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2/27 07:42:29瀏覽78|回應0|推薦0 | |
第1 樓滄桑故事2013/12/19 12:54:43 的原帖: 曰: 一個祖宗發展出了二個派系的族群
你說的就是儒家的傳統觀念,但分子人類學和現代語言學已經予以完全否定! 北方的阿爾泰人與南方的百越後裔並不存在共同的祖宗,他們是人類演化歷史中出現的兩個分支。百越被漢人融合這個情況眾所周知,也已經被DNA證明,不用再認證了吧。 來自:觸屏版 贊同 | 回复 | 引用 | 舉報 回帖人: 滄桑故事 [手機綁定用戶] | 只看此人| 不看此人| 2013/12/19 17:02:17 跟帖回复: 第 17 樓 書中的作者介紹 徐江偉,民間學人。小學三年級就趕上了“文革”,初中語文學的是“毛選”,高中再趕上“黃帥事件”(1973年小學生黃帥因對老師提出批評意見,而被江青等人樹立成造反榜樣,全國各地又出現教師教不了、學生學不了的混亂局面),就這樣混到高中畢業,進鄉鎮農機廠當了一名苦力鉗工。 1977年恢復高考,考入浙江師範學院紹興分校中文專業,畢業後分配到鄉鎮中學任教,3年後調入縣教師進修學校,前後做過10年教師。上世紀90年代初下海經商,創辦了一個建築機械公司,一直乾了十幾年,掙的錢可以保證衣食無憂了,於是關掉公司,專心從事自己最感興趣的學術研究。著名歷史學家丁東說,和體制內學者相比,“他的研究完全出於個人的興趣,經費完全靠自己的積蓄,他不需要為申請課題立項而看眼色行事,和機構周旋。”他說,“這才是最好的境界,這在當今中國屬於'稀缺資源'”。 贊同 | 回复 | 引用 | 舉報 回帖人: 滄桑故事 [手機綁定用戶] | 只看此人| 不看此人| 2013/12/19 17:09:56 引用回复: 第 18 樓 轉至第1樓第1 樓滄桑故事2013/12/19 12:54:43 的原帖: 曰: 一個祖宗發展出了二個派系的族群 你說的就是儒家的傳統觀念,但分子人類學和現代語言學已經予以完全否定! 北方的阿爾泰人與南方的百越後裔並不存在共同的祖宗,他們是人類演化歷史中出現的兩個分支。轉至第16樓第16 樓搞活2013/12/19 16:53:44 的原帖:百越被漢人融合這個情況眾所周知,也已經被DNA證明,不用再認證了吧。漢人由百越先民華夏化而來,他們是同類,說相同的單音節語言。 而炎黃及其後裔說多音節語言,就像今天的蒙古人說的語言。他們是華夏化的推動力。 贊同 | 回复 | 引用 | 舉報 回帖人: 搞活 | 只看此人| 不看此人| 2013/12/19 17:15:52 引用回复: 第 19 樓 轉至第1樓第1 樓滄桑故事2013/12/19 12:54:43 的原帖: 曰: 一個祖宗發展出了二個派系的族群 你說的就是儒家的傳統觀念,但分子人類學和現代語言學已經予以完全否定! 北方的阿爾泰人與南方的百越後裔並不存在共同的祖宗,他們是人類演化歷史中出現的兩個分支。轉至第16樓第16 樓搞活2013/12/19 16:53:44 的原帖:百越被漢人融合這個情況眾所周知,也已經被DNA證明,不用再認證了吧。轉至第18樓第18 樓滄桑故事2013/12/19 17:09:56 的原帖:漢人由百越先民華夏化而來,他們是同類,說相同的單音節語言。 而炎黃及其後裔說多音節語言,就像今天的蒙古人說的語言。他們是華夏化的推動力。都已經被DNA證明了的事實,一定要倒過來講,不是不可以,但這個已經不是科學了,是政治。