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5/19 16:55:05瀏覽230|回應0|推薦0 | |
立法院三讀通過《長期照顧服務法》,是我國長照發展重大里程碑。法源有了,經費卻捉襟見肘,長照基金平均1年只編列24億元,恐怕難以解決有需求民眾負擔,反而促成長照商品化。 台灣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約占10%、且未來幾年老年人口會逐年增加,預估迄2025年將占全台人口20%,也就是每10個人中,就有2位老年人。 日本是亞洲最早推動長期照護國家,規畫之初就寬列預算,順利推動20年黃金計畫,逐步實現老有所終的福利國家制度。台灣吵了4年,明年總統大選前倉促通過《長照法》,難免給人政治操作想像空間。 目前台灣需要長照的家庭,粗估近百萬,依《長照法》立法意旨,只要身心失能6個月以上,需要生活及醫事長期照顧者,家屬就可以提出申請,減輕家屬自行照顧重擔。 不過民間團體估算,要落實長照公共化,1年就約需600億元,但立法院所通過的長照基金,以基金孳息、政府預算、菸捐作為支應長照基金來源,5年至少120億台幣,算算1年才24億元,長照服務要普及化是條漫長路。 且依衛福部估計國內大概還缺4萬照護人力,在長照機制還未完整建置前,外籍看護工必然是重要人力資源,但外籍看護工的專業能否勝任家庭需求,恐淪為照護人力市場商品化爭奪戰。 《長照法》三讀通過固然值得喝彩,2年後能否順利上路,長照機構聘僱派遣人力,及照顧服務員之長照專業定位是關鍵;未來有需要之家庭如何透過政府認可之長照機構,聘僱有專業的長照人員或外籍看護,都有待驗證。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