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立報社論-消費年來了?
2010/12/30 22:12:49瀏覽804|回應0|推薦0

台灣立報2010-12-30 20:49 作者:社論

歲末年終,最令人翹首盼望的,莫過於年終多寡與明年薪資調整與否。經建會主委劉憶如日前更在記者會宣布明年為「消費年」,呼籲企業莫再觀望,應把企業利潤回饋到員工身上,投入「加薪潮」。

劉憶如以數據指稱,台灣在2010年的經濟成長率居四小龍第一,但民間消費卻忝居末位,十分不協調。此外,從長期趨勢來看,台灣的民間消費動能也是明顯疲弱,1990年代台灣的民間消費成長率曾為四小龍之首,但近年卻也落到四小龍之末。

薪資水平決定消費能力,毋庸置疑。劉憶如呼籲企業為員工加薪,希望改善台灣的「無感復甦」困境,用心可以理解。但來年究竟成效如何?尚待觀察。

之前一波台灣員工薪資待遇大調整的爆發潮,已經遙至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當時背景是,工會運動開始冒出頭,舉凡加班費討發、年終獎金抗爭,其勞資爭議性質遍及了權利與調整兩大事項。

正因這波如今看來只是「曇花一現」的勞資爭議墊高了整體勞工薪資,才讓台灣能在1990年代初看到民間消費的榮景。

歷史可鑑,台灣近年的民間消費一直趴在地上,多少與缺乏勞資爭議的動能有關。當然,這個動能的喪失有多重原因,例如大環境的製造業外移、服務業員工的無組織性、年輕勞工的雇用非典型化,以及台灣工會運動的形式化或國營事業化。這也是為什麼台灣在56年前的民間消費不得不訴諸信用卡、現金卡之類的信貸泡沫來飲鴆止渴的真正原因。

劉憶如要改善無感復甦的用心,不能說不對。但這種官員對企業主的「道德勸說」,卻讓人覺得今不如昔。

薪資的調與不調,取決於個別企業主的「善念」、「善行」,徹底泯除了這個問題背後的勞資關係不說;同樣重要的是,政府已經在今年把營所稅降到17%,這無異於政府把它的所得分配調整工具,交給了個別企業主來執行,先提供籌碼給企業主做「人情」。這無疑又是更大的錯位。

實際上,很多勞工在報端媒體聽到若干雇主釋放「明年可望加薪」的訊息時,大多認為那是說說而已的形象公關,就算真有動作也與己無關。這種「有感民怨」,意味了企業加薪邏輯其實是扶強不扶弱的「按業績分配」。其結果是,加薪縱有,對多數人而言,恐怕也只是安慰獎罷了,對於民間消費的刺激作用,恐怕不宜高估。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pa285&aid=4748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