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12/09 01:22:08瀏覽77|回應0|推薦0 | |
張居正雖然大權獨攬,但根基已損,得不到宦官們 (馮保除外)、給事中御史的由衷翊戴。 勝在懂得運用智術以駕馭下屬,張居正依然維持著屬於自己的陣營 (此情況已和當年出任首輔的高拱沒有兩樣)。 居正喜建豎,能以智數馭下,人多樂為之盡 (人們大多數樂於為他效力)。 俺答汗是蒙古土默特部的首領,達延汗的孫子。 元朝滅亡後,蒙古人退返長城以北,建立北元政權。未幾,北元瓦解,蒙古分為瓦剌、韃靼兩部。在「土木之變」俘虜明英宗的也先,其父親脫歡正是瓦剌部落首領。韃靼則始於也速迭兒 (阿里不哥後裔),至達延汗,統一東部蒙古,與瓦剌對立 (瓦剌控制西部蒙古)。 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 (1550 年),俺答多次遣使要求明朝開放朝貢貿易不果,揮軍南下,從山西大同邊塞直撲北京城下,以武力迫逼明朝開放邊貿。是時嚴嵩執政,戰備廢弛,嘉靖三十年 (1551 年),明朝開放宣府、大同等地與蒙古進行馬匹交易,史稱「庚戌之變」。 穆宗隆慶四年 (1570 年),俺答與孫兒把漢那吉因家事發生爭執,把漢那吉降明。俺答「日夜恐中國戕其孫」(見《明史紀事本末》),與明朝開始和談,次年達成協議,明朝封俺答為順義王,開放十一處邊境貿易口岸,史稱「俺答封貢」。自此,蒙古人能通過貿易獲得明朝資源,雙方化干戈為玉帛 (《明史》:「俺答孫把漢那吉來降,總督王崇古受之,請於朝,乞授以官。朝議多以為不可,拱與居正力主之。遂排眾議請於上,而封貢以成」,可見高拱和張居正有份促成「俺答封貢」)。 神宗初年,韃靼已不再對明朝構成威脅,只有若干土蠻「以不獲通互市」,屢次集結寇掠遼東。 俺答款塞,久不為害。獨小王子部眾十餘萬,東北直遼左,以不獲通互市,數入寇。 自是約束諸部無入犯,歲來貢市,西塞以寧。而東部土蠻數擁眾寇遼塞......神宗即位,頻年入犯。 張居正用李成梁守遼東,戚繼光鎮薊門,邊境得保安寧。 居正用李成梁鎮遼,戚繼光鎮薊門。成梁力戰卻敵,功多至封伯,而繼光守備甚設。居正皆右之,邊境晏然。 李成梁,字汝契,號引城,鐵嶺 (今遼寧鐵嶺) 人,朝鮮人李英的後裔。《明史》評價他:「成梁鎮遼二十二年,先後奏大捷者十,帝輒祭告郊廟,受廷臣賀,蟒衣金繒歲賜稠疊。邊帥武功之盛,二百年來未有也。」 戚繼光字元敬,號南塘、孟諸,山東登州人。奉命戍守浙江、福建十多年,組成「戚家軍」,多次擊敗倭寇 (倭寇是指活躍於中國沿岸的海盜,成分有日本武士、因明朝海禁而生活無計的中國人),乃一代抗倭名將。 張居正又重用殷正茂、凌雲翼、張佳胤等,取得良好效果,知人善任。 兩廣督撫殷正茂、凌雲翼等亦數破賊有功。浙江兵民再作亂,用張佳胤往撫即定,故世稱居正知人。 然而,殷正茂生性貪婪 (「然性貪,歲受屬吏金萬計」)、凌雲翼嗜殺 (「然喜事好殺戮,為當時所譏」),由張居正所用何人,大概也可推知其性格、處事作風是怎麼一回事了。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