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2/01 04:04:15瀏覽1291|回應5|推薦4 | |
給下一代的該是「愛」 一套三合一的多元成家議題,成為台灣社會近期討論焦點,反對者以「教孩子健康兩性、挺婚姻一男一女」為號召,主張非「一男一女」的婚姻無法給帶給孩子健康的未來。但任何事都有一體兩面,當台灣離婚率節節攀升,虐兒棄嬰等新聞頻傳,「一男一女」組成的家庭,真的就能帶給孩子幸福與更好的未來嗎? 真正該給孩子是「愛」,還是只要「一男一女」組成的家庭? 台灣傳統的家庭文化隨著時間、社會變遷而逐漸改變,從廿、卅年前堅守的一夫一妻原則,當時若父母離婚,小孩成為別人眼中異類,到如今台灣離婚率世界第三高,造就更多由單性別、隔代教養長大的小孩,難道這些小孩就不幸福、不健康嗎? 將孩子的健康成長歸功於「一男一女的婚姻」,這是最嚴重的歧視,多少單身的父親或母親,又或領養家庭,含辛茹苦、用「愛」讓小孩健康長大,是人類與生俱來無私的愛與奉獻,才讓親子關係更圓滿,而非性別男女。 從已實施同性夫妻或伴侶可領養小孩的荷蘭、瑞典等來看,不僅家庭制度沒有崩解,不管是兩個父親或母親、一父一母、單身父親或母親,對於小孩該付出的愛、教育從沒有少過,社會的家庭倫理制度也沒崩解,這是人類該享有的權利。 在多數科學研究都證實天生同性戀占多數的同時,這代表著如同人無法選擇膚色、種族、國家等天生因素,如同人無法選擇自己是男性或女性,只能接受並學習。 「人生來而平等」是普世價值,也是現階段人類世界能持續發展的重要關鍵,當摘掉歧視、不平等固有觀念時,不管是同志婚姻或異性戀婚姻,一切都只是為了「愛」,最重要的是,有「愛與包容性」的人才能夠帶給孩子的未來幸福與美滿。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