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三十五、高祖施政
2013/08/31 05:14:00瀏覽4|回應0|推薦0
唐高祖平定王世充後,即施行一系列政策。首先,其下令鑄開元通寶錢,逕八分,重二銖四參,積十錢重一兩,輕重大小最為折衷,遠近便之。

隋末錢幣濫薄,至裁皮糊紙為之,民間不勝其弊。至是,初行開元通寶錢,逕八分,重二銖四參,積十錢重一兩,輕重大小最為折衷,遠近便之。命給事中歐陽詢撰其文並書,迴環可讀。(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

因應新錢之鑄造,高祖於是置錢監於洛、並、幽、益等諸州。其又下令,私自鑄錢者「身死,家口配沒」。

癸酉,置錢監於洛、並、幽、益等諸州,秦王世民、齊王元吉賜三爐,裴寂賜一爐,聽鑄錢。自餘敢盜鑄者,身死,家口配沒。(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

另外,高祖重用人才,屈突通、李道玄、李蓋、陳君賓、秦武通、鄭善果等人,俱被委以重要官職。

以屈突通為陝東道大行台右僕射,鎮洛陽;以淮陽王道玄為洛州總管,李世勣父蓋竟無恙而還,詔復其官爵。(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

河北既平,上以陳君賓為洺州刺史。將軍秦武通等將兵屯洺州,欲使分鎮東方諸州;又以鄭善果等為慰撫大使,就洺州選補山東州縣官。(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

高祖又下詔清查全國戶口。

己卯,詔括天下戶口。(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

至於針對南方寇盜,其又以張鎮周為淮南道行軍總管,陳智略為嶺南道行軍總管。

上以南方寇盜尚多,丙午,以左武候將軍張鎮周為淮南道行軍總管,大將軍陳智略為嶺南道行軍總管,鎮撫之。(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九)

雖然高祖頗喜歡到處巡幸、狩獵。

(武德四年)閏月,乙卯,上幸稷州;己未,幸武功舊墅;壬戌,獵於好畤;乙丑,獵於九嵕;丁卯,獵於仲山;戊辰,獵於清水谷,遂幸三原;辛未,幸周氏陂;壬申,還長安。(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九)

(以下見於武德五年)丙申,上幸宜州。(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

癸卯,上校獵於富平。(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

丙辰,上校獵於華池。(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

其卻未有因此荒廢政務。而對於立下戰功之兒子們,高祖往往予以厚待。此以世民被封為天策上將,領司徒、陝東道大行台尚書令,增邑二萬戶等最可證明。

上以秦王世民功大,前代官皆不足以稱之,特置天策上將,位在王公上。冬,十月,以世民為天策上將,領司徒、陝東道大行台尚書令,增邑二萬戶,仍開天策府,置官屬,以齊王元吉為司空。(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九)

世民又以天下略定,決定開館於宮西,延四方文學之士,提倡文教。杜如晦、房玄齡、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李玄道、蔡允恭、薛元敬、顏相時、薛收、陸德明、孔穎達、許敬宗等人,皆以本官兼文學館學士,更日值宿館內,被朝廷供給珍膳,加以優禮。世民每趁有閒暇之時,即至館中,與諸學士討論文籍。文化風氣甚盛。

世民以海內浸平,乃開館於宮西,延四方文學之士,出教以王府屬杜如晦、記室房玄齡、虞世南、文學褚亮、姚思廉、主簿李玄道、參軍蔡允恭、薛元敬、顏相時、咨議典簽蘇勖、天策府從事中郎於志宇、軍咨祭酒蘇世長、記室薛收、倉曹李守素、國子助教陸德明、孔穎達、信都蓋文達、宋州總管府戶曹許敬宗,並以本官兼文學館學士,分為三番,更日直宿,供給珍膳,恩禮優厚。世民朝謁公事之暇,輒至館中,引諸學士討論文籍,或夜分乃寢。又使庫直閻立本圖像,褚亮為贊,號十八學士。士大夫得預其選者,時人謂之「登瀛洲」。允恭,大寶之弟子;元敬,收之從子;相時,師古之弟;立本,毘之子也。(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九)

推動文教雖為世民著力較多,但少了高祖之配合,其亦未必可成功也。此亦不失為武德年間一善政。

另一高祖之政策為分封宗室子弟。

(武德四年)甲寅,封皇子元方為周王,元禮為鄭王,元嘉為宋王,元則為荊王,元茂為越王。(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九)

(武德五年)十二月,庚戌,立宗室孝友等八人為郡王。孝友,神通之子也。(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

