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4/24 22:05:29瀏覽351|回應0|推薦0 | |
來自亞洲與非洲約30國領袖齊聚印尼萬隆市,出席亞非萬隆會議60周年紀念活動,60年前的周恩來,今天的習近平,都從中國來到萬隆倡議合作,但今天的中國與世界已全然不同。不結盟運動隨著冷戰一起走入歷史,國際情勢依然風雲詭變,全新的縱橫捭闔已然出現,尤其中國大陸頗有龍頭之勢,國際權力場域的重新畫界,正在萬隆悄然進行中。 1955年4月18至24日在萬隆舉行的亞非會議,基本上,是剛走出西方殖民統治的亞非第三世界國家,試圖集結力量建立外交自主性的動作。冷戰自1950年開始後,美蘇兩強集團在意議型態、外交、軍事與經濟上全面對抗。但有些第三世界國家想自組第三勢力,印度總理尼赫魯、埃及總統納瑟、南斯拉夫總理狄托、印尼總統蘇卡諾等領袖發起了不結盟運動。1955年的萬隆會議上,與會的29個第三世界國家領導人向世界表明不願捲入美蘇冷戰,而將反對殖民主義、爭取民族獨立自主、消除貧窮和經濟發展作為自己的目標。自此之後,不結盟運動正式站上國際政治舞台,萬隆會議也成為不結盟運動的重要里程碑。 對於正努力站穩腳步、重建主權自尊的第三世界國家來說,不結盟運動既有助於建立自信心,又能集眾小國之力,強化在國際政治上的集體分量,創造更多抗衡與談判籌碼。不結盟運動後來逐漸擴充成員,如今已有118個成員國和20個觀察員。 不過,不結盟運動始終停留在一個鬆散、宣示意義大於集體力量的組織,它沒有常設組織及總部,直到近10年才固定3年一會,這樣的運作顯然很難發揮力量。何況,雖然標榜反對美蘇霸權,在聯合國表決有時也能產生影響力,但各成員國不只經濟上逐漸拉開差距,在現實考量下也常打破自己不結盟的宣示,若干成員國之間還存在矛盾,以致於難以比肩齊步打團體戰。如今尼赫魯家族痛失江山,狄托、納瑟、蘇卡諾早已走入歷史。不結盟運動沒有一個可分配利益並統合外交策略的主導國,一盤散沙擺再久還是一盤散沙。 冷戰結束後,不結盟運動更是如昨日黃花,失去了時代意義。對國際政治運作而言,不結盟運動大多只在邊緣位置發些噪音與干擾,決定不了主節奏。但這樣一場大拜拜,在今年卻出現不一樣的態勢,因為中日兩國領袖都親自出席,拉攏盟友的意味濃厚,彼此較勁的動作更是明顯。 中國大陸直到1992年才成為不結盟運動的觀察國,之後出席峰會的官員多是外交部次長層級,今年卻由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與會,意義自然大不相同。萬隆會議60周年是名目,在推出「一帶一路」與「亞投行」等宏大藍圖後,大陸進一步強化國際勢力布局才是此行重點。 習近平在亞非峰會中提出共創「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及3項主張:第一,深化亞非合作,深化區域及跨區域合作,推動貿易及投資的自由化、便利化,構建寬領域、多層次,全方位的亞非合作新關係。第二,拓展「南南合作」,加強拉美、南太及其他地區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並在重大國際及區域問題上溝通協調。第三,推進南北合作。發達國家有責任和義務,在「不帶政治條件的前提下」,協助發展中國家發展。當然,習近平也再度說明了中國大陸力推的「一帶一路」與「亞投行」計畫。 長期依附美國的日本,過去和不結盟運動八竿子打不到一處,但這次安倍晉三首相也親自出席,同樣的,萬隆會議60周年是名目,抗衡中國大陸擴大勢力版圖才是重點。在領土糾紛、慰安婦、教科書、修憲等事件引發鄰國不滿後,安倍希望安撫一些敵意,也提醒各國日本仍然是亞太的一個重要大國。 不過,國際現實的走向很明顯,在美蘇之後,中國大陸已經崛起成為另一個強權,而且實力和潛力還超越了俄羅斯。但近來東海與南海主權之爭升高,尤其中國大陸擴建島嶕爭奪漁場的動作更引發反感與憂慮,習近平希望藉著這次的友好宣示,化解周邊國家的疑慮,促成「一帶一路」的順利實現。 60年前發起的不結盟運動,其實反而證明了在國際舞台上,唯有具備真正的實力,才有能力改變國際政治的面貌與權力態勢。如今這場萬隆會議60周年紀念活動上,世人看到一個世界新強權的現身,以及為國際權力地圖進行重畫。日後回顧時,今天的萬隆會議,或許會是一個代表了全然不同歷史意義的關鍵里程碑。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