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三十一、虎牢之戰
2013/08/31 05:10:00瀏覽2|回應0|推薦0
在唐兵圍攻下,東都洛陽日益困頓。竇建德使其將范願守曹州,悉發孟海公、徐圓朗之眾,西救洛陽。王世充、竇建德終於結盟。

唐兵圍洛陽,掘塹築壘而守之。城中乏食,絹一匹直粟三升,布一匹直鹽一升,服飾珍玩,賤如土芥。民食草根木葉皆盡,相與澄取浮泥,投米屑作餅食之,皆病,身腫腳弱,死者相枕倚於道。皇泰主之遷民入宮城也,凡三萬家,至是無三千家。雖貴為公卿,糠核不充,尚書郎以下,親自負戴,往往餒死。竇建德使其將范願守曹州,悉發孟海公、徐圓朗之眾,西救洛陽。至滑州,王世充行台僕射韓洪開門納之。己卯,軍於酸棗。(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

建德領兵攻陷管州,殺刺史郭士安。其又攻滎陽、陽翟等縣,水陸並進,溯河西上。王世充之弟王世辯遣其將郭士衡,領兵數千,與建德之部眾會合。會合後,建德共有軍士三十萬人,其駐軍於成皋之東原,並在板渚築宮殿,以和世充相呼應。

竇建德陷管州,殺刺史郭士安;又陷滎陽、陽翟等縣,水陸並進,泛舟運糧,溯河西上。王世充之弟徐州行台世辯遣其將郭士衡,將兵數千會之,合十餘萬,號三十萬,軍於成皋之東原,築宮板渚,遣使與王世充相聞。(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

在和世充會師前,建德本欲以和平的方式平息干戈,致書世民,要求世民退兵,且交還鄭國之土地。世民之臣下不乏接受建德之見者,惟郭孝恪極力反對,主張「據武牢(案:即虎牢,因避李虎之諱而改名為武牢)之險以拒之」

先是,建德遺秦王世民書,請退軍潼關,返鄭侵地,復修前好。世民集將佐議之,皆請避其鋒,郭孝恪曰:「世充窮蹙,垂將面縛,建德遠來助之,此天意欲兩亡之也。宜據武牢之險以拒之,伺間而動,破之必矣。」(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

薛收(薛道衡之子)又給予具體的軍事謀略,主張世民先破建德,再擊王世充,世民欣然接納。

記室薛收曰:「世充保據東都,府庫充實,所將之兵,皆江、淮精銳,即日之患,但乏糧食耳。以是之故,為我所持,求戰不得,守則難久。建德親帥大眾,遠來赴援,亦當極其精銳,致死於我。若縱之至此,兩寇合從,轉河北之粟以饋洛陽,則戰爭方始,偃兵無日,混一之期,殊未有涯也。今宜分兵守洛陽,深溝高壘,世充出兵,慎勿與戰,大王親帥驍銳,先據成皋,厲兵訓士,以待其至,以逸待勞,決可克也。建德既破,世充自下,不過二旬,兩主就縛矣。」世民善之。收,道衡之子也。(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

蕭瑀、屈突通、封德彝以唐兵疲老為由,主張退保新安。世民卻認為「世充兵摧食盡,上下離心,不煩力攻,可以坐克。建德新破海公,將驕卒惰」,只要據守武牢,成功指日可待。其於是不聽屈突通、封德彝所言。另外,屈突通等人又請解圍據險以觀其變,世民亦不允許。

蕭瑀、屈突通、封德彝皆曰:「吾兵疲老,世充憑守堅城,未易猝拔,建德席勝而來,鋒銳氣盛;吾腹背受敵,非完策也,不若退保新安,以承其弊。」世民曰:「世充兵摧食盡,上下離心,不煩力攻,可以坐克。建德新破海公,將驕卒惰,吾據武牢,扼其咽喉。彼若冒險爭鋒,吾取之甚易。若狐疑不戰,旬月之間,世充自潰。城破兵強,氣勢自倍,一舉兩克,在此行矣。若不速進,賊入武牢,諸城新附,必不能守;兩賊並力,其勢必強,何弊之承?吾計決矣!」通等又請解圍據險以觀其變,世民不許。(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

屈突通、封德彝等人的主張頗有高祖之風格,只重穩守,不求急攻。然而,世民之性格本不同於其父,其頗有一番大志氣,亦善於知悉各種致勝機會,其於是不聽屈突通、封德彝之主張。此非不納諫言,而是世民性格使然也。

終於,屈突通等人負責協助齊王元吉圍守東都,世民則領驍勇三千五百人東取武牢。

中分麾下,使通等副齊王元吉圍守東都,世民將驍勇三千五百人東趣武牢。時正晝出兵,歷北邙,抵河陽,趨鞏而去。王世充登城望見,莫之測也,竟不敢出。(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

世民進入武牢後,領騎兵五百,出武牢東二十餘里,觀察建德之動靜。途中,世民又把部分兵士留下,由李世勣、程知節、秦叔寶分別率領,伏於道旁。自己則只有四騎與之同行。

癸未,世民入武牢;甲申,將驍騎五百,出武牢東二十餘里,覘建德之營。緣道分留從騎,使李世勣、程知節、秦叔寶分將之,伏於道旁,才餘四騎,與之偕進。(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

