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1/14 15:43:09瀏覽214|回應0|推薦0 | |
美國華盛頓郵報日前報導,根據美國稅檔資料所做的推估,2012年美國最富有的1%家庭擁有全美41%的財富,其餘99%家庭自1980年以來所分享的財富比例已下滑18個百分點,財富集中情況日趨嚴重。從這篇文章可以發現,當2008年金融海嘯衝擊全美時,美國所有家庭的財富都隨之下滑,但隨著景氣復甦僅金字塔頂端前1%家庭財富迅速回升,其餘家庭的財富迄今仍低於海嘯前。 看到這篇文章,我們不免要問,何以從美國政府的稅檔能估出如此細緻的財富分配統計,我們政府卻沒辦法?甚至連已有的二十等分位所得分配統計也差點消失。二十等分位不過是呈現前5%的所得分配而已,美國呈現的卻是前百分之一、甚至前千分之一、前萬分之一的財富分配,兩者相去何其遠? 眾所週知,財富和所得是不同的概念。財富是指某一時點所擁有的房地產、股票、儲蓄等金融與非金融資產,而所得僅是某一年的收入水準,財富是存量統計,而所得是流量統計。一般而言,財富分配不均會比所得分配不均更嚴重。我國政府曾估算1991年最富的前20%家庭所擁有的財富(資產淨額)占全體近50%,同年前20%家庭所擁有的所得占全體38.7%,顯示財富集中情況更甚於所得集中。 我國1991年之所以能得到家庭財富分配的統計,是辦理了一項國富調查,此後雖曾再辦理另一次調查,但由於估算方式未獲共識,因此未再公布財富分配統計,國人也無從知曉這二十多年來台灣財富分配、集中的情況。主計總處近年曾運用稅檔資料估算平均家庭財富的變化,但並未編算財富分配統計,因此我們無從知曉如今前20%家庭所擁有的財富占全體比重,已升高到什麼水準。 美國依據稅檔所估算的財富分配統計,非僅前20%家庭,而是前1%、前萬分之一家庭財富集中的情況。老實講,前20%家庭裡多數是中產階級,並非金字塔頂端的富人,前1%、前萬分之一的家庭才是,而美國財政部的稅檔可以估得出,我國財政部何獨不能?這到底是不能還是不想,是技術上不可行還是怕編算財富分配統計引起政治紛擾?我們認為,文官體系瞻前顧後缺乏勇氣是主要原因。 我們之所以做此猜測,是因為今年3月財政部忽然決定停止公布二十等分位所得分配統計。事實上,這份統計的公布已行之有年,是外界了解台灣所得分配的重要數據,但由於這份二十等分位統計公布了前5%的所得集中情況,復以外界經常以前5%與後5%的所得差距急速擴大進行評論,最後竟遭財政部一紙公告停止發布,所幸經各界呼籲,復以立院財委會決議要求財政部恢復公告,方使得這份二十等分位的所得分配統計得以繼續留存。 試想,我們僅公布前5%的所得分配都得如此忌憚,要像美國政府大方以稅檔資料推計前1%、前萬分之一家庭財富分配統計豈有可能?然而,政府統計僅是讓我們明白真相而已,就好比病歷表讓我們明白身體狀況,何需遮掩?美國坦然提供這些資料,他們有出現天翻地覆的革命嗎?幾年前是有占領華爾街,但這豈不是正好提醒執政者應注意財富過度集中的問題,事後美國政府也沒有因此就禁止公布或提供相關統計。 我們認為政府統計就是要呈現經濟、社會的真相,中產階級的凋零不會因為財富分配統計不公布就繼續存在,社會也不會因為公布了前1%、萬分之一金字塔頂端者而出現巨變,官僚體系這種諱疾忌醫的習性必須改正。想想,美國財富分配統計能公布,為何我們不行?當然主事者也可以找出千百種無法公布的理由,例如這涉及個資、美國和台灣國情不同、美國和台灣稅制不同因此總歸戶之後未必估得出財富分配統計等等。但我們相信事在人為,以政府擁有賦稅、不動產、金融資產等巨量的公務統計,若能藉總歸戶加以整合,怎麼會估不出來? 台灣貧富差距日趨嚴重,然而到今天我們只能由家庭收支調查五等分位的所得差距去了解所得集中的情況。我們政府統計在財富分配的領域裡,十多年來算是交了白卷,國人無從得知在投機風潮、房市飛漲下的財富分配變化,只能偶爾得知當多數家庭生活吃緊,進口雙B房車卻創歷史新高的兩極化現象。今天台灣貧富差距擴大,這不只是所得分配問題,更是財富分配問題,一個連財富分配統計都編不出來的政府,其改善貧富差距的誠意與決心,令人懷疑。 台北市長郝龍斌說低薪是國恥,如果低薪是國恥,那麼連一份財富分配統計都編不出來,那就更是國恥了。我們期盼決策當局能以追根究柢的精神,跳脫窠臼,責成相關單位研編財富分配統計,克服萬難,務使其早日問世。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