滿遺為了實現復辟夢,一直在做著這樣的事,就算是搞政治吧。 贊同(1) | 回复 | 引用 | 舉報 回帖人: 自然數數組 [百姓家史公益抄寫] | 只看此人| 不看此人| 2013/12/19 17:44:12 跟帖回复: 第 20 樓 贊同 | 回复 | 引用 | 舉報 回帖人: 滄桑故事 [手機綁定用戶] | 只看此人| 不看此人| 2013/12/19 17:56:41 跟帖回复: 第 21 樓 默雷:暴而美麗(節選) 《血色曙光:華夏文明與漢字的起源》是一本觸目驚心、完全顛覆人們原有的華夏文明史觀的著作。仔細閱讀後,在感嘆作者思考的無所羈絆、下筆的雄略大膽之外,又會發現其披沙揀金、抽絲剝繭般的認真和細緻。 這是一部基礎性的、開創性的、但不怎麼規範的學術著作。相信每一個認真讀完它的朋友,都能夠得到一種對華夏文明前所未有的啟發和思考。 這是一本“狂暴而美麗”的書,它試圖還原並構勒一個真實的、大多數國人陌生的、狂暴而美麗的華夏文明起源發展史。 徐江偉的擬音解讀,是有堅實經驗基礎的,他的論述中雖有一些牽強附會之處,但仍不失其本源上的可靠性。他的研究與探索,某種程度上也契應了游牧民族在傳承自身文化時的方式。他正是抓住了語音這關鍵性、基礎性的一點,所謂“絕利一源,用師十倍”,單兵掘進之下,終於挖出一條基本能夠自圓其說的邃道,打開了審視華夏上古文明的新視窗。 作者在最後引用了霍金的一段話,他想說明:真實的宇宙史是狂暴而美麗的,而華夏文明誕生的真實情景也是狂暴而美麗的。但是,“真理的強光必須逐漸釋放,否則人們會失明。”對於《血色曙光》而言,其內容的狂暴和美麗,亦如一道強光,或許會使一些習慣於傳統封閉式思維的人有失明般的恐懼,以至於極度地反感,但對那些能夠認真閱讀,心態開放,理性思考的人而言,我相信,此書能夠使人開拓視野,啟發新知,從中或多或少有所收穫。 默雷 2012年4月9日 贊同 | 回复 | 引用 | 舉報 回帖人: 滄桑故事 [手機綁定用戶] | 只看此人| 不看此人| 2013/12/19 18:02:15 引用回复: 第 22 樓 轉至第1樓第1 樓滄桑故事2013/12/19 12:54:43 的原帖: 曰: 一個祖宗發展出了二個派系的族群 你說的就是儒家的傳統觀念,但分子人類學和現代語言學已經予以完全否定! 北方的阿爾泰人與南方的百越後裔並不存在共同的祖宗,他們是人類演化歷史中出現的兩個分支。轉至第16樓第16 樓搞活2013/12/19 16:53:44 的原帖:百越被漢人融合這個情況眾所周知,也已經被DNA證明,不用再認證了吧。轉至第18樓第18 樓滄桑故事2013/12/19 17:09:56 的原帖:漢人由百越先民華夏化而來,他們是同類,說相同的單音節語言。 而炎黃及其後裔說多音節語言,就像今天的蒙古人說的語言。他們是華夏化的推動力。轉至第19樓第19 樓搞活2013/12/19 17:15:52 的原帖:都已經被DNA證明了的事實,一定要倒過來講,不是不可以,但這個已經不是科學了,是政治。滿遺為了實現復辟夢,一直在做著這樣的事,就算是搞政治吧。滿遺為了實現復辟夢,一直在做著這樣的事,就算是搞政治吧———— 恰恰相反,這部書使得任何“滿遺”都永遠地滅失了復辟的意願。他們只能知難而退了,只能應順歷史潮流了。 。 。 。 。 。 贊同 | 回复 | 引用 | 舉報 回帖人: 足囚協會 | 只看此人| 不看此人| 2013/12/19 22:57:17 3g 第 23 樓 作者的想法不錯,但是只能算一家之言,有些地方推論或許生硬。