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2/27 12:52:51瀏覽88|回應0|推薦0 | |
回帖人:
滄桑故事 [手機綁定用戶] | 只看此人| 不看此人| 2013/12/25 17:05:35 跟帖回复: 第 180 樓 列 金文列(例)是會意字,由表示殺人的“歹”與“刀”(此符號原是刀與弓的結合體)組成。從金文看,列原本指戰陣。古代漢語中亦如此之用,如《左傳·僖公》:“既濟,而未成列。”意思是渡河之後還沒有擺好戰陣(“列”是“例”的本字,當本字被借用後,古人又以形聲方式重新造此字來代替)。 拉施特《史集》關於“古列延”有這樣的描述:“當蒙古人的部落屯駐在某地方時,他們總是圍成一個圈子,部落首領總是處於圈之中心,蒙古人叫做古列延(kuriyan),當敵人來襲時,他們就以這種方式布陣迎戰。”由於金文“列”字造字方法與波斯人描述的蒙古人屯駐方式吻合,有理由推定其原始讀音就是“古列延”,今天的讀音由縮音而來。方法很簡單,快讀即成。 吉 蒙古語把每次飲食的第一口,第一份叫做“得吉”。在草原民族的觀念裡,得吉必獻給天地祖先。故有這樣的情景:在飲奶茶前,蒙古人必用手指沾一下彈向天空;飲酒前必先倒一點灑之於地。蒙古人認為未獻過得吉之前,任何人都不能先吃先飲,否則就是大不敬,且獻“得吉”者必是男性,女人絕對不可。只有一家之長或地位最高的人才有資格去獻祭。即使如此獻祭後,也要由家長先動口,家長不想吃,那也得由他像徵性地動動桌上的食物,否則其他人就不能動口。游牧民族自古就有這種強烈的等級意識,他們認為這種飲食次序天經地義,不可造次。 這種由誰先飲先吃的問題,甚至在蒙元歷史上導致過重大歷史事件。公元1235年,斡闊台可汗派出七萬人的“長孫軍團”遠征歐洲,徹底征服了欽察草原上所有突厥部族。在凱旋歸途中,在伏爾加河邊,長孫們擺開盛大餞別筵席。宴會開始,作為成吉思汗長孫輩中最年長者,又是名義上的軍團最高統帥,“拔都”(成吉思汗長子朮赤之子)毫不猶豫地端起酒杯喝了第一口。 “貴由”(斡闊台長子)見此大怒,憤而離席,拋下狠話:“你算什麼東西,竟在我面前先飲了酒?看我以後怎樣打爛你這個身背弓箭的婆娘!”貴由雖不是最年長者,但是現任可汗的兒子,當之無愧的儲君,自然覺得只有他才有資格飲此“得吉”。 《蒙古秘史》對此事件經過及斡闊台處理方式都有詳細記載,可見不是小事。從此兩個長孫間出現深深的隔閡。後來貴由繼位成第三代蒙古大汗,拔都自然不被信任。但直到貴由汗死去拔都仍然活著,並以其年長和實力成了黃金家族中最有話語權的人。正是由於拔都的操縱,蒙古汗位才從斡闊台系轉移到了拖雷(成吉思汗小兒子)系。拖雷長子蒙哥繼任為第四代蒙古大汗,他的兩個胞弟分別成為亞洲東西兩大汗國的可汗,其中忽必烈就是元始祖。追根尋底的話,這個歷史事件的根源就是拔都擅自動了“得吉”,沒有他的第一口,汗位不可能轉移。 再看漢字“吉”字,正是按照這種文化理念創造出來。甲骨文“吉”上面畫一陰莖,下面一口。這個漢字的本義顯然與吃有關,由吃而來,且是男性的專利。今天吉字上面是一“士”,而甲骨文“士”畫的就是一個陰莖。吉字的發明者必是古代游牧民族。原始讀音很可能就是蒙古語“得吉”,今天的讀音是後來單音節化的結果。 贊同 | 回复 | 引用 | 舉報 回帖人: 滄桑故事 [手機綁定用戶] | 只看此人| 不看此人| 2013-12-26 8:33:23 跟帖回复: 第 182 樓 30 中國的來歷 “中國”原本是一種等級觀念,而不是一個地理概念,“中國”同樣來自游牧文化。 游牧民族傳統的游牧方式叫做“古列延”,那是一種層層擴展的同心圓。古列延由許多可拆卸的蒙古包,有高大輪子的勒勒車,以及各種畜群組成。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所謂古列延就是一種會移動的帳落群。 古列延的移動和駐紮完全由氏族首領決定,每個古列延都有一個中心帳篷,氏族首領把他的蒙古包紮在什麼地方,那裡就是古列延的中心,其他氏族成員的蒙古包便以此為中心分佈開來,他們依次屯駐在這個中心的周圍。 