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左右看:韓變電所計畫引發全國性抗議
2013/10/16 12:41:02瀏覽218|回應0|推薦1

台灣立報2013-10-15 21:16 作者:本報訊

左看:從密陽變電所計劃看城鄉剝削關係

  在韓國,近日來韓國電力公司(KEPCO)興建40座變電塔的計畫,遭到首爾與釜山近郊民眾嚴正反對。不少民眾為了捍衛居住健康,抵制變電所濫建,全國各地參與者也紛紛前來接班守夜。

  從區域關係的角度來看,韓國在產製電力的區域供需關係上極端失衡。首爾及其周圍的都會區每年僅出產全國電力總量5%,卻消費31.59%。火力發電廠或核電廠全都蓋在首爾都會區周邊的鄉下地方。

  在發展型國家中,一路走過「以農養工兼換工」時期,鄉村邊陲區域一直以來承擔著國家快速工業化發展的後勤補給。如今,為了滿足都市消費生活與低廉的工業用電供應,興建核電廠、變電所好像算是公共利益。但在公共利益大傘之下,要處理剝削造成的衝突,往往是將無法量化的問題都用量化賠償來解決。至於從來不叫疼、不爆怒的山川海洋,正好,連量化的補償金估算都免了。

  關於電力供應的命題,應檢討電力浮濫消費與補貼的問題,運用亞洲城市密集居住的特性,研究節電與社區供電所的可能性。在面對長期的城鄉剝削關係上,理性經濟結合官僚政治的作法,顯然已讓社會普遍走進創意乾涸的死胡同。唯有重新正視「供電計畫」暗藏的剝削關係,才不至於讓艱苦的在地抗爭,僅能在承認剝削關係的事實之上,卑微的訴求技術性修補。

陳虹穎/文化評論人

右看:欠缺民眾參與的狹隘計畫視野

  韓國電力公司為了同步傳輸燃煤發電至首爾都會區的電力,打算在東南部的江原道三陟地區再繼續興建51座變電塔。這些看似可被歸類為鄰避運動(NIMBY,別在我家後院)的環境保護運動,實際上從來都是「民主」的問題。

  以韓國密陽變電塔計畫引爆爭議為例,有許多與苗栗苑裡相似的討論:當地居民在抗爭訴求中,強調他們並非無理阻擋變電塔的興建,而是要求對人民基本的尊重,一個公開、透明的計畫說明,要求合理的興建規範,而不只是討論賠償金發放。

  部分在地的社會評論也指出,這些變電塔的興建計劃最初是在20032004年時擬定的,但居民們卻是在電力公司人員執行測量作業時,偶然發現變電塔的興建計畫。在計劃階段初期,就應引進在地居民,讓居民們的聲音能在計畫階段盡早掀起;而不是接到居民詢問一概用業務機密蒙混帶過,計畫初始的輕率,換來後續工程延宕、在地抗爭等無窮的社會成本。

  實踐環境正義的最終理想,應該是讓所有人能夠共享環境資源所帶來的利益,而所有享受環境利益者,也應該共同分擔其風險、成本與損失。不過綜合來看亞洲各地失衡的區域發展,上述理想仍然遙遠。務實來看,鄰避型開發計畫都應學習的第一步,就從資訊公開透明、盡早啟動對話的民主機制開始做起。

陸已興/國小教師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pa285&aid=9042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