一,在上世紀初歐洲學者已經有定論華夏文明起源於兩河流域今天伊拉克。黃帝就是蘇美爾王朝國王KANT。蘇美爾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城市文明,遠早於埃及。二,注意炎帝和共工二族。古代稱共工四分陸居六分水居。楚人,淮人,百越與現在的苗人黎族彝族,泰國緬甸都是共工後裔。三,巴蜀的三星堆文明,相當於殷商時代,銅器建築宏偉類似於埃及風格,超出同期華夏。 。 。 。 。 。因而華夏文明很可能是多源頭文明匯合的產物。 來自:手機凱迪網 贊同(1) | 回复 | 引用 | 舉報 回帖人: 足囚協會 | 只看此人| 不看此人| 2013/12/19 22:57:52 3g 第 24 樓 作者的想法不錯,但是只能算一家之言,有些地方推論或許生硬。一,在上世紀初歐洲學者已經有定論華夏文明起源於兩河流域今天伊拉克。黃帝就是蘇美爾王朝國王KANT。蘇美爾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城市文明,遠早於埃及。二,注意炎帝和共工二族。古代稱共工四分陸居六分水居。楚人,淮人,百越與現在的苗人黎族彝族,泰國緬甸都是共工後裔。三,巴蜀的三星堆文明,相當於殷商時代,銅器建築宏偉類似於埃及風格,超出同期華夏。 。 。 。 。 。因而華夏文明很可能是多源頭文明匯合的產物。 來自:手機凱迪網 贊同 | 回复 | 引用 | 舉報 回帖人: 足囚協會 | 只看此人| 不看此人| 2013/12/19 23:04:20 3g 第 25 樓 作者的想法不錯,但是只能算一家之言,有些地方推論或許生硬。一,在上世紀初歐洲學者已經有定論華夏文明起源於兩河流域今天伊拉克。黃帝就是蘇美爾王朝國王KANT。蘇美爾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城市文明,遠早於埃及。二,注意炎帝和共工二族。古代稱共工四分陸居六分水居。楚人,淮人,百越與現在的苗,黎,彝,泰國緬甸都是共工後裔。三,巴蜀的三星堆文明,相當於殷商時代,銅器建築宏偉類似於埃及風格,超出同期華夏。 。 。 。 。 。因而華夏文明很可能是多源頭文明匯合的產物。 來自:手機凱迪網 贊同 | 回复 | 引用 | 舉報 回帖人: 滄桑故事 [手機綁定用戶] | 只看此人| 不看此人| 2013/12/20 7:23:34 跟帖回复: 第 26 樓 17 荒謬的大禹治水故事 夏朝是中國第一個有起訖年代和世系傳承記載的朝代,開創者名叫禹,史稱“夏禹”或“大禹”。他有血統的高貴,是黃帝后裔。這是可信的。在游牧社會裡沒有貴族血緣而能進入貴族行列的可能性本不存在。 大禹的父親名叫“鯀”,原為帝舜重臣,但後來被舜貶斥。禹從何處來?鯀的方國在何處? 《帝王紀》雲:“(禹)本西夷人也”,就是說禹部族從西而來入據中原。史學家推測,夏禹故國可能在甘青“羌”地。 《史記·夏本紀》主要篇幅記載的是夏禹的“巡狩”路線: “禹行自冀州始,東至於東海,西至於流沙,北至於太原,南至於交趾……東漸於海,西被於流沙”。 “於是九州攸同……九山集旅,九川滌原,九澤既陂,四海會同……聲教訖於四海”。 大禹從“冀州”,即今河南北部開始巡狩,巡狩之後一個幅員遼闊的大帝國就出現了。這個大帝國不僅包括了整個黃土高原,東至東部沿海,南到雲南滇池,今天的中國版圖看來大多已經包括其中了。 