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二十八、南平蕭銑
2013/08/31 05:07:00瀏覽7|回應0|推薦0
蕭銑雖雄霸江南地區,但其卻有一致命缺點:心胸狹窄,好猜忌臣下。其下令罷兵而經營農業,要旨亦在「奪諸將之權」。

蕭銑性褊狹,多猜忌。諸將恃功恣橫,好專誅殺,銑患之,乃宣言罷兵營農,實欲奪諸將之權。(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八)

武德三年,大司馬董景珍之弟意圖謀反,事敗被殺。時景珍鎮長沙,銑下詔赦之,召還江陵。景珍怕蕭銑降罪,於是以長沙降唐。

大司馬董景珍弟為將軍,怨望,謀作亂;事洩,伏誅。景珍時鎮長沙,銑下詔赦之,召還江陵。景珍懼,甲子,以長沙來降;詔峽州刺史許紹出兵應之。(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八)

癸卯,峽州剌史許紹攻陷蕭銑荊門鎮。紹的根據地與梁(指梁師都)、鄭(指王世充)鄰接,梁、鄭對紹兵殘酷,紹卻待二境士卒以寬仁,梁、鄭士卒深感愧疚,於是不復侵掠許紹之境。

癸卯,峽州剌史許紹攻蕭銑荊門鎮,拔之。紹所部與梁、鄭鄰接,二境得紹士卒,皆殺之,紹得二境士卒,皆資給遣之。敵人愧感,不復侵掠,境內以安。(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八)

齊王張繡助蕭銑圍攻長沙,景珍欲突圍逃走,卻為部下所殺。銑因軍功以繡為尚書令,後卻因繡恃功驕橫,將之殺死。自張繡死後,功臣諸將皆有離心,蕭銑兵勢益弱。

蕭銑遣其齊王張繡攻長沙,董景珍謂繡曰:「『前年醢彭越,往年殺韓信』,卿不見之乎?何為相攻!」繡不應,進兵圍之。景珍欲潰圍走,為麾下所殺;銑以繡為尚書令。繡恃功驕橫,銑又殺之。由是功臣諸將皆有離心,兵勢益弱。(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八)

武德四年(公元六二一年)丙戌,黔州刺史田世康攻陷蕭銑五州、四鎮。

丙戌,黔州刺史田世康攻蕭銑五州、四鎮,皆克之。(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八)

李靖又藉李孝恭為李唐獻上取蕭銑十策。

李靖說趙郡王孝恭以取蕭銑十策,孝恭上之。(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八)

高祖出兵平蕭銑前,亦經過一連串水師之訓練及準備,且以李靖為行軍總管,兼孝恭長史,主持軍事。

二月,辛卯,改信州為夔州,以孝恭為總管,使大造舟艦,習水戰。以孝恭未更軍旅,以靖為行軍總管,兼孝恭長史,委以軍事。(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八)

李靖更說服孝恭悉召巴、蜀酋長子弟,量才授任。至此,一切可謂已準備就緒。

靖說孝恭悉召巴、蜀酋長子弟,量才授任,置之左右,外示引擢,實以為質。(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八)

己丑,李孝恭擊敗蕭銑東平王闍提。

己丑,孝恭又擊蕭銑東平王闍提,斬之。(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八)

戊戌,黃州總管周法明攻陷蕭銑安州。

黃州總管周法明攻蕭銑安州,拔之,獲其總管馬貴遷。(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九)

辛巳,郭行方又攻取蕭銑之鄀州。

辛巳,褒州道安撫使郭行方攻蕭銑鄀州,拔之。(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九)

甲申,高祖終於下令詔發巴、蜀兵,兵分四路出擊蕭銑:

第一路以李孝恭為荊湘道行軍總管,李靖攝行軍長史,統十二總管,自夔州順流東下。

第二路由廬江王瑗為荊郢道行軍元帥,出襄州道。

第三路由黔州刺史田世康出辰州道。

第四路以黃州總管周法明出夏口道。

孝恭自夔州順江東下時,又遇上江水上漲,諸將請於水落進軍,獨李靖反對。孝恭終從李靖之見,以殺蕭銑一個措手不及。

詔發巴、蜀兵,以趙郡王孝恭為荊湘道行軍總管,李靖攝行軍長史,統十二總管,自夔州順流東下;以廬江王瑗為荊郢道行軍元帥,出襄州道,黔州刺史田世康出辰州道,黃州總管周法明出夏口道,以擊蕭銑。是月,孝恭發夔州。時峽江方漲,諸將請俟水落進軍,李靖曰:「兵貴神速。今吾兵始集,銑尚未知,若乘江漲,倏忽抵其城下,掩其不備,此必有擒;不可失也!」孝恭從之。(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九)

