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教部線上辭典大男人 教師傻眼
2012/05/24 17:50:12瀏覽125|回應0|推薦0

2012-05-24 01:19 中國時報 【游婉琪/台北報導】

  教育部線上國語辭典爆發性別歧視爭議,揪出問題的是東華大學研究生陳麒,他準備課堂報告時發揮追根究柢精神,查出教育部線上辭典竟對「新好女人」的定義大有爭議。陳麒坦承,發現當時他傻眼不已,在教師眼中具權威性的官方辭典,居然如此男尊女卑。

     紙本字典厚重不便攜帶,教育部線上國語辭典查詢迅速,是許多老師教學用秘密武器。陳麒曾在桃園縣大溪國小擔任實習教師,目前就讀東華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研究所一年級。他說,老師們教學遇到不太確定的詞彙時,透過教育部線上國語辭典,可在最短時間內取得資訊,方便好用。

     陳麒表示,一般人很少使用「新好女人」這個辭,他是準備課堂報告時,上網查詢「新好男人」定義後,聯想到「新好女人」的定義是什麼?不料查詢結果讓他傻眼。課堂報告時,他特別提出討論,老師一度懷疑:「這到底是哪個年代的辭典?」

     這並非教育部線上國語辭典首次惹爭議,過去有例句出現「妓女與嫖客是文明社會的一種病態」、「瞧她臉上抹得一塊紅,一塊紫的,真像個人妖」、「我最受不了一群女人鶯鶯燕燕的在一起,吱吱喳喳的說個不停」等例句,引來性別團體抗議。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祕書長賴友梅舉例,「人妖」一詞,教育部原先的解釋是「男變女、女變男、生理上有變異,或假裝為異性之人」。經性別團體抗議後,改成「男扮女、女扮男、行為怪異、不守常法的人」。

     她直言,「人妖」二字就帶有歧視意味,應以「跨性別者」取代,教育部卻只換句話解釋,「改了後有比較好嗎?」

     賴友梅說,教育部一再強調性別多元,國語辭典卻像一本充斥保守父權觀念的負面教材。當多數教師將線上國語辭典奉為聖經時,落伍且帶有歧視意味的辭彙解釋將成為教育下一代的隱憂。

     陳麒也認為,時代變遷,教育部應隨時更新或淘汰舊有詞彙,涉及性別或種族等敏感議題字眼,更應特別小心定義。否則會失去官方辭典的專業地位。

新好女人定義八股 教部:檢討修訂

2012-05-24 12:22 新聞速報 【中廣新聞/陳映竹】

     教育部國語辭典再傳爭議,內容收錄的「新好女人」定義是「以家庭為生活重心、愛慕先生、照顧子女,盡力維持婚姻生活的美滿和諧。」遭外界批評歧視未婚女性,教育部坦承,這項定義確實不合時宜,會檢討修訂。

     常聽到「新好男人」一詞,教育部也給「新好女人」下了註解。上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站,「新好女人的特色為,以家庭為生活重心、愛慕先生、照顧子女,盡力維持婚姻生活的美滿和諧。」乍聽到這項定義,未婚的林小姐驚呼,「教育部瘋了!怎麼用這個定義講現代女性?」

     教育部國語會執秘陳雪玉表示,民國八十幾年,台灣出現新好男人、新好女人的用詞,因此納入《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中,不過現今社會對於新好女人的看法不同,國語會將會請編輯委員討論,在一兩周內修訂檢討。

     陳雪玉也自認是新好女人,不管是已婚、單身、沒有小孩都有成為新好女人的條件。但是媒體追問,總統夫人周美青是否也是新好女人,陳雪玉不願意回應。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pa285&aid=6484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