如此“巡狩”路線顯然是一種征戰路線,而不是什麼宣傳演說路線,遼闊帝國祇能是征戰的結果,而不可能是宣傳演說的結果。大禹通過“用命賞於祖,不用命戮於社”,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方針政策,最終確立起了自己至高無上的統治權威。 司馬遷記載,夏禹根據九州田土肥瘠不同,把賦稅分作上、中、下三等,指定各地諸侯國貢納名目繁多的土特產。 《史記》有言:“大史公曰:夏時,貢賦備矣!” 夏王朝之時,賦稅制度就已經趨於完備,國家政權不是萌芽,而是相當成熟了。大規模政府的行政需要會催生文字,因為管理一個巨大的國家離不開文字,文字是隨著奴隸主統治者的需要而產生出來的。 《尚書》:“夏人有典有冊”,即有成文法典和記載法典的典籍,這是完全可信的。 到了夏禹時代,黃土高原上黃河的重要支流,如弱水、涇水、渭水、汭水、漆水、沮水、灃水流域,特別是這些支流匯入黃河的三角洲地帶,最容易墾殖,其時可能大多已經被開墾出來。 《夏本紀》說到黃土高原賦稅時有這樣的話:“其土黃壤,田上上,賦中下。”相比長江流域的賦稅,這裡的賦稅不算高,屬於“中下”,因為那裡只是可以農耕,不是最適宜農耕的地方,也不是傳統的農耕區域。可以肯定的是夏禹時代黃土高原上的農耕人口已有相當規模,而不是剛剛出現農耕墾殖。 《夏本紀》曰:(夏禹時)“三苗大序”,“織皮、崑崙、析支、渠搜、西戎即序。” 這些都是古代阿爾泰游牧民族著名族名,這些族名將在後世反復出現,但當時他們都被大禹所征服,“序”是順服,接受管理的意思。 “三苗”與後世著名族名“石抹”讀音相似,唐代出現在遼東地區的渤海國就是女直系“石抹”部創建的。 《遼史·國語解》記載,契丹遼國後族姓“石抹”。石抹也是金朝貴姓,如元初則有著名人物“石抹·明安”,為“漢軍總管”。 “析支”應是《漢書·匈奴傳》中的“休屠”(“屠”通“儲”)的異寫。析支也是“党項”的另一個稱呼,將建立“西夏”。析支的蒙古語讀音是“塞爾柱”,公元十世紀他們建立了一個橫跨歐亞的巨大帝國,並引起延續百年的十字軍東征。 “三危”即“室韋”,他們是成吉思汗蒙古人的前身。司馬遷之所以用“三”字來注音石抹和室韋,可能是因為他們分佈廣泛,分支眾多。 從《夏本紀》中我們還可以讀出這樣的信息:華北平原、徐淮平原已從海中冒出來了。其曰: “禹行自冀州始……大陸既為,島夷皮服,夾右碣石,入於海”。 “島夷卉服,其篚織貝。” “淮維徐州……大野既都,東原底平,其土填墳,草木漸包。” 華北平原上是“大陸既為”。海退陸成後,那裡成為游牧民族爭奪的新領地。北方鳥圖騰女直部落,即“鳥夷”,穿著獸皮縫製的衣服即“皮服”,正在越海南下,爭奪華北大平原。南面,在更為廣闊的黃淮平原上,“東原底平”,“草木漸包”,成了游牧民族爭奪的對象。 其時山東半島可能還沒有完全與大陸相連,那裡的“島夷”穿的是“卉服”,即草編(也可能指麻)的衣服,他們用細線穿起貝殼裝飾在身上。這些島夷也屬於鳥夷,即女直系游牧民族。由於山東半島氣候暖和些,他們的服裝與東北森林地帶的鳥夷不同,不穿皮服而穿“卉服”了。 《夏本紀》中沒有一句提到北方草原上的匈奴,與帝堯時代相比,大禹政權的重心可能南移了很多,對北方游牧區域的控制力可能有所萎縮,政權農耕化程度相比五帝時期可能有所提高了。 史書記載,夏王朝共傳17代,延續了471年,最後一個帝王名“桀”,被商湯放逐。 《夏本紀》曰:“商湯伐桀”,“桀走嗚條”。 《括地譜》注曰:“夏桀無道,湯放之嗚條,三年而死,其子獯粥,妻桀之眾妾,避居北野。” “嗚條”古籍中又寫作“密竹”,是族名,就是《蒙古秘史》中“篾爾乞”,成吉思汗的仇敵。