此時,蕭銑陣營中仍有來降者。

辛卯,蕭銑鄂州刺史雷長穎以魯山來降。(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九)

李孝恭方面,其率領戰艦二千餘艘東下。蕭銑以為江水方漲,孝恭必不進軍,不加守備,孝恭卻乘機發動進攻,拔其荊門、宜都二鎮,進至夷陵。

趙郡王孝恭帥戰艦二千餘艘東下,蕭銑以江水方漲,殊不為備;孝恭等拔其荊門、宜都二鎮,進至夷陵。(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九)

蕭銑有一部將文士弘,領兵數萬屯於清江。癸巳,孝恭打敗文士弘,獲戰艦三百餘艘,士弘部眾殺溺死者數萬。士弘退兵至百里洲,打算重整軍備,以圖恢復,卻復為孝恭所敗,進入北江。正當孝恭、李靖等人的軍事行動進行得如火如荼之際,蕭銑陣營的江州總管蓋彥舉以五州來降。

銑將文士弘將精兵數萬屯清江,癸巳,孝恭擊走之,獲戰艦三百餘艘,殺溺死者萬計;追奔至百里洲,士弘收兵復戰,又敗之,進入北江。銑江州總管蓋彥舉以五州來降。(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九)

由於蕭銑施行「罷兵營農」,蕭銑之宮城只有宿衛數千人。唐兵驟來,蕭銑心中大懼,其於是倉猝徵兵,卻不能一時集結兵馬。

蕭銑之罷兵營農也,才留宿衛數千人,聞唐兵至,文士弘敗,大懼,倉猝徵兵,皆在江、嶺之外,道塗阻遠,不能遽集,乃悉見兵出拒戰。(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九)

孝恭意圖直接進攻蕭銑,李靖勸止,孝恭不聽,親自率領精銳出戰。結果,孝恭為蕭銑所敗。

孝恭將擊之,李靖止之曰:「彼救敗之師,策非素立,勢不能久,不若且泊南岸,緩之一日,彼必分其兵,或留拒我,或歸自守;兵分勢弱,我乘其懈而擊之,蔑不勝矣。今若急之,彼則並力死戰,楚兵剽銳,未易當也。」孝恭不從,留靖守營,自帥銳師出戰,果敗走,趣南岸。(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九)

蕭銑之部眾以舟負載軍事物資,使得舟船之機動性降低,李靖見其眾亂,於是出兵打擊,大敗銑軍。其乘勝直抵江陵,入其外郭,且攻破水城,大獲舟艦。然而,李靖卻要求把舟艦盡散之江中,其理由是:只有棄置舟艦,蕭銑之援兵見之,才必謂江陵已破,未敢輕進。否則,唐軍必表裡受敵。

銑眾委舟收掠軍資,人皆負重,靖見其眾亂,縱兵奮擊,大破之,乘勝直抵江陵,入其外郭。又攻水城,拔之,大獲舟艦,李靖使孝恭盡散之江中。諸將皆曰:「破敵所獲,當藉其用,奈何棄以資敵?」靖曰:「蕭銑之地,南出嶺表,東距洞庭。吾懸軍深入,若攻城未拔,援兵四集,吾表裡受敵,進退不獲,雖有舟楫,將安用之?今棄舟艦,使塞江而下,援兵見之,必謂江陵已破,未敢輕進,往來覘伺,動淹旬月,吾取之必矣。」(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九)

李靖之計果然成功,銑援兵遲疑不進。交州總管丘和、長史高士廉、司馬杜之松等人,聞銑敗,紛紛向孝恭投降。

銑援兵見舟艦,果疑不進。其交州總管丘和、長史高士廉、司馬杜之松等將朝江陵,聞銑敗,悉詣孝恭降。(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九)