(武德六年)壬申,立皇子元軌為蜀王、鳳為豳王、元慶為漢王。(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

可是,高祖之分封卻按需要而進行,非一乘不變。

(武德四年)壬申,徙宋王元嘉為徐王。(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九)

對外方面,高祖恩威並施。對於高麗,高祖接納其入貢,不復對高麗用兵。

乙丑,高句麗王建武遣使入貢。建武,元之弟也。(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九)

武德七年,高麗王建武更被唐室冊封為遼東郡王、高麗王。

丁未,高麗王建武遣使來請班歷。遣使冊建武為遼東郡王、高麗王。(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

高麗與唐通好,得益者仍為兩國之百姓。

上以隋末戰士多沒於高麗,是歲,賜高麗王建武書,使悉遣還;亦使州縣索高麗人在中土者,遣歸其國。建武奉詔,遣還中國民前後以萬數。(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

高麗國鄰近的百濟、新羅,高祖也對之加以冊封。

百濟王夫餘璋為帶方郡王,新羅王金真平為樂浪郡王。(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

昆彌方面,其遣使內附。

昆彌遣使內附。昆彌,即漢之昆明也。巂州治中吉駐緯通南寧,至其國說之,遂來降。(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九)

對於東北之靺鞨(即後來女真族之前身),武德四年(辛巳,公元六二一年),高祖初亦以其首領突地稽為燕州總管。

三月,庚申,以靺鞨渠帥突地稽為燕州總管。(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

事在石世則謀反之前。

庚子,營州人石世則執總管晉文衍,舉州叛,奉靺鞨突地稽為主。(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

武德六年(癸未,公元六二三年),林邑王梵志、白簡、白狗羌先後遣使入貢。

林邑王梵志遣使入貢。初,隋人破林邑,分其地為三郡。及中原喪亂,林邑復國,至是始入貢。(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

庚申,白簡、白狗羌並遣使入貢。(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

地方行政上,高祖重用盛彥師。

乙巳,以右驍衛將軍盛彥師為宋州總管,安撫河南。(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

彥師乃一忠臣。同時,又有王薄。

盛彥師自徐圓朗所逃歸。王薄因說青、萊、密諸州,皆下之。(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

關於盛彥師與王薄,又有一段後話可說。且說盛彥師帶領王薄攻須昌,於潭州征糧,刺史李義滿因和王薄不和,閉倉不與糧。須昌不久投降,彥師收義滿入獄,義滿憂憤而死。王薄後來於返還途中,被義滿之兄的兒子武意殺死,彥師不久亦坐死。

宋州總管盛彥師帥齊州總管王薄攻須昌,征軍糧於潭州;刺史李義滿與薄有隙,閉倉不與。及須昌降,彥師收義滿,系齊州獄,詔釋之。使者未至,義滿憂憤,死獄中。薄還,過潭州,戊戌夜,義滿兄子武意執薄,殺之;彥師亦坐死。(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

回到高祖用人上,豐州總管張長遜初被疑心勾結突厥,後亦為高祖重用,任右武候將軍、檢校益州行台右僕射。

夏,四月,己丑,豐州總管張長遜入朝。時言事者多雲,長遜久居豐州,為突厥所厚,非國家之利。長遜聞之,請入朝,上許之。會太子建成北伐稽胡,長遜帥所部會之,因入朝,拜右武候將軍。益州行台左僕射竇軌帥巴、蜀兵來會秦王擊王世充,以長遜檢校益州行台右僕射。(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

雖然,李唐陣營中也有嚴酷之人,如竇軌。

竇軌還益州。軌將兵征討,或經旬月不解甲。性嚴酷,將佐有犯,無貴賤立斬之,鞭撻吏民,常流血滿庭,所部重足屏息。(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

然而,此不足以掩高祖用人整體上之寬裕仁厚。

武德六年,高祖進一步以裴寂為左僕射,蕭瑀為右僕射,楊恭仁為吏部尚書兼中書令,封德彝為中書令。

癸酉,以裴寂為左僕射,蕭瑀為右僕射,楊恭仁為吏部尚書兼中書令,封德彝為中書令。(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

高祖又容許房玄齡、杜如晦為秦王李世民辦事,於府中出謀劃策。

初,杜如晦為秦王府兵曹參軍,俄遷陝州長史。時府僚多補外官,世民患之。房玄齡曰:「餘人不足惜,至於杜如晦,王佐之才,大王欲經營四方,非如晦不可。」世民驚曰:「微公言,幾失之。」即奏為府屬。與玄齡常從世民征伐,參謀帷幄,軍中多事,如晦剖決如流。世民每破軍克城,諸將佐爭取寶貨,玄齡獨收采人物,致之幕府。又將佐有勇略者,玄齡必與之深相結,使為世民盡死力。世民每令玄齡入奏事,上歎曰:「玄齡為吾兒陳事,雖隔千里,皆如面談。」(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