氏族首領的勒勒車圍著他的蒙古包構成了古列延的第一個圈,圈外是牧羊人的蒙古包和勒勒車,他們構成了古列延的第二個圓圈,闊達數公里,此圈內是羊的牧場。第三個圈是牛的牧場,由牧牛人的帳篷和勒勒車組成,闊達數公里,古列延就這樣向外擴展著。古列延最外一圈一定是牧馬人的蒙古包和勒勒車,馬群的活動範圍最大,故處最外圈。牧馬人也是氏族群落的保衛者,他們都是年輕力壯之人。馬是一種非常驚醒的動物,用以守夜和警衛,故在最外一圈。 氏族首領要居中,因為他是整個氏族核心和靈魂,必須得到最高級的保護,而羊的活動能力最差,也要得到最多的保護,故在最裡面。牛稍強些,故處羊之外。馬的能力最強,故處最外圍。游牧民族自古就是以這樣的方式來游牧和戰鬥的。 對於“古列延”《史集》曰:“蒙古人部落屯駐在某地方時,他們總是圍成一個圈子,部落首領處於圈之中心點上,這就叫做古列延,當敵人來襲時,他們也以這種方式布陣迎戰”。 古老的游牧方式演變成一種思維方式和價值判斷是很自然的。當游牧帝國出現的時候,一圈圈向外擴展的古列延就體現在游牧帝國的政權佈局上了。我們看到,先秦時代的帝國全都是這種古列延的翻版,或者說不過是一種游牧方式在政治社會的延伸。 《史記·夏本紀》曰: “中國(指夏禹之國)賜土(於)姓……令天子之國以外五百里甸服……甸服外五百里侯服……侯服外五百里綏服……綏服外五百里荒服……輔成五服,至於五千里”。 這便是夏禹帝國平面圖,恰如一個同心圓。天子之國處於同心圓的中心,天子以外,每五百里為一等級,按照血緣親疏關係向外延伸分佈。所有游牧部族依次被安置在各個同心圓中,越向外血緣關係越遠,等級地位越低,但所有游牧部族都獲得了土地,擁有了土地上的農耕人口。夏后帝國就這樣一直向外擴展開去,統治半徑達五千里,一個遼闊的大帝國出現了。 所謂“賜土於姓”,就是把土地分封給各個游牧部族,游牧民族都以族名為姓,姓就是族,族就是國。夏禹規定每五百里為一個等級,每個等級包含許多國,並有為首之國,該國君就是該等級之長。夏帝國有五個同心圓,共有“五長”,又稱“五服”。如此這般,級級隸屬,層層相套,狀如一個俄羅斯套娃。 這種“賜土於姓”的歷史已經非常久遠了,並不是夏禹的發明,《五帝本紀》:“帝堯者,其仁如天,其知如神……能明馴德……九族即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和合萬國。”由此可知帝堯之時這種同心圓佈局就已經出現了,否則無法“和合萬國”。 先秦時代的“百姓”並不是“普通老百姓”的意思,而是指眾多的游牧部族,“便章百姓”就是劃分等級,“百姓昭明”就是等級已定。軍事盟邦中的所有的游牧部族都要分出等級貴賤,這就是“禮制”。 禮制的核心是血緣關係,游牧文化是一种血緣文化。可以想見,一個古老的氏族繁衍之後,會出現許多支系,他們雖擁有同一個族名,但血緣關係可能已經無法查考,那就要從新定位。並不是有相同的“姓”就擁有相同的等級地位。禮制中的“三服”、“五服”、“九服”,反映的就是這种血緣親疏關係。 能把血緣關係分出三六九等,有“九服”之多,不屬於農耕文化,乃是游牧文化所特有的。也只有在北方游牧民族中是傳承不衰的。 《唐會要·回紇》記載,唐代出現在蒙古高原上的回鶻汗國有“內九族”和“外九族”,他們初分有內外,細分有九等,禮制森然。 《史記·五帝本紀》:“堯崩,三年之喪畢,舜讓闢丹朱(堯之子)於南河之南……夫而後之中國踐天子位焉,是為帝舜。” 筆者發現上文是“中國”稱呼的最早出現。舜把“丹朱”放逐到蠻荒之地後,便到“中國”登基為天子。舜之國從此取代了堯之國居於最高等級。登基之前的舜早已擁有自己的國,只是他的國不處於公認的中心地位,當取代故事發生後,他的國便成了“中國”。 由此可知“中國”原本不是一個地域概念,而是一個尊卑等級概念。我們看到,直到一千年後,殷商時代的“中國”仍然是遷徒不定的。 贊同 | 回复 | 引用 | 舉報 回帖人: 滄桑故事 [手機綁定用戶] | 只看此人| 不看此人| 2013-12-26 10:00:31 跟帖回复: 第 183 樓 60,君 君,會意字,甲骨文由表示權力的“尹”和表示發號司令的“口”組成,本義是王者即部族軍事首領。 《遼史·國語解》記載,契丹人稱這種軍事首領叫做“夷離堇”,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本是契丹迭拉(鐵勒)部的世襲夷離堇出身。