世民對尉遲敬德極為信任,二人聯手,建德陣營中被世民、敬德射殺的士兵不少。

世民謂尉遲敬德曰:「吾執弓矢,公執槊相隨,雖百萬眾若我何!」又曰:「賊見我而還,上策也。」去建德營三里所,建德遊兵遇之,以為斥候也。世民大呼曰:「我秦王也。」引弓射之,斃其一將。建德軍中大驚,出五六千騎逐之;從者咸失色,世民曰:「汝弟前行,吾自與敬德為殿。」於是按轡徐行,追騎將至,則引弓射之,輒斃一人。追者懼而止,止而復來,如是再三,每來必有斃者,世民前後射殺數人,敬德殺十許人,追者不敢復逼。(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

世民又誘建德之兵士進入早前預設的伏兵範圍(即世勣、知節等人領兵之地方),伏兵一出,建德之部被斬者多達三百餘人。建德之驍將殷秋、石瓚歸降唐室。世民乘軍事上之勝利,以書報建德,言辭間佈滿責備建德與世充聯軍之意。

世民逡巡稍卻以誘之,入於伏內,世勣等奮擊,大破之,斬首三百餘級,獲其驍將殷秋、石瓚以歸。乃為書報建德,諭以「趙魏之地,久為我有,為足下所侵奪。但以淮安見禮,公主得歸,故相與坦懷釋怨。世充頃與足下修好,已嘗反覆,今亡在朝夕,更飾辭相誘,足下乃以三軍之眾,仰哺他人,千金之資,坐供外費,良非上策。今前茅相遇,彼遽崩摧,郊勞未通,能無懷愧!故抑止鋒銳,冀聞擇善;若不獲命,恐雖悔難追。」(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

補充一點,由世民只帶四騎入建德軍營,又與敬德合力射殺建德之士兵,可見世民之勇猛無匹、信任下屬、不重階級之分。這些特徵可說是李唐政權光明之一表現(後來,唐室中不乏有武將晉身為朝中要員者,科舉考試亦廣泛普及,以打破門第之壟斷政治,這些皆是李唐光明精神的進一步擴展、落實)。

世民由於屢立戰功,其子泰於是被立為衛王。

立秦王世民之子泰為衛王。(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

東都方面,元吉之表現明顯不及世民。不過,世充部屬仍有降唐者,如平州刺史周仲隱。

壬寅,王世充騎將楊公卿、單雄信引兵出戰,齊王元吉擊之,不利,行軍總管盧君諤戰死。(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

王世充平州刺史周仲隱以城來降。(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

建德與世民數戰不利,將士求歸心切。世民又派王君廓斷絕建德之糧食補給,大將軍張青特為世民所得,建德形勢更不利。

竇建德迫於武牢不得進,留屯累月,戰數不利,將士思歸。丁巳,秦王世民遣王君廓將輕騎千餘抄其糧運,又破之,獲其大將軍張青特。(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

建德陣營中有一凌敬,建議建德先渡河攻取懷州、河陽,使重兵守之,再而越過太行山,入上黨郡,徇汾、晉,取蒲津。建德初欲從之,惜為王世充之遣使告急所阻,建德終不聽凌敬之言,堅持出兵和世民決一死戰。

凌敬言於建德曰:「大王悉兵濟河,攻取懷州、河陽,使重將守之,更鳴鼓建旗,逾太行,入上黨,徇汾、晉,趣蒲津,如此有三利:一則蹈無人之境,取勝可以萬全;二則拓地收眾,形勢益強;三則關中震駭,鄭圍自解。為今之策,無以易此。」建德將從之,而王世充遣使告急相繼於道,王琬、長孫安世朝夕涕泣,請救洛陽,又陰以金玉啖建德諸將,以撓其謀。諸將皆曰:「凌敬書生,安知戰事,其言豈可用也!」建德乃謝敬曰:「今眾心甚銳,天讚我也,因之決戰,必將大捷,不得從公言。」敬固爭之,建德怒,令扶出。(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

建德之妻曹氏亦曾勸建德取山北,惜建德以為「此非女子所知」,堅持不聽。

其妻曹氏謂建德曰:「祭酒之言不可違也。今大王自滏口乘唐國之虛,連營漸進,以取山北,又因突厥西抄關中,唐必還師自救,鄭圍何憂不解!若頓兵於此,老師費財,欲求成功,在於何日?」建德曰:「此非女子所知!吾來救鄭,鄭今倒懸,亡在朝夕,吾乃捨之而去,是畏敵而棄信也,不可。」(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

不過,建德不取山北,更根本的原因是其不想「畏敵而棄信」。此種對忠信之過分執持,可說是建德敗亡之致命原因(早在隋末,建德已因過度忠於隋室,而大殺叛隋之人才、猛將,未能對之加以吸納、重用;今其又以和世充結盟,不欲棄之而去,誓死攻取虎牢。此中思路實甚一貫,而終引致建德之失敗)。