不過古人早已把嗚條當做地名了。中原地區許多地名確是從族名來的。 “嗚條”就在今天的甘肅民勤縣一帶。 “民勤”可能是“篾爾乞”的異寫。 夏桀顯然與“篾爾乞”關係非一般,可能就是帝桀的本族,否則他不會敗逃到那裡去。夏桀的兒子名叫“獯粥”xunyu,那是“獫狁”的異寫,就是匈奴。 “妻桀之眾妾”並不是夏桀兒子的墮落行為,更不是什麼“獸行”,乃是游牧民族的傳統習俗,是民族特徵,反映出夏人確是匈奴背景。 關於妻其後母習俗,《後漢書·西羌傳》曰:“西羌父沒則妻後母,兄亡則納,故國無鰥寡,種類繁熾”。大禹既然來自西羌,他的子孫有西羌習俗是很自然的。游牧民族這種習俗的形成與婦女被視為財產有關。在游牧社會裡,即使貴為皇族,也難免被當做財物繼承,如隋文成公主嫁入突厥,先後做了突厥啟民可汗,始畢可汗,處羅可汗,頡利可汗四代可汗之妻。唐咸安公主和親回鶻,先後做了回鶻天親可汗,忠貞可汗,奉誠可汗,懷信可汗四代可汗之妻。夏桀兒子的行為正是夏人是阿爾泰游牧民族背景的佐證。 數千年後,建立在河套地區的西夏王朝自稱是夏禹的後裔,並以“夏”為國名,這又是一個佐證。鑑於游牧文化的頑強傳承能力,我們確可以從西夏党項人的行為方式中想像數千年前夏禹的情形。 關於大禹的民族背景,《史記·五帝本紀》中的“四嶽”也向我們傳遞著明確無誤的歷史信息: 司馬遷記載,黃帝有四輔佐大臣,曰:“(黃帝)舉風後,力牧,常先,大鴻以治民”,但沒有明確指出這就是“四嶽”。堯舜時代明確有了這個官職。 《尚書·堯典》:“舜曰:嗟!四嶽,有能典朕之禮?皆曰伯夷可。” 是帝舜的四嶽向舜推舉了“伯夷”(伯顏)這個人,伯夷為舜制定了禮法。 大禹也是由帝舜的四嶽薦舉給帝舜而後被重用的,可見這個“四嶽”是非常顯赫的官職。 那麼“嶽”是什麼呢?就是狗。 “嶽”,會意字,本義就是“能說話的狗”。 從《蒙古秘史》可知,成吉思汗也有“四狗”:分別是忽必來(此人與元始祖同名)、者勒篾、速不台、者別(此人原名“主兒扯”),這是成吉思汗四員忠誠猛將,赫赫大名令敵人聞風喪膽。原來成吉思汗的四狗可以追溯到黃帝,堯舜,大禹時代! 狗是一種非常忠誠的動物,世界上好像都是褒義的,但在漢民族中確是貶義的,怎麼會這樣?可能與歷史在民族心理上的積澱有關,奴隸主使喚的狗不被奴隸們喜歡也屬自然! 向帝舜薦舉了大禹的“狗”名叫“皋陶”,大禹能終成帝業,這個皋陶功不可沒。 《夏本紀》曰: “皋陶於是敬禹之德,令民皆則禹,不如言,刑從之。”有誰不服大禹的指揮,就會被“四嶽”之一的皋陶投到大獄中。 《尚書·皋陶謨》即此人的訓令集成。 那麼皋陶說什麼語言?當筆者告訴你“皋陶”只是“窩闊台”異寫的時候,你可能已經豁然開朗了。這其實是一個阿爾泰游牧民族的傳統姓名,唐代開創回鶻汗國的毗伽可汗名叫“骨咄祿”,還有金太祖名“完顏·阿骨打”,都是同名異寫。 帝舜規定“五歲一巡狩”,所有諸侯王每五年要到規定的地方朝舜,夏禹延續了這種“禮制”,這是一種向諸侯國宣示至高無上權威的儀式,其時還要統計各部族人口。 《漢書·匈奴傳》記載,匈奴每三年“大會龍城”,並統計人口,《後漢書·鮮卑傳》記載,鮮卑“以季春大會於饒樂水(挹婁河)上”。 《魏書·高車傳》記載,五部高車有每三年“合眾祭天”的習俗。 《隋書·党項傳》言:“(党項羌)三年一聚會,殺牛羊以祭天”,對此成吉思汗蒙古人稱之為“庫裡台”大會。由此可知,夏禹的“巡狩”從游牧生存方式中來,這種“庫裡台”大會上萬年前可能就已經存在了,並一直延續到清代的“木蘭圍場”。 