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四十、頡利南侵
2013/08/31 05:19:00瀏覽3|回應0|推薦0
頡利可汗承父兄以來所積累之軍事及經濟實力,有侵犯中國之志。其妻子為隋之義成公主,公主從弟善經,亦避亂在突厥。二人與王世充使者王文素共說頡利,以令頡利出兵助隋以討唐。頡利應允。甲戌,突厥寇汾陰。

突厥頡利可汗承父兄之資,士馬雄盛,有憑陵中國之志。妻隋義成公主,公主從弟善經,避亂在突厥,與王世充使者王文素共說頡利曰:「昔啟民為兄弟所逼,脫身奔隋。賴文皇帝之力,有此土宇,子孫享之。今唐天子非文皇帝子孫,可汗宜奉楊政道以伐之,以報文皇帝之德。」頡利然之。上以中國未寧,待突厥甚厚,而頡利求請無厭,言辭驕慢。甲戌,突厥寇汾陰。(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

武德四年,壬午,突厥寇石州。

壬午,突厥寇石州,刺史王集擊卻之。(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

己亥,頡利可汗寇雁門,為李大恩所驅逐。

己亥,突厥頡利可汗寇雁門,李大恩擊走之。(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

戊申,突厥寇并州。頡利可汗又拘留王瑰、長孫順德等人,以其不肯下拜故。

戊申,突厥寇并州......上又遣漢陽公瓖賂頡利可汗以金帛,頡利慾令瑰拜,瑰不從,亦留之。又留左驍衛大將軍長孫順德。上怒,亦留其使者。瑰,孝恭之弟也。(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

長平靖王叔良曾督師擊突厥,卻不幸中流矢而死。

突厥寇邊,長平靖王叔良督五將擊之,叔良中流矢;師旋,六月,戊子,卒於道。(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

癸卯,突厥寇代州,李大恩派遣行軍總管王孝基抵抗,全軍覆沒。甲辰,突厥進圍崞縣。乙巳,王孝基自突厥逃回,李大恩據城自守,突厥無可奈何,不久退兵。

癸卯,突厥寇代州,總管李大恩遣行軍總管王孝基拒之,舉軍皆沒。甲辰,進圍崞縣。乙巳,王孝基自突厥逃歸,李大恩眾少,據城自守,突厥不敢逼,月餘引去。(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

突厥又寇并州、原州,唐室派竇琮、尉遲敬德等迎擊。

突厥寇并州;遣左屯衛大將軍竇琮等擊之。戊午,突厥寇原州;遣行軍總管尉遲敬德等擊之。(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

大抵唐室並未能徹底打敗突厥。其唯一一次,乃是由靈州總管楊師道大破突厥。

甲申,靈州總管楊師道擊突厥,破之。師道,恭仁之弟也。(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

由於唐室未能徹底打敗突厥,其只好利用賄賂、許婚等方式和突厥交好。突厥方面,頡利可汗表面上雖遣使與唐修好,然由其與高開道、苑君璋聯合攻并州總管劉世讓,可見突厥實際上仍未臣服於唐室。

上遣使賂突厥頡利可汗,且許結婚。頡利乃遣漢陽公瑰......長孫順德等還,庚子,復遣使來修好,上亦遣其使者特勒熱寒、阿史那德等還。并州總管劉世讓屯雁門,頡利與高開道、苑君璋合眾攻之,月餘,乃退。(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

唐一方面有李大恩之死。

壬申,代州總管定襄王李大恩為突厥所殺。先是,大恩奏稱突厥饑饉,馬邑可取,詔殿內少監獨孤晟將兵與大恩共擊苑郡璋,期以二月會馬邑;失期不至,大恩不能獨進,頓兵新城。頡利可汗遣數萬騎與劉黑闥共圍大恩,上遣右驍衛大將軍李高遷救之。未至,大恩糧盡,夜遁,突厥邀之,眾潰而死,上惜之。獨孤晟坐減死徙邊。(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