有一李玄道,頗具識量,亦為高祖所用。

李玄道嘗事李密,為記室,密敗,官屬為王世充所虜,懼死,皆達曙不寐。獨玄道起居自若,曰:「死生有命,非憂可免!」眾服其識量。(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

對於官制品秩,高祖亦加以重新整理。

庚戌,詔陝東道大行台尚書省自令、僕至郎中、主事,品秩皆與京師同,而員數差少,山東行台及總管府、諸州並隸焉。其益州、襄州、山東、淮南、河北等道令、僕以下,各降京師一等,員數又減焉。行台尚書令得承制補署。其秦王、齊王府官之外,各置左右六護軍府,及左右親事帳內府。(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

他又重用隋交趾太守丘和為交州總管,兼及其部下高士廉(高士廉後來成為唐太宗時《氏族志》的編撰者)。

甲辰,以隋交趾太守丘和為交州總管。和遣司馬高士廉奉表請入朝,詔許之,遣其子師利迎之。(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

中國傳統政治中又每重禮樂之恰當應用,高祖用樂亦頗不默守成規,而更能重樂之本質。此在鼓吹於平陽昭公主之葬禮一事中可見。

(事在武德六年)平陽昭公主薨。戊午,葬公主。詔加前後部鼓吹、班劍四十人,武賁甲卒。太常奏:「禮,婦人無鼓吹。」上曰:「鼓吹,軍樂也。公主親執金鼓,興義兵以輔成大業,豈與常婦人比乎!」(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

孔子每重樂之質,高祖能本平陽昭公主之一生而行鼓吹,此可謂上繼先秦儒之遺教。又高祖能為此,更重要乃得力於其「胡人血統」,即胡人之開明及不拘小節的性格。

由於唐室屬於李氏,和老子同姓,高祖因此曾親謁老子祠。其對隋文帝亦懷有尊敬之心,以太牢祭隋文帝陵,事在武德七年十月。

丙子,上幸樓觀,謁老子祠;癸未,以太牢祭隋文帝陵。(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如此施政之下,風氣必為之一變。伴隨著一連串善政,來降的人亦日多,包括淳於難、汪華、盧祖尚、殷恭邃、楊世略、李去惑。

(武德四年)九月,乙卯,文登賊帥淳於難請降;置登州,以難為刺史。(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

隋末,歙州賊帥汪華據黟、歙等五州,有眾一萬,自稱吳王。甲子,遣使來降;拜歙州總管。(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

隋末,弋陽盧祖尚糾合壯士以衛鄉里,部分嚴整,群盜畏之。及煬帝遇弒,鄉人奉之為光州刺史;時年十九,奉表於皇泰主。及王世充自立,祖尚來降;丙子,以祖尚為光州總管。(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

還有殷恭邃、楊世略、李去惑、張善安、陽孝誠、馮伯讓。

(武德五年)丙戌,同安賊帥殷恭邃以舒州來降。(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

己酉,嶺南俚帥楊世略以循、潮二州來降。(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

洺水人李去惑據城來降,秦王世民遣彭公王君廓將千五百騎赴之,入城共守。(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

豫章賊帥張善安以虔、吉等五州來降,拜洪州總管。(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

戊辰,金鄉人陽孝誠叛徐圓朗,以城來降。(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

己巳,秦王世民復取邢州。辛未,并州人馮伯讓以城來降。(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

賊帥、土豪降唐者尤多,如鄧文進、王幹。

戊寅,廣州賊帥鄧文進、隋合浦太守寧宣、日南太守李晙並來降。(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

五月,庚寅,瓜州士豪王幹斬賀拔行威以降,瓜州平。(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

當時有一程名振,為建德舊部,也歸降唐室。高祖派其領兵攻河北。名振夜襲鄴,俘其男女千餘人,後悉縱遣之。鄴人感激於名振,稱之為飯僧。

竇建德所署普樂令平恩程名振來降,上遙除名振永寧令,使將兵徇河北。名振夜襲鄴,俘其男女千餘人。去鄴八十里,閱婦人乳有湩者九十餘人,悉縱遣之。鄴人感其仁,為之飯僧。(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s88lai&aid=88030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