特別應當指出的是:歷史上夏禹“治水”被無限誇大了,已經到了非常荒謬的地步。相對於自然力而言,人類的力量是渺小的,夏禹時代人們手裡拿著木鋤、木棒、木鏟,如何去治水呢?且不是一般的水,那是可以填海造陸的黃河啊! 如果說夏禹果真有過“治水”之舉,那麼必定是一種政治姿態和獻祭儀式,譬如向河中拋下幾塊玉璧之類。 游牧文化的內在特質注定了“大禹治水”不可能真實發生過,游牧文化特徵是崇拜自然,講究天人合一,主張順服自然。對於滔滔河水,游牧民族除了敬畏就是崇拜,絕對不會產生“治”即征服的妄想。征服自然的觀念從來沒有在華夏文化中存在過,東方土壤中不存在此種元素。 《蒙古秘史》記載,成吉思汗阻止部下為他建造宮殿和園林,說那樣會“刺破大地的皮膚”,他說:祖先留下來的蒙古包才是天底下最好的宮殿。原野草地不可破壞,長生天所賜的森林草原就是他最喜愛的園林。成吉思汗蒙古人從不下河洗澡,甚至頒布法律嚴禁被征服地區的定居民族下河洗澡,認為洗澡是對水中神靈的大不敬,會招來雷擊。游牧民族對自然之水充滿畏懼之情,成吉思汗這樣想,大禹也會這樣想,他怎麼可能產生治水的怪念頭呢? 就像成吉思汗不會去治水一樣,大禹也不會去治水,一個遠古時代的成吉思汗怎麼可能像紹興大禹廟壁畫中的大禹那樣扛著木鋤,捲起褲腿去疏浚黃河呢?當時大禹很可能住在蒙古包裡,本來就沒有固定的“門”,當不會發生為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事情。 歷史上黃河總是在泰山南北兩側來回擺動,改道不休,有準確記載的黃河大改道共有五次,即黃河曾有六條流路: 一曰禹王故道,公元前2070年至前602年(周定王5年),行河時間1370年,渤海出口; 二曰西漢流路,公元前602年至11年,行河613年,黃海出口; 三曰東漢流路,公元11年至公元1048年,行河1037年,黃海出口; 四曰北宋流路,公元1048年至公元1128年,行河81年,黃海出口; 五曰明清流路,公元1128年至1855年,行河723年,黃海出口; 六曰利津流路,公元1855年至今,渤海出口。 五千年中,黃河兩次注入渤海灣,其餘四次雖改道但都流入黃海,黃河每一次擺動都會使當地百姓大遭殃。 今天仍有許多人對夏禹治水大加頌揚,說是中華民族偉大壯舉,大禹的治河必定工程浩大而科學,否則怎會有1370年那麼長的行河期呢?言之鑿鑿。 禹就這樣被神化了,一個荒誕故事,越流傳越科學了! 所謂“禹王故道”行河時間特長,必定是因為其時黃土高原上生態破壞程度相對還不十分嚴重,黃河含泥量相對較少的緣故,豈是大禹治河所致哉! 贊同 | 回复 | 引用 | 舉報 回帖人: 肅慎書室主人 | 只看此人| 不看此人| 2013/12/20 7:47:26 第 27 樓 繼續編!萬一能整出個納粹運動呢。 贊同 | 回复 | 引用 | 舉報 回帖人: 北方的木頭 | 只看此人| 不看此人| 2013/12/20 8:05:13 引用回复: 第 28 樓 轉至第4樓第4 樓滄桑故事2013/12/19 10:10:29 的原帖: 引子 當有人告訴你:你祭拜的黃帝他不說漢語,也不是漢民族—— 你可能會大吃一驚,你可能會這樣想:說這話的人是不是已經瘋了? 當有人繼續告訴你:夏商周秦的創建者們都不說單音節的漢語。漢民族是奴隸出身,為奴的歷史已超過五千年,他們原本不在黃土高原上; 蚩尤是金發碧眼的印歐人種,絲綢之路其實是一條文明之路; 漢字起源於多音節的阿爾泰語,甲骨文原本是多音節讀音,先秦古漢語是古人說的洋涇浜英語; 禮制的本質是奴役,造就根深蒂固的奴性,華夏文明是狂暴黃河的歷史投影,歷史的規律是野蠻戰勝文明…… 你肯定聽得越來越莫名其妙了,但當你看完本書的時候,你或許已經豁然開朗,你一定會掩卷沉思! 