李大恩本欲乘突厥饑饉,出兵取馬邑。高祖於是命其與獨孤晟共擊苑郡璋,期以二月會馬邑。不料獨孤晟失期不至,大恩軍隊被迫停駐新城。頡利可汗與劉黑闥共圍大恩,高祖派李高遷救之,惜鞭長莫及,大恩終因糧盡,於晚上逃走時,為突厥擊敗身死。

另一方面卻又阻止了突厥寇忻州。

突厥寇忻州,李高遷擊破之。(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

此時,突厥經常協助唐室之對立者,如梁師都、高開道、劉黑闥。唐室一天無法消除突厥,一天亦不易得到安寧。

庚辰,延州道行軍總管段德操擊梁師都石堡城,師都自將救之;德操與戰,大破之,師都以十六騎遁去。上益其兵,使乘勝進攻夏州,克其東城,師都以數百人保西城。會突厥救至,詔德操引還。(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

高開道寇易州,殺刺史慕容孝幹。(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

六月,辛亥,劉黑闥引突厥寇山東,詔燕郡王李藝擊之。(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

丁卯,劉黑闥引突厥寇定州。(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

高祖終於聽從封德彝之建議,派兵討伐突厥,以求一勞永逸。其先後派遣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左武衛將軍段德操、雲州總管李子和參與此次行動。

乙卯,突厥頡利可汗寇邊,遣左武衛將軍段德操、雲州總管李子和將兵拒之。子和本姓郭,以討劉黑闥有功,賜姓。丙辰,頡利十五萬騎入雁門,己未,寇并州,別遣兵寇原州;庚申,命太子出幽州道,秦王世民出秦州道以御之。李子和趨雲中,掩擊可汗,段德操趨夏州,邀其歸路。(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

辛酉,上謂群臣曰:「突厥入寇而復求和,和與戰孰利?」太常卿鄭元璹曰:「戰則怨深,不如和利。」中書令封德彝曰:「突厥恃犬羊之眾,有輕中國之意,若不戰而和,示之以弱,明年將復來。臣愚以為不如擊之,既勝而後與和,則恩威兼著矣。」上從之。(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

王神符、蕭顗、李道宗亦有功於唐室攻打突厥。

(武德五年)己巳,并州大總管襄邑王神符破突厥於汾東;汾州刺史蕭顗破突厥,斬首五千餘級。(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

乙酉,封宗室略陽公道宗等十八人為郡王。道宗,道玄從父弟也,為靈州總管,梁師都遣弟洛兒引突厥數萬圍之,道宗乘間出擊,大破之。突厥與師都連結,遣其郁射設入居故五原,道宗逐出之,斥地千餘里。上以道宗武干如魏任城王彰,乃立為任城郡王。(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

唐室一方面派大軍擊突厥,一方面卻又遣使與突厥通好。高祖派鄭元璹見頡利,其仍願意以和親的方式與突厥通好,平息干戈。

丙子,突厥寇廉州;戊寅,陷大震關。上遣鄭元璹詣頡利。是時,突厥精騎數十萬,自介休至晉州,數百里間,填溢山谷。元璹見頡利,責以負約,與相辨詰,頡利頗慚。元璹因說頡利曰:「唐與突厥,風俗不同,突厥雖得唐地,不能居也。今虜掠所得,皆入國人,於可汗何有?不如旋師,復修和親,可無跋涉之勞,坐受金幣,又皆入可汗府庫,孰與棄昆弟積年之歡,而結子孫無窮之怨乎!」頡利悅,引兵還。元璹自義寧以來,五使突厥,幾死者數焉。(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

軍事方面,在權士通、宇文歆、楊師道等人的努力下,突厥並未能取得膀利。

九月,癸巳,交州刺史權士通、弘州總管宇文歆、靈州總管楊師道擊突厥於三觀山,破之。乙未,太子班師。丙申,宇文歆邀突厥於崇崗鎮,大破之,斬首千餘級。壬寅,定州總管雙士洛等擊突厥於恆山之南,丙午,領軍將軍安興貴擊突厥於甘州,皆破之。(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

