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剩男270萬人 比剩女多53萬
2012/03/24 20:14:51瀏覽159|回應0|推薦0

2012-03-24 01:27 中國時報 【管婺媛/台北報導】

  親民黨立委張曉風前天指台灣「剩女」多,不過根據內政部去年底最新統計,台灣「剩女」雖多,但「剩男」更多;國內適婚年齡(20歲至49歲)卻未婚男性270萬人、未婚女性217萬人。「剩男」足足比「剩女」多了53萬人。

     張曉風前天發表「剩女論」,指外配占用台配員額,造成台灣多「剩女」,引發新移民與婦女團體強烈反彈。其實,根據內政部統計,國內「剩男」人數遠超過「剩女」,而且國人晚婚趨勢越來越明顯,女性尤其顯著。

     根據內政部統計,國人初婚年齡平均值從民國七○年代的男性27.6歲、女性24歲,一路飆升至九○年代的男性30.8歲、女性26.4歲。2010年男、女結婚年齡更分別往後推延到31.8歲與29.2歲。

     不僅男性比女性晚婚,台灣男性「孤家寡人」的情況也比女性多。在民國七○年代,男性有偶比例為62.3%、女性74.7%;八○年代男性59%、女性69%;九○年代男性有偶比例為53.8%、女性60.7%。前年底最新統計則顯示,男性有偶比例降低至44.3%、女性攀升至50.9%。

     而在台外配人數截至今年二月為止,總人數已達46萬人,其中陸配占逾六成,人數最多;其次為越南籍18.7%。外配女性人數近43萬人、外配男性僅3萬人,男女比例超過十倍。不過,亞洲地區以外的外配,男性人數卻多過女性。

     內政部戶政司長謝愛齡表示,過去國人普遍有傳宗接代觀念,但隨教育、經濟提升,類似觀念漸趨薄弱,也造成國人結婚、生育比例逐年下滑。

     至於,為何國內「剩男」人數遠超過「剩女」?謝愛齡說,現代男女受歐美和世界潮流影響,尤其是未婚男性比女性更重視個人意願和自由,男女思維模式也有所差異;且許多青年男女生活繁忙、沒時間交友也是原因之一。

     謝愛齡說,內政部去年舉辦未婚聯誼活動,報名的男女性都同樣踴躍,最後有三對步入禮堂,十二對繼續交往中;內政部預計在今年也將續辦聯誼活動,透過各類活動規畫,營造樂婚氛圍。

中時短評-剩女外配何辜

2012-03-24 01:28 中國時報 【本報訊】

     近來在立院質詢總會政海生波的作家立委張曉風,前日關於外配與剩女的質詢言論,更而激起千丈浪。只見多個移民與婦女團體群情激憤赴立院抗議,希望張立委得公開道歉,輿論反應更是不佳;然而張委員的反應卻是「我是為了46萬失婚台灣女性爭取預算,不清楚為何是女性抗議,應該是男人罵我才對」。

     如斯時空錯置的言論,讓人不由得想到昔日的資深立委「山東大姊」楊寶琳。在眾多老耄立委之中,顯得身強力壯的楊大姊,有回幫多名立委代簽到被捉包,她竟回以「以前都可以,現在為什麼不可以?」重點在於「時代在變,潮流在變」,不少人卻沒有跟著改變。楊大姊如此,今天的張作家亦如是。

     移民和婦女團體在意的不只是外配、剩女用語適當與否,而是婚配本是雙方自由合意之事,他人實不應以價值取向來說三道四。偏偏張立委一說出口,表面上傷的是台灣男性,台灣女性與外配受傷更重,無怪乎反彈激烈。而張立委錯愕的反應,更讓我們看出,向來深居簡出的作家大人,她和台灣社會的差距不僅於性別觀念,還包括世代差距、城鄉距離等等。

     台灣的婚配問題與少子化現象,確實該列為國家大計來研議。但千萬別用簡化的用語和思維來討論問題,否則只會治絲益棼,徒然造成眾男眾女全怨懟哀怨。

物化女性 張曉風錯很大!

2012-03-24 01:28 中國時報 【陳逸玫/北市(編輯)】

     立委張曉風為台灣「剩女」發聲──希望台灣男人秉持支持台灣牛肉的精神,對本國女子投以青睞;希望政府伸出援手,協助這些「得不到愛」的女子找到出路。這些主張,表面上是替女性說話,但背後思考其實是籠罩於男性沙文主義。張委員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宛如菟絲花般,無法趨附於男性便顯得既可憐又可悲;此外,台灣牛肉的比喻更是不倫不類,完全忽略了每個獨立個體應有的自主權,不但物化了女性,並將其重重拋擲在「被選擇」的位置。

     事實上,在民間團體及政府努力下,台灣女權已有顯著提升,女性在整體社會中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不容抹殺。至於論及其中大量的「未婚」現象,與其無根據的想像為被外配奪去機會,不如踏實檢討現今政策對於已婚女性是否提供了足夠的支持系統?一個媽媽如何能夠一面陪伴孩子,一面維持老闆心目中敬業樂群的形象?再者,即便從浪漫主義的觀點出發,男女的結合畢竟不同於「大風吹」遊戲,絕非十男對十女就可以皆大歡喜,所謂一個「外配」排擠一個「台配」的推論,似乎也太過簡化婚姻關係。

     張委員若真有心在國會殿堂上作為台灣女性的發言人,絕對需要更加用心的體察民情,才能真實掌握台灣女性在目前社會中面臨的種種困境。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pa285&aid=6254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