我們的文明史確實有太多謎團,太多耐人尋味的地方: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很多,為什麼華夏文明最早出現在了黃土高原上?華夏文明被稱為農耕文明,而黃土高原顯然不是最適宜農耕的地方。我們終將發現,中華民族的標識長城,其實是農耕定居漢民族屈辱被動的歷史縮影,恰如一個民族一串深重的嘆息…… 今天,漢民族的熱血青年為自己民族歷史上的多災多難憤憤不平:為什麼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侵成了漢民族與生俱來的惡夢揮之不去?為何落後總要戰勝先進,野蠻總能戰勝文明? 所有這些其實都要從華夏文明的起源說起,本書就是還原並勾勒出真實的華夏文明起源發展史,並證明我們應該以更加理性更加寬容的情懷面向世界,面向我們的未來! 這學者有點腦殘,漢族這概念很晚才有,漢語概念更晚,漢字其實是殷商人發明的,也許是從西方傳來的,西漢末還有方言呢,官方語言不等於民間語言,書面語言不等於口語,我們一上學就學語文,那就是後天形成的語言,中國文化是多源的,有南方也有北方人的作用,蚩尤是什麼人和今天人沒什麼關係,今天中國人南方人基因表現更多,因為一直打敗仗,女人都成戰勝者的老婆了,南方總打敗,所以子孫就越來越像南方人,很簡單的事,說這麼多還沒說清楚。 贊同(1) | 回复 | 引用 | 舉報 回帖人: gdqwe | 只看此人| 不看此人| 2013/12/20 8:48:04 引用回复: 第 29 樓 轉至第13樓第13 樓gdqwe 2013/12/19 15:21:03 的原帖:一派胡言。 看看基因遷移圖即可知道,炎黃祖先是有科學依據的。轉至第14樓第14 樓滄桑故事2013/12/19 16:16:19 的原帖:炎黃是什麼基因誰也說不定,誰也沒見過,但炎黃的游牧習俗卻是明白無誤地見諸史書的。人類分子學會揭開一切迷團,不用急於下判斷,前段時間復旦確定曹操基因就是一個很好的實驗,相信不久的將來,關於華夏民族的來源會有明確的科學數據作證。 贊同 | 回复 | 引用 | 舉報 回帖人: 滄桑故事 [手機綁定用戶] | 只看此人| 不看此人| 2013/12/20 8:50:54 引用回复: 第 30 樓 轉至第25樓第25 樓足囚協會2013/12/19 23:04:20 的原帖:作者的想法不錯,但是只能算一家之言,有些地方推論或許生硬。一,在上世紀初歐洲學者已經有定論華夏文明起源於兩河流域今天伊拉克。黃帝就是蘇美爾王朝國王KANT。蘇美爾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城市文明,遠早於埃及。二,注意炎帝和共工二族。古代稱共工四分陸居六分水居。楚人,淮人,百越與現在的苗,黎,彝,泰國緬甸都是共工後裔。三,巴蜀的三星堆文明,相當於殷商時代,銅器建築宏偉類似於埃及風格,超出同期華夏。 。 。 。 。 。因而華夏文明很可能是多源頭文明匯合的產物。這部書從語言,文化,習俗,特別是考古,多方面印證,論據堅實,讓人有豁然開朗的喜悅。 |
|
( 知識學習|語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