突厥又寇原州、朔州、真州、馬邑等地(尤以原州為最甚),尉遲敬德、秦王世民等被高祖派至邊境以作守禦。

(武德六年)癸未,突厥寇原州;乙酉,寇朔州。李高遷為虜所敗,行軍總管尉遲敬德將兵救之。巳亥,遣太子將兵屯北邊,秦王世民屯并州,以備突厥。八月,甲辰,突厥寇真州,又寇馬邑。(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

(武德六年)己未,突厥寇原州。(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

(武德六年)辛未,突厥陷原州之善和鎮。(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

(武德七年)丁酉,突厥寇原州。(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

(武德七年)五月,辛未,突厥寇朔州。(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

幽州、渭州、定州、也是突厥寇掠之地。

癸酉,又寇渭州。(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

庚寅,突厥寇幽州。(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

己巳,突厥寇定州,州兵擊走之。(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

由於突厥以劉世讓為己患,其於是利用反間計,誣告世讓與頡利密謀作亂,以令高祖除之。高祖終為讒言所惑,殺世讓,籍其家。

突厥惡弘農公劉世讓為己患,遣其臣曹般阤來,言世讓與可汗通謀,欲為亂,上信之。冬,十月,丙午,殺世讓,籍其家。(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

并州大總管府長史竇靜,請在太原置屯田,以防突厥。朝中議論之官員初時多不許可。及後高祖令竇靜入朝,與裴寂、蕭瑀、封德彝相討論。裴寂等人無法折服竇靜。高祖終許竇靜之議。

突厥數為邊患,并州大總管府長史竇靜表請於太原置屯田,以省饋運;議者以為煩擾,不許。靜切論不已,敕征靜入朝,使與裴寂、蕭瑀、封德彝相論難於上前,寂等不能屈,乃從靜議,歲收數千斛,上善之,命檢校并州大總管。靜,抗之子也。(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

太原之後,世民復請屯田於并州之境,高祖亦許之。

十一月,辛巳,秦王世民復請增置屯田於并州之境,從之。(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

早在武德五年,八月,高祖已以洺、荊、交、並、幽五州為大總管府。武德七年,其又改大總管為大都督府。其如此為之,目的只有一個,即加強對北方邊境的防禦。

八月,辛亥,以洺、荊、交、並、幽五州為大總管府。(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

戊午,改大總管為大都督府。(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

又有一幽州大總管李藝,極力恢復唐室在廉、定二州之控制權,事在武德五年。

癸亥,幽州大總管李藝復廉、定二州。(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

李藝於武德六年入朝,被高祖封為左翊衛大將軍。

幽州總管李藝請入朝;庚午,以藝為左翊衛大將軍。(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

武德七年,突厥寇掠不絕,唐軍則屢為攻破。雙方關係陷入拉鋸狀態。

突厥寇代州之武周城,州兵擊破之。(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秋,七月,己巳,苑君璋以突厥寇朔州,總管秦武通擊卻之。(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戊寅,突厥寇原州;遣寧州刺史鹿大師救之,又遣楊師道趨大木根山,邀其歸路。庚辰,突厥寇隴州;遣護軍尉遲敬德擊之。(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癸未,突厥寇陰盤。(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己丑,突厥吐利設與苑君璋寇并州。(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苑君璋引突厥寇朔州。(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八月,戊辰,突厥寇原州。(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壬申,突厥寇忻州,丙子,寇并州;京師戒嚴。戊寅,寇綏州,刺史劉大俱擊卻之。(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世民奉命領兵抵制突厥(此時頡利、突利二可汗聯兵寇邊,突利乃始畢可汗之子,其祖父為隋所冊封之啟民可汗),適逢關中地區長期下雨,糧運受阻,士卒疲憊,朝中及軍中人士因此深以為憂。

