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5/07 10:04:47瀏覽5759|回應0|推薦12 | |
當我決定要造訪瑞士時,大部份沒去過的友人們第一個反應都是:「好棒喔,瑞士是人間天堂,超美的啦!」而去過的友人們的反應則很兩極,要嘛,很熱心的告訴我瑞士有那些不能錯過的景色;要嘛,則冷冷的說:「你最好出門前先去燒香拜拜,因為瑞士那知名的歐洲名峰少女峰(Jungfrau)及馬特洪峰(Matterhorn),是一定要去的,但是可不掛保證你一定看得見喔!」
因此,冰河列車抵達位在瑞士西南端海拔約
一出車站,當我看見策馬特的天空飄著浮雲,來往不少的遊客們,身上或衣著滑雪佩備,臉上或掛著笑意的交談著,還有馬車躂躂的眼前經過,整個山村的氛圍在一片度假的悠閒中,老實說,我心中浮上了一股滿足的暖意,那一刻,我己經不是很在意我看得見或是看不見馬特洪峰的容顏了!因為,我的微揚的嘴角己經告訴我,我遇上了和自己對味的旅行滋味。
於是我們趁著天色還未暗,趕忙來到市區Visp河上的大橋,只是還沒靠近,就看那兒己經站滿了一群遊客正忙著拍照著。而當我看見
隔日我們起了個大早,希望能搭乘纜車前往小馬特洪峰上的「冰川天堂(Matterhorn Glacier Paradise) 」,從那飽覽馬特洪峰的雄姿,聽說那裡的角度最美也最壯麗。不過,天候無常,能不能瞧得見更甚昨日的驚喜,我們也沒有把握。
倒是纜車一路攀升時,可清楚眺覽整個策馬特村景,再加上乾淨全貌的馬特洪峰就在背景佇立著,標準的瑞士明信片景色,著實讓人興奮,我們一車人隔著纜車的玻璃窗,硬是拼命的狂按相機快門不放。
只是沒想到,山間氣候瞬息萬變,纜車上升二千多公尺時,先是闖入了雲霧帶,窗外白茫一片,而不到一會兒功夫,纜車又衝破雲霧,一片雲海就在我們腳下翻騰著,此時,再搭上湛藍的天空,就聽見我們一車人的歡呼聲此起彼落,此等美景,此等體驗,實在是太美好了!
至於要上小馬特洪峰上的冰川天堂,必須換乘兩次大小不一的纜車,再通過冰河而上,終點站就在海拔
雖然說這個旅遊經驗難得,只是這裡的氣候實在不佳,我們才一出纜車,就被突然交加的風雪吹得是動彈不得,別說是要看見馬特洪峰的身影了,就連觀景台上巨大聳立的十字架,也快看不清楚,於是只好在風雪蒼茫中快速的離去。
【關於馬特洪峰】 根據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馬特洪峰) 資料,馬特洪峰(德語:Matterhorn,義大利語:Monte Cervino,法語:Mont Cervin)也稱切爾維諾峰,是阿爾卑斯山脈中最著名的山峰。馬特洪峰的位置在瑞士、義大利邊境,附近是瑞士瓦萊州小鎮策馬特和義大利亞奧斯他谷的小鎮布勒伊-切爾維尼亞(Breuil-Cervinia)。馬特洪峰的名稱是由德語「Matt」(意為山谷、草地)和「horn」(意為山峰呈錐狀像一隻角)
馬特洪峰是一個有四個面的錐體,分別面向東南西北。每一個面都非常陡峭,因此只有少量的雪黏在表面,間中發生的雪崩把過多積雪推到峰下的冰川裡。登峰者慣常從東北角的Hörnli山脊上山。
馬特洪峰是阿爾卑斯山脈中最後一個被征服的主要山峰。原因不只在於攀登技術上的種種困難,也在於此峰陡峭的外形給予早年攀山者的心理恐懼。攀山家們大約於1858年左右開始嘗試征服馬特洪峰,他們多數選擇從南邊登山,事實上南面路線比較困難,他們經常發現自己身處濕滑的岩石上而決定放棄前進。
三年後,讓-安托萬·卡雷爾(Jean-Antoine Carrel)帶領的團隊成功從南邊登頂。尤利烏斯·埃利奧特(Julius Elliott)在1868年成為第二支從策馬特登頂的登山隊,同年約翰·廷德樂、J·J·馬基納斯(J. J. Maquinaz)與J·P·馬基納斯(J. P. Maquinaz)成功跨越山峰。露西·沃克和梅塔·布雷武特在1871年分別成為首名及次名攀登馬特洪頂峰的女性。
現在,登山者一年四季都可從馬特洪峰的每個面或山脊登峰。在夏季由策馬特從Hörnli上山的人駱驛不絕。登上馬特洪峰需要一定技術,但對老手來說不算困難(難度評級為AD,請參閱難度評級),在部分路段更設有固定繩索輔助登山者。雖然如此,每年總有數人因為缺乏經驗、落石或路線太擁擠等原因而意外身亡。登山者通常先由策馬特乘黑湖纜車(Schwarzsee Cable Car)上山,然後步行上海拔
除Hörnli外,登山者可選擇其他路線如義大利脊(Italian Ridge)(難度評級為D)、Zmutt Ridge(難度評級為D)及難度最高的北面路線(難度評級為TD+)(到1931年才被施密德兄弟(Toni Schmid與Franz Schmid)征服,因此該路線又稱為施密德路線。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