棄,再婚前往印尼,母親病逝後由住在夏威夷的,信仰基督教的外祖母扶養長大,後來能上哈佛可是真正靠自己的奮鬥。即便如此,歐對自己的身世坦蕩蕩,而馬的出生地至今是一個謎。 兩人從政之路也不同,一個從官員起步,一個則是民代出身。馬一回台就被當時總統蔣經國羅致為私人英文秘書,之後官運亨通,當過法務部長和首都市長。歐畢業後決定從基層做起,到芝加哥貧民區推動社區活動(community organizer),經此卑微工作靠自己一步一步往上爬,經過州議員,國會參議員,快速登上總統寶座。 馬長期細心塑造個人形象,他平時總是挺著身軀,臉掛著微笑,他特別喜歡穿短褲或泳衣,秀出南國女性欣賞的白晰皮膚、雙腿和身軀,在年輕粉絲喊叫下帶領群眾跑步或游泳。歐的形象是坦率自然,他是籃球好手,打球姿勢優美,但很少在公眾場所一顯身手。他西方人羨慕的結實肌肉和黝黑皮膚的健美身材,是他當選後在夏威夷度假時,被狗仔隊用望遠鏡頭拍攝到照片才首次曝光。歐的好形象來自從容的態度和充滿自信與誠實的民眾與媒體對話。馬的交談、對答和演講都顯得異常的溫文,政治對手認為非常矯揉造作。處理媒體提出的嚴苛問題,歐採取直接面對,勇敢反駁,馬則採取婉轉迴避。 兩人競選策略更是南轅北轍,馬充分運用龐大的黨產和黨機器擊垮對手,歐則充分運用現代傳播技術,靠網路招募競選經費和年輕支持者。馬強調前總統與官員的貪腐,和自己團隊的清廉與能力,經常以不切實際的競選承諾向選民信心喊話,騙取選票。歐則用攻擊布希政策的嚴重錯誤和主張改變首都政治人物行為來爭取民眾支持。他善於警告即將來臨的金融、環保、外交和軍事危機,彰顯自己團隊的新思維與幹練。雖然競選口號和策略完全不同,兩人最終都以絕對多數當選總統寶座。 歐勝選後對敗選的馬侃以及共和黨領袖一再釋出善意,勸大家終止政黨惡鬥,並期待他們的合作。馬勝選後大舉檢肅,追查前朝官員金錢流向,漠視甚至於鼓勵司法檢調人員侵犯人權,舉凡和前總統關係密切者,一一被扣上手銬,長期羈押禁見,前朝官員與同夥商人人人自危。 歐馬行事風格差異更大,馬以不沾鍋出名,不管市政或國政他都充分授權,因此對政務缺乏深度瞭解,他的時間主要用在視察、剪綵、開會致詞、帶領群眾運動和寺廟祭拜等公關活動上。馬以憲法體制為由,把政策的推動交付行政院長,閣員往往得猜測馬的意向制訂國家政策,馬不必為錯誤政策負責,卻不謙虛於收穫成果。歐一上任立刻親自上戰場,不管經濟、外交或軍事,他都親臨主持閣員會議,訂定策略與施行方案。舉經濟振興計畫為例,計畫一完成,他立即分別邀請兩黨領袖餐會,親自打電話敦促他們趕快通過法案,而且對過關稍有疑慮,他就要趕往各地直接訴之人民。 馬善於誘導選民,競選時說他是百分百的新台灣人,生時吃台灣米,喝台灣水,死了當然會埋葬在台灣土上,但是一旦當選,他再也不敢提起這項承諾。他以改善兩岸關係為由,不管在經濟或外交政策,都一味的屈從中國。歐競選時承諾當選後將改變美國傳統外交政策,要與回教國家直接對話來改善外交關係,當選後不到幾個月就造訪埃及,他在開羅大學的演講開啟了美國與伊斯蘭教國家之間的對話。 到底哪一位總統的作法比較有效,定論恐怕過早。從近處看,馬不沾鍋的好處是每閣員都能發揮自己的長才,缺點是單位之間欠缺協調,無法緊密合作,政策被批評為一團亂。歐處處主政,政策難免陷入一言堂,閣員能力難於發揮,而且歐雖然年輕,個人精力總是有限,會不會勞累過度,他能支撐多長,處理每一件事頭腦是否清晰,這些全都有待時間的考驗。 從遠處看,馬內心期望的最終成就可能是實現他父親的遺訓,替中國完成統一台灣大業。歐則期望達成西方國家與伊斯蘭教國家之間的和解,成為史上第一位解放狹窄宗教狂熱枷鎖的世界性林肯(林肯解放了美國黑奴)。 我們很難預料現在時機是否恰當,是否成熟,兩位總統有否能力實現他們心中的願望,他們會把世界和國家帶往的方向是否符合競選承諾和人民的期望,在這裡我們只能拭目以待。但是為了人民的福祉和世界和平,我們也在此呼籲他們不要被個人意識型態所左右,真心努力維護普世價值,並實現他們的競選諾言。我們在此預祝他們施政成功,國勢與世勢昌隆。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