是時,頡利、突利二可汗舉國入寇,連營南上,秦王世民引兵拒之。會關中久雨,糧運阻絕,士卒疲於征役,器械頓弊,朝廷及軍中咸以為憂。(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然而,世民卻依然戰意高昂。其與突厥兵馬相遇於五隴阪,世民竟仍欲一人獨闖敵方陣營。相比之下,元吉與世民部下之士卒則人心惶惶。

世民與虜遇於幽州,勒兵將戰。己卯,可汗帥萬餘騎奄至城西,陳於五隴阪,將士震恐。世民謂元吉曰:「今虜騎憑陵,不可示之以怯,當與之一戰,汝能與我俱乎?」元吉懼曰:「虜形勢如此,奈何輕出?萬一失利,悔可及乎!」世民曰:「汝不敢出,吾當獨往。汝留此觀之。」(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世民領百多騎兵親自至突厥陣前,對頡利、突利二可汗加以游說。由其對頡利曰:「我秦王也,可汗能鬥,獨出與我斗;若以眾來,我直以此百騎相當耳!」,可見世民之豪邁爽朗,活脫為一胡化漢人的作風。其又告突利曰:「爾往與我盟,有急相救;今乃引兵相攻,何無香火之情也!」,此更令頡利疑心唐室與突利早有預謀,其心知不料,於是稍作退兵。

世民乃帥騎馳詣虜陳,告之曰:「國家與可汗和親,何為負約,深入我地!我秦王也,可汗能鬥,獨出與我斗;若以眾來,我直以此百騎相當耳!」頡利不之測,笑而不應。世民又前,遣騎告突利曰:「爾往與我盟,有急相救;今乃引兵相攻,何無香火之情也!」突利亦不應。世民又前,將渡溝水,頡利見世民輕出,又聞香火之言,疑突利與世民有謀,乃遣止世民曰:「王不須渡,我無他意,更欲與王申固盟約耳。」乃引兵稍卻。(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由於突厥陣地經常下雨,以致突厥兵士所用的弓矢受損,世民於是下令士卒「潛師夜出,冒雨而進」。

是後霖雨益甚,世民謂諸將曰:「虜所恃者弓矢耳,今積雨彌時,筋膠俱解,弓不可用,彼如飛鳥之折翼;吾屋居火食,刀槊犀利,以逸制勞,此而不乘,將復何待!」乃潛師夜出,冒雨而進,突厥大驚。(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早於開戰前,世民又向突利陳以利害,使突利聽命於自己。戰事爆發,頡利見唐兵襲來,大為震懼,意圖出戰,卻為突利所阻。結果,頡利可汗只好派遣突利、阿史那思摩(頡利之從叔)向唐室請求和親。世民同意。突利自此亦和世民結為兄弟,與唐室結成盟友。

世民又遣說突利以利害,突利悅,聽命。頡利欲戰,突利不可,乃遣突利與其夾畢特勒阿史那思摩來見世民,請和親,世民許之。思摩,頡利之從叔也。突利因自托於世民,請結為兄弟。世民亦以恩意撫之,與盟而去。(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此時,唐和突厥仍有零星的戰事,包括:岐州刺史柴紹破突厥於杜陽谷。

庚寅,岐州刺史柴紹破突厥於杜陽谷。(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突厥寇綏州、甘州等。

癸卯,突厥寇綏州,都督劉大俱擊破之,獲特勒三人。(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冬,十月,己巳,突厥寇甘州。(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然而,就外交之形式層面言,突厥和唐室已建立友好關係,兩國使臣時有往來。

壬申,突厥阿史那思摩入見,上引升御榻,慰勞之。思摩貌類胡,不類突厥,故處羅疑其非阿史那種,歷處羅、頡利世,常為夾畢特勒,終不得典兵為設。既入朝,賜爵和順王。(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丁酉,遣左僕射裴寂使於突厥。(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頡利南侵之軍事行動,至此稍為有所收斂。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s88lai&aid=88030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