推測“夷離堇”是“君”的原始讀音。 贊同 | 回复 | 引用 | 舉報 回帖人: 滄桑故事 [手機綁定用戶] | 只看此人| 不看此人| 2013-12-26 11:34:01 跟帖回复: 第 184 樓 59,乃 乃,雅言,古漢語中是指示代詞“這”的意思,但漢語口語不用。蒙古語“這”確讀作“厄乃”ene,與漢字讀音近似。蒙古語“這天”(今天):ene odor(旦)。蒙古語“此書”(這書):ene nom。由此推測“乃”原來表達的是蒙古語“ene”。 贊同 | 回复 | 引用 | 舉報 回帖人: 滄桑故事 [手機綁定用戶] | 只看此人| 不看此人| 2013-12-26 13:18:05 跟帖回复: 第 185 樓 58,鏃 古代漢語指箭頭,但漢語口語不見有以“zu”來指稱箭頭的。蒙古語“箭頭”讀作“著而話”。骨頭製作的箭叫做“牙速·著而話”。推測鏃的原始讀音就是“著而話”。 贊同 | 回复 | 引用 | 舉報 回帖人: 滄桑故事 [手機綁定用戶] | 只看此人| 不看此人| 2013-12-26 15:29:16 跟帖回复: 第 186 樓 57,黍 黍shu,古代漢語指穀物。只是漢語口語中沒有此種叫法的作物存在,歷史學家也說不清“黍”是什麼作物。但蒙古語對高粱等旱地穀類作物統稱“史西”shish,與“黍”字的讀音相似,推測其原始讀音就是蒙古語“史西”。 轉至第138樓第138 樓滄桑故事2013/12/22 8:20:03 的原帖: 第123 樓9命貓妖2013/12/21 12:21:32 因此,遊獵部落喜歡游牧,並不是把專門農耕視為地位最低,而是視作異類,認為被土地束縛,不自由。遊獵民族奴役部分農耕人口,那是春秋之後形成游牧帝國,有能力侵占大片農耕地區之後的事情了。 ———————— 華夏文明雖然被稱為農耕文明,但你如果以為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過以農為重,以農為尊的時代,那就大錯了。 至於說遊獵奴役農耕,是春秋後才出現的,也是錯誤的。井田制度就是這種奴役的形式。井田制早在堯舜時代就存在,這是《史記》所明文記載了的。 只說一些事實。 商周代青銅器銘文中,舜是最早的神。其他神都沒有踪影。 根據唐之前的文獻記載,舜生於石扭,也就是現在汶川一帶。那裡是羌族的地方。按記載,舜時代已經相當善於農耕。 羌族一直都是亦牧亦耕的遊獵部族。這種方式非常適合當地的地理和生態。可見,農耕是從遊獵分化出來的,而非遊獵奴役農耕。農耕民並不見得比遊獵民少戰鬥力,農耕一樣要狩獵。 馬的馴化,最早是在6000年前的烏克蘭,中國發現最早的馴化馬遺骸是商代晚期,不早於3400年前。西伯利亞發現的在4000年前左右。馬鐙發明之前,騎兵對步兵沒有絕對優勢。 農耕容易集中財富和人口,建城防禦,製造武備,對步戰有利。 遊獵生計方式本身決定了遊獵部落不可能大,200人就很了不起了。這有反過來製約了遊獵部族的組織能力。在馬馴化之前,遊獵部落不管在通訊、個體戰鬥力、人口集中和組織技術方面,都不佔優勢。靠什麼去大規模奴役農耕部族? 拿呼嘯草原對抗中原王朝的騎馬民族,來套早期的遊獵部族,太圖樣圖森破了。 轉至第124樓第124 樓huangzh007 2013/12/21 12:30:57 的原帖:基因圖已證明了的,還研究什麼叫?我們主要起源於,來自緬甸的晚期智人LS顛覆了現代人類源自非洲的DNA遷徙路線圖呢。證據是什麼? 贊同 | 回复 | 引用 | 舉報 回帖人: paz [手機綁定用戶] [行走者] | 只看此人| 不看此人| 2013-12-26 16:21:19 跟帖回复: 第 189 樓 這帖子竟然不是奧特曼發的。水平比奧特曼高呀 贊同 | 回复 | 引用 | 舉報 回帖人: 尼布甲尼撒 | 只看此人| 不看此人| 2013-12-26 23:02:02 引用回复: 第 190 樓 轉至第124樓第124 樓huangzh007 2013/12/21 12:30:57 的原帖:基因圖已證明了的,還研究什麼叫?