五月,戊午,世民北渡河,南臨廣武,觀察建德之形勢。其又留馬千餘匹,牧於河渚以誘建德。己未,建德果然領兵前來,自板渚出牛口置陣,北距大河,西薄汜水,南屬鵲山,亙二十里。

諜者告曰:「建德伺唐軍芻盡,牧馬於河北,將襲武牢。」五月,戊午,秦王世民北濟河,南臨廣武,察敵形勢,因留馬千餘匹,牧於河渚以誘之,夕還武牢。己未,建德果悉眾而至,自板渚出牛口置陳,北距大河,西薄汜水,南屬鵲山,亙二十里,鼓行而進。(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

世民打算用以逸待勞的方式擊潰建德,按兵不出,直待建德軍士饑餓困乏,再乘機追擊。

諸將皆懼,世民將數騎升高丘以望之,謂諸將曰:「賊起山東,未嘗見大敵,今度險而囂,是無紀律,逼城而陳,有輕我心;我按甲不出,彼勇氣自衰,陳久卒饑,勢將自退,追而擊之,無不克者。與公等約,甫過日中,必破之矣!」(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

建德對唐軍又高度輕視,其領三百騎涉汜水,派使者要求世民選勇士數百與之劇鬥,世民於是派王君廓等二百人與之交戰,二人鬥得不分勝負。

建德意輕唐軍,遣三百騎涉汜水,距唐營一里所止。遣使與世民相聞曰:「請選銳士數百與之劇。」世民遣王君廓將長槊二百以應之,相與交戰,乍進乍退,兩無勝負,各引還。(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

世民洞悉馬匹的素質對戰爭勝負的重要性,其於是要求召取河北馬匹,等待馬匹到來,方才出戰。

世民使召河北馬,待其至,乃出戰。(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

嚴耕望《治史答問》曾言:馬匹在古代戰爭之性質,儼如近代之坦克。其對提高軍隊之機動性極有幫助。世民堅持等待河北馬匹,理由亦可能是為了加強唐軍之機動性和戰鬥力。

建德之士卒終出現饑倦之態,世民於是命宇文士及出擊建德。建德奮力苦戰,狀甚窘迫。反之,世民則馳騁縱橫,所向披靡。

建德列陳,自辰至午,士卒饑倦,皆坐列,又爭飲水,逡巡欲退。世民命宇文士及將三百騎經建德陳西,馳而南上,戒之曰:「賊若不動,爾宜引歸,動則引兵東出。」士及至陳前,陳果動,世民曰:「可擊矣!」時河渚馬亦至,乃命出戰。世民帥輕騎先進,大軍繼之,東涉汜水,直薄其陳。建德群臣方朝謁,唐騎猝來,朝臣趨就建德,建德召騎兵使拒唐兵,騎兵阻朝臣不得過,建德揮朝臣令卻,進退之間,唐兵已至,建德窘迫,退依東陂。竇抗引兵擊之,戰小不利。世民帥騎赴之,所向皆靡。(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

在世民、李道玄、史大奈、程知節、秦叔寶、宇文歆等人一番艱辛力戰後,建德軍隊大潰,被殺之建德士卒達三千餘人。

淮陽王道玄挺身陷陳,直出其後,復突陳而歸,再入再出,飛矢集其身如......毛,勇氣不衰,射人,皆應弦而僕。世民給以副馬,使從己。於是諸軍大戰,塵埃漲天。世民帥史大奈、程知節、秦叔寶、宇文歆等卷旆而入,出其陳後,張唐旗幟,建德將士顧見之,大潰;追奔三十里,斬首三千餘級。(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

建德中槊,竄匿於牛口渚。白士讓、楊武威追之,建德墮馬,士讓欲刺之,建德求饒。最後,建德被武威所擒,以待世民發落。至於被俘的建德之士兵(共五萬人),世民一概不予追究,即日遣散之,使歸鄉里。

建德中槊,竄匿於牛口渚。車騎將軍白士讓、楊武威逐之,建德墜馬,士讓援槊欲刺之,建德曰:「勿殺我,我夏王也,能富貴汝。」武威下擒之,載以從馬,來見世民。世民讓之曰:「我自討王世充,何預汝事,而來越境,犯我兵鋒!」建德曰:「今不自來,恐煩遠取。」建德將士皆潰去,所俘獲五萬人,世民即日散遣之,使還鄉里。(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

由建德求世民放過自己的口氣,曰「今不自來,恐煩遠取」,其為人之缺乏氣節、風骨,甚為明顯。

此次戰役,歷史上稱為「虎牢之戰」。「虎牢之戰」後,曾反對出兵虎牢之大臣封德彝來賀,被世民譏諷。

封德彝入賀,世民笑曰:「不用公言,得有今日。智者千慮,不免一失乎!」德彝甚慚。(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

建德妻子曹氏則和建德之左僕射齊善行逃至洺州。

建德妻曹氏與左僕射齊善行將數百騎遁歸洺州。(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

建德既敗,世充唯一之後盾亦已失去,其終不可逃離滅亡之命運。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s88lai&aid=88030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