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財部擬釋土銀股權四成 員工立院抗議
2009/08/26 16:16:41瀏覽307|回應0|推薦0

2009-08-26中時電子報

財政部日前規劃要釋出土銀40%股權,來籌措莫拉克風災的重建預算。不過這樣的想法,卻造成土銀工會的極大反彈,並於26日到立法院陳情,認為財政部在殺金雞母取卵,堅決反對。

土銀員工表示,釋股後,兩兆土地供手讓財團,要財源,為何不向土銀貸款,是假救災真賤賣。

 財部︰土銀維持公營

自由時報209.8.26〔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

   財政部籌措重建財源,擬釋出土地銀行股權40%,外界出現反對聲浪,土銀工會今天將前往財政部抗議;為此,財政部昨天特別召開記者會,強調土銀不會民營化,將維持公營,員工權益不受影響,而且將採「全民釋股」及「員工認股」,不會引進次要股東。

   財政部次長曾銘宗表示,土銀資本額250億元,去年底淨值990億餘元,每股淨值約40元,釋股價格暫以去年底每股淨值編列,釋出40%可進帳396億元,但未來以市價辦理釋股作業,實際釋股收入會高於400億元。

   曾銘宗說明,近五年來土銀每年盈餘繳庫數約27億餘元,釋股40%之後,繳庫數預估每年減少10億元,但辦理釋股可減少發債利息支出約8億元,因此對國庫影響有限。

   他強調,土銀釋股將採「全民釋股」及「員工認股」,釋股利益歸全民所有,而且不會引進策略投資者,因為沒有次要股東,所以未來董監改選,公股可以繼續掌握絕大多數席次。

   曾銘宗表示,釋股籌措財源,一方面可以避免完全以舉債方式支應,造成舉債激增,影響政府信用評等,另一方面則是考量土銀未來發展,目前土銀尚未辦理上市作業,無法接受公開市場監督,影響其未來長遠發展。

   另外,部分立委要求重編明年度預算,並提高災後重建特別預算,曾銘宗則表示,重編預算緩不濟急,特別預算則可以跨年度,但明年度預算跟災後重建相關的部分,可以優先挪用,至於特別預算額度,初步看來一千億元是夠的。

   據了解,財政部提出土銀釋股40%的方案,行政院通過的機率頗高,但因朝野立委都有反對意見,未來立法院能否順利通過,還有很大的變數。

重建經費從哪來

台灣立報╱左右看╱2009-08-27 21:00

左看:促產落日、綽綽有餘



   
究竟,災後重建款應該從哪來?若沒有土銀釋股40%換取4百億,還有哪些管道能籌措款項?

     
首先,土銀釋股並不合理:依據其目前每年盈餘繳庫80億,5年盈餘就足夠4百億,政府強制要現在民營化、並不合理。

     
其次,土銀釋股飲鴆止渴:在921時,除了國銀營行外,民營銀行不願給予災民賑災貸款、受災戶貸款。此次88風災,更需要國營銀行相助災民。

     
此外,有學者提出調漲營業稅率來補足重建預算。試想,此案一出必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在失業率攀升的今日,台灣人民生活將雪上加霜。更何況多數台灣人,皆已爭相捐款救災,實不宜再一頭牛剝兩層皮,將重建經費由全民買單。

     
真正的解決出路,其實是逼迫政府讓《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真正落日。原訂促產條例應在今年1231落日,其後政府每年可增加1,483億元的稅收。

     
然而,卻因為六大工商團體聯手遞出減稅建議,故政府在促產落日後,取而代之的是給予財團各種新的免稅措施,包括調降營所稅、綜所稅、增加綜所稅扣除額、產業創新條例草案4項租稅減免獎勵措施。

     
讓促產落日,一來促進社會公平、財富重分配,二來可解千億重建款的燃眉之急,一舉數得、何樂不為?

潘欣榮╱教育公共化連線





     
立法院審議「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草案」,土銀工會堅決反對將土銀釋股40%、提供4百億來彌補災後重建所需預算。

     
環顧現實:國難當前、預算孔需,而中央總預算與特別預算舉債合計已達4,660億元,不僅創單一年度新高,明年舉債額必定突破5千億,屆時將遠遠超越「紅色警戒線」,台灣將正式成為下一個菲律賓。為了挽救台灣的財政,不宜再以舉債一千億支付重建特別預算,相對應提出下列三種辦法,籌措財源:

     
首先,土銀應該釋股:釋股的目的是為國家政策的長遠考量、而非為了救急。而為免圖利財團,可設定相關限制。如土銀釋股不得超過50%,仍保有國營銀行的資格,同時轉型成批發銀行。

     
其次,依據輕重緩急,重新調配預算:馬政府去年所提出的583億元擴大公共工程建設、45千億元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投資,還有81,160億元治水預算,將上述不當膨脹的預算重新評估,再依迫切性、效益性挪移支用給災後重建。既能擴大內需,且能舒緩財政壓力。

     
我們不能短視近利、而虛有長遠擘畫。台灣在面對88風災後,需要全民支持理性、長遠的建設經費募集工作,才能在短時間內相互扶持、再造新台灣。

吳恆祐╱社會評論人

 

右看:銀行釋股、重配緩急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pa285&aid=326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