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父權社會 生育何其沉重
2010/01/15 22:39:17瀏覽453|回應0|推薦0

【聯合報張晉芬╱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台北市)】2010.1.15

  除了物質面的考量之外,生育行為也有社會面和個人因素的考量。在檢討公部門的責任之餘,似乎也應該反省男性和社會大眾對於孕婦、母親、和職業婦女的態度,是否也是造成台灣生育率下降的原因。

  大家環顧周遭的親朋好友,幾乎不分世代或階級,照顧小孩主要都是媽媽的責任。社會普遍仍然將男人拚事業、女人照顧家庭視為合理的分工模式;而不是要求夫婦都可以共同打拚各自的事業、共同承擔照顧子女的責任。這是女性決定懷孕、生產之前就要先面對的社會現實。

  職業婦女一旦決定生育之後,即開始要準備接受一連串的「打擊」。除了個人要承受懷孕期間的身體不適、行動不便,或可能的危險之外,還得面臨雇主可能的敵意對待或是藉故辭退。另一方面還要更努力工作,盡量少請假,以免太麻煩同事,增加對方工作負擔。

  雖然法律上禁止懷孕歧視、要求可請調較輕鬆的工作,但在這種氣氛和環境下,可想而知執行的困難度有多高;遑論在懷孕期間一些讓人不舒服、幽微的互動和對待,也都是女性要獨自承受。看在未婚、未生育的女性眼中,「孕婦」的身分何其沈重。

  小孩生下來後,養育的過程是許多人母、尤其是職業婦女,另一段挑戰的開始。並非所有的男性都不願意帶小孩,但同事的訕笑、上司的不屑、周遭人的反映等都會使一些男性縮手。每當提到父權制度時,一般反映都覺得在批評男性,其實父權也是壓迫男性的制度。

  這個制度的操作是允許女性可以「選擇」專職在家或是出外工作,但如果有男性希望專職子女養育或家務勞動,卻會受到莫大的壓力。相對的,由於養育工作大都是女性在承擔,母親的身分成為雇主掩護歧視行為的好藉口。社會對於職業婦女的期許甚高、要求嚴厲,女性在做生育決定時,必然三思。

  社會上重男輕女的觀念對鼓勵生育恐也只有反效果。即使女性為夫家完成「傳宗接代」,付出母愛、養育小孩、辛苦持家,卻也未必能夠維持婚姻。太太協助先生增加其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後,也增加了後者在婚姻市場上的競爭力。許多女性在離婚、成為單親家庭之後,經濟立即陷入困境;同時還要獨自照顧小孩,這也是造成貧窮女性化的原因之一。女性要生育小孩真是要具備很大的勇氣。

  整個社會所呈現的就是對於孕婦的不友善、給予職業婦女的懲罰多於支持、而輕忽男性的照顧和養育責任。這些都不是金錢的補助或是增加托兒所就可以解決的。對於一位理性的女人來說,最好的選擇不就是減少生育嗎? 

這款社會 我怎麼敢生?

【聯合報莊惠玲╱行銷管理(嘉義市)】2010.1.15

  以過來人的身分談一談,婦女不願生育的真正原因,恐怕不是補不補貼就能解決的問題。

  面對經濟不景氣,賺錢不易以至於實質收入降低,回過頭要面對日漸高漲的保育費、教育費等,實在讓人望之卻步!培育一位小孩至大學畢業,動輒花費數百萬元,講白一點,若不是老子稍微會賺一點,全家恐怕就得喝西北風了。

  再者,傳統觀念裡生養兒女責任大多落在女方,一旦小孩出生,辭去工作在家照顧的通常都是女方,以節省昂貴的保母費;倘若婦女堅持不放棄工作,只能事業、家庭蠟燭兩頭燒,因台灣男性分擔家務的意願低落,婦女只得一肩扛起。

  再從環境看;台灣社會治安的敗壞與風氣的低迷不振,讓父母的憂慮似乎永無止盡。想想,這一路面臨的困頓,還是別生的好!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pa285&aid=3691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