孝恭領兵圍攻江陵,蕭銑無力回天,問策於中書侍郎岑文本,文本勸其降唐。乙巳,蕭銑終開門出降,守城者皆哭泣不絕。

孝恭勒兵圍江陵,銑內外阻絕,問策於中書侍郎岑文本,文本勸銑降。銑乃謂群下曰:「天不祚梁,不可復支矣。若必待力屈,則百姓蒙患,奈何以我一人之故,陷百姓於塗炭乎!」乙巳,銑以太牢告於太廟,下令開門出降,守城者皆哭。(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九)

孝恭初欲容許諸將大掠江陵,後經文本勸阻,孝恭遂禁止。而由蕭銑曰「當死者唯銑耳,百姓無罪,願不殺掠。」,可見蕭銑心底裡仍是以人民為本。

銑帥群臣緦縗布幘詣軍門,曰:「當死者唯銑耳,百姓無罪,願不殺掠。」孝恭入據其城,諸將欲大掠,岑文本說孝恭曰:「江南之民,自隋末以來,困於虐政,重以群雄虎爭,今之存者,皆鋒鏑之餘,跂踵延頸以望真主,是以蕭氏君臣、江陵父老決計歸命,庶幾有所息肩。今若縱兵俘掠,使士民失望,恐自此以南,無復向化之心矣!」孝恭稱善,遽禁止之。(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九)

李靖又以為「王者之師」、「忠臣」勸諸將不要求籍沒支持蕭銑將帥之家,諸將聽從。結果,江陵並未遭受洗劫,南方州縣望風歸附,銑授兵亦解甲而降。

諸將又言:「梁之將帥與官軍拒斗死者,其罪既深,請籍沒其家,以賞將士。」李靖曰:「王者之師,宜使義聲先路。彼為其主斗死,乃忠臣也,豈可同叛逆之科籍其家乎!」於是城中安堵,秋毫無犯。南方州縣聞之,皆望風款附。銑降數日,援兵至者十餘萬,聞江陵不守,皆釋甲而降。(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九)

蕭銑被送至長安,高祖將之處斬。孝恭因功被封為荊州總管;李靖則被封為上柱國,賜爵永康縣公。

孝恭送銑於長安,上數之。銑曰:「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銑無天命,故至此;若以為罪,無所逃死!」竟斬於都市。詔以孝恭為荊州總管;李靖為上柱國,賜爵永康縣公,仍使之安撫嶺南,得承制拜授。(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九)

劉洎曾受蕭銑之命令略地嶺表,得五十餘城。及後蕭銑出降,洎以所得城來降。

先是,銑遣黃門侍郎江陵劉洎略地嶺表,得五十餘城,未還而銑敗,洎以所得城來降;除南康州都督府長史。(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九)

李靖奉高祖之命,安撫嶺南。蕭銑桂州總管李襲志率領所管諸州來降,被任為桂州總管。李靖被任為嶺南撫慰大使,引兵下九十六州,得戶六十餘萬。

李靖度嶺,遣使分道招撫諸州,所至皆下。蕭銑桂州總管李襲志帥所部諸州來降,趙郡王孝恭即以襲志為桂州總管,明年入朝。以李靖為嶺南撫慰大使,檢校桂州總管,引兵下九十六州,得戶六十餘萬。(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九)

李靖後又接受隋鴻臚卿寧長真之降,取得寧越、鬱林之地。

夏,四月,己未,隋鴻臚卿寧長真以寧越、鬱林之地請降於李靖,交、愛之道始通;以長真為欽州總管。(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

隋漢陽太守馮盎亦來降。自此,嶺南遂被平定。

丁酉,隋漢陽太守馮盎承李靖檄,帥所部來降,以其地為高、羅、春、白、崖、儋、林、振八州,以盎為高州總管,封耿國公。先是,或說盎曰:「唐始定中原,未能及遠,公所領二十餘州地,已廣於趙佗,宜自稱南越王。」盎曰:「吾家居此五世矣,為牧伯者不出吾門,富貴極矣。常懼不克負荷,為先人羞,敢效趙佗自王一方乎!」遂來降。於是嶺南悉平。(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

李孝恭方面,其被任為荊州總管。

以夔州總管趙郡王孝恭為荊州總管。(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

自是,蕭梁勢力盡被平定,不復為患。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s88lai&aid=88030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