我們主要起源於,來自緬甸的晚期智人轉至第188樓第188 樓9命貓妖2013/12/26 16:13:49 的原帖: LS顛覆了現代人類源自非洲的DNA遷徙路線圖呢。證據是什麼?他的說法跟非洲起源說不矛盾,倒是從語言、文化上進一步印證了該理論。所謂的蒙古人種無疑形成於東南亞,氣候轉暖後北上,但具體過程極其複雜,類似布朗運動。 贊同 | 回复 | 引用 | 舉報 回帖人: 羅目 | 只看此人| 不看此人| 2013-12-26 23:25:35 第 191 樓 由此可知“中國”原本不是一個地域概念,而是一個尊卑等級概念。我們看到,直到一千年後,殷商時代的“中國”仍然是遷徒不定的。 ------------------- 這個不錯。 提到上古游牧民族,別拿蒙古人說事。蒙古作為一個民族是後來的事,還要跟蒙古人種區分開。 贊同 | 回复 | 引用 | 舉報 回帖人: 去偽存真ok | 只看此人| 不看此人| 2013-12-26 23:48:56 引用回复: 第 192 樓 轉至第15樓第15 樓zhzhgongmin 2013/12/19 16:30:55 的原帖:徐江偉新書《血色曙光:華夏文明與漢字的起源》一書已由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徐江偉是一位真正的民間學者一家之言,更像扯淡。 贊同 | 回复 | 引用 | 舉報 回帖人: 9命貓妖 | 只看此人| 不看此人| 2013-12-27 7:12:33 引用回复: 第 193 樓 轉至第124樓第124 樓huangzh007 2013/12/21 12:30:57 的原帖:基因圖已證明了的,還研究什麼叫?我們主要起源於,來自緬甸的晚期智人轉至第188樓第188 樓9命貓妖2013/12/26 16:13:49 的原帖: LS顛覆了現代人類源自非洲的DNA遷徙路線圖呢。證據是什麼?轉至第190樓第190 樓尼布甲尼撒2013/12/26 23:02:02 的原帖:他的說法跟非洲起源說不矛盾,倒是從語言、文化上進一步印證了該理論。所謂的蒙古人種無疑形成於東南亞,氣候轉暖後北上,但具體過程極其複雜,類似布朗運動。有矛盾呢。原來的路線圖,說第一次大遷徙是沿南方海岸線到東南亞,散播到波利尼西亞。第二次大遷徙是進入歐亞大草原過白令海峽入北美。 回帖人: 尼布甲尼撒 | 只看此人| 不看此人| 2013-12-27 8:08:21 引用回复: 傳統認為蒙滿朝日等阿爾泰語同漢藏緬語沒有關係,兩大族群各自獨立發展。非洲起源說則證實廣泛分佈在東亞、美洲、南亞等地的所謂蒙古人種,實際上都同冰期龜縮於緬甸等溫暖地區的上古族群有關。樓主較系統地指出蒙滿語同漢語之間的密切聯繫,恰恰證明了這一目前普遍為人們所接受的理論。他出身語文老師,經商多年,學術底子有短板,自己可能都未意識到這一點。 樓主的理論其實並非原創,早有多位學者有類似看法,有蒙族學者甚至統計出蒙漢語相近詞約3000,但樓主的著作更系統更生動,還是有相當價值的,他在古代語言方面確實下了苦功。尤其是中國古史上的許多怪異晦澀名詞,都有望逐一解開,給人們指出了一條通向光明的道路,即那些古怪的名詞其實是用漢字注音,可以藉助周邊少數民族語言進行解讀。由於地處偏遠,使用拼音文字,這些民族的語言較多地保留了原始的風貌。 贊同 | 回复 | 引用 | 舉報 回帖人: 滄桑故事 [手機綁定用戶] | 只看此人| 不看此人| 2013-12-27 8:43:18 引用回复: 第 195 樓 轉至第124樓第124 樓huangzh007 2013/12/21 12:30:57 的原帖:基因圖已證明了的,還研究什麼叫?我們主要起源於,來自緬甸的晚期智人轉至第188樓第188 樓9命貓妖2013/12/26 16:13:49 的原帖: LS顛覆了現代人類源自非洲的DNA遷徙路線圖呢。證據是什麼?並沒有顛覆人類遷徙路線圖,國內外人類學家描述出來的遷徙圖也不僅相同,如日本的就不同於復旦大學的。 其實基因分析也還是要考慮文化和語言研究的結果,應當兩條腿走路。 |
|
( 知識學習|語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