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城鄉規劃失平衡
2014/02/11 19:26:16瀏覽192|回應0|推薦0

郝龍斌:頂多再兩屆 北北基合併水到渠成

【聯合晚報記者黃國樑/專訪】2014.2.11

  政府將許多縣市升格直轄市,對台北市影響不如預期大,台北市長郝龍斌表示,台北市這幾年增加的移入人口達到4萬多人,高居各都之首,主因就業機會多、與生活品質改善、環境好有關。郝龍斌也建議,就北部而言,北北基應該合併,相信再兩屆市長,北北基合併必然水到渠成。

  郝龍斌說,南港軟體園區與內湖科學園區,2008年金融海嘯時,有2700家廠商,72000就業人口,營業額2.5兆,但在這最艱難的時刻,廠商家數擴增為3000家,就業人口數增加到9萬人左右,營業額下降到2.2兆。其後全球經濟蕭條逐漸復甦後,現在南軟加內科產值已到達3.5兆,廠商4000家,有12萬的就業人口。

  郝龍斌說,8年前,捷運總長度76公里,如今信義線開通後,已達到121.3公里,若再加上將完工的松山線,將長達152公里,剛好是當年的兩倍長。路網建成後,一般街區道路的車輛減少,空氣得到改善,生活品質與環境也一併得以提升。

  這跟整個國際之間的比較也有關係,他指出,與他一般約莫60歲上下的朋友,早年到國外留學,就留在美國、歐洲不回來了,但最近,很多人都搬回來了,台灣各方面的設施、環境,都已成為許多人喜愛生活的空間,不但他們回來,連孩子都一起帶回來了,這也是台北市人口攀升的重要原因。

  郝龍斌表示,城市化是現在這個世界的重要表徵,是全球共有的現象,台北市若是能吸納更多人口,並沒有什麼不好。

朱立倫:走向都會化 台灣應回歸三都

  近年能夠吸引人口進駐的三個城市,分別是新北市、將升格的桃園縣與台中市。新北市長朱立倫主張北北基合併,他認為,台灣一定走向都會化,全世界都在走向都會化。是人變多了,才設五都、六都;他認為台灣未來應回歸到三都。

  朱立倫指出,民國70年左右,成長最快速的就是台北縣,10年成長100萬人口,那是戰後嬰兒潮的時代,台北縣滿了之後就慢慢往桃園去了。今天新北市近400萬人,桃園200萬人。但台北市20年來都是260多萬人。

  朱立倫說,全世界大都會都是這樣,以環狀角度看,台北是一到二環,新北是二、三、四環,桃園就是五、六環到楊梅。當五楊高架到楊梅,捷運、高鐵也通了,就從中壢到台北上班。一個小時車程可以到達,就是都會區。

  現在唯一要探討的,是距離這幾個大都會比較遙遠的縣市,新竹有科技產業,新竹縣市與南桃園、苗栗或許可以合在一起,比較嚴重是雲嘉南,和東部的花東以及屏東。

  朱立倫主張,「北北基合併是必然的」,十年內一定要達成的目標。桃園已夠完整,可自行發展為中大型都會,當然也可以加入北台灣的區域合作。至於中部,台中應與彰化合併,比較勻稱。彰化也有很好條件,可以形成中部的另一個新都心。

  在北北基這個大都會內,新北創造很多新都心,以東京都為例,1943年以前是分成東京市與東京府,東京市就是現在的中央區與港區、千代田區。朱立倫認為,台灣應回歸為三都。北北基變成一個大都會,桃園與竹苗是一生活圈,大台中成為一大都會,台南有其特色,高雄市可以支持屏東。

吳志揚倡生活圈!

  桃園縣長吳志揚說,台灣可成超級香港或新加坡。桃園因位處台北旁邊,被當成衛星城市。台灣小,行政區畫太細,北北基桃可以是一個生活圈,桃竹苗也可以是個生活圈。台灣偏鄉應由都會負擔重責,台北市為何不必負擔復興鄉?不發達的縣市,可以由發達的縣市帶領,就不會有被遺忘的偏鄉。

  吳志揚表示,桃園因人口負擔太大而升格,是得到它應有的格局。他曾建議北北基桃要整合發展,這裡有兩個海港、兩個空港,人口800多萬左右,這個大小還可以跟首爾仁川、東京拚一下。桃園也可跟竹苗結合,但桃園生活圈與台北連結,無法形成客家都。

  「從政的人應撇開自己的企圖,以人民為主,由人民決定。」吳志揚說,台灣只要兩岸和平,再想辦法融入區域經濟體系,加上我們有科技產業、與真正的農業,沒理由輸給新加坡與香港。桃竹苗可能是科技城,宜花東成為度假勝地,雲嘉南當然就是以傳統文化為主,不要再弄些怪工廠。

胡志強喊遷都台中!

  「為了台灣整體發展,應遷都台中。」台中市長胡志強說,首都擺在哪個城市,對那個城市的生存影響太大了,一個城市若有首都在此,它永遠不會破產。應該是可以遷都的,「巴西不是就遷了?就遷到國家的中心地區。」

  胡志強認為,若要遷都,只能遷台中或高雄,高雄是救南部,遷到台中卻是整體發展的考慮。現在進口汽車運到台灣,全部進台中港,到了台中運往任何地方都最近。為什麼要讓高雄的立委搭二、三小時高鐵到台北,不能讓每位立委在50分鐘內到台中?

  胡志強說,人口過度集中,是全球現象,過度集中的問題並不存在,全世界人口都往城市移,不論是為未來、或為工作,擋不掉的。美國人口不到三億,但有24300萬人,擠在全美3%的土地上,這是全世界普遍現象,把全世界70億人口都放在美國德州,每一個人都還可以有自己的住宅。

  以台灣而言,全台近五、六年只有兩個地方人口持續增加,一個是桃園縣、一是台中市。桃園增加的是藍領年輕人,台中大部分是白領。「我們不能逆流而行,每一城市成長,勢必造成某些區域的邊緣化,這是城市管理的問題。」

賴清德:重北輕南每下愈況【聯合晚報記者林敬殷/專訪】2014.2.11

  南二都的高雄市和台南市,人口出現彼消我長情況。高雄市人口淨流入負成長,台南市微幅上升,南二都的競合之爭隱然形成。台南市長賴清德喊出「2013宜居移居台南」,他接受聯晚專訪表示,招商順利、工商業進駐是人口淨成長的兩大主因。

  賴清德說,台南市工商業發展帶來的就業機會,房地產價格相較其他都會區合理,在同樣薪資水準下,在台南的消費與生活相對容易,自然產生人口移入的拉力。市府提出宜居移居台南政策,吸引投資創造就業,一方面打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希望讓離鄉背井的遊子返回故鄉,也能吸引更多人才來台南打拚。

  他認為,人口持續往北、中部集中,沒有達成中央政府當時所強調的為了城鄉平衡的目標,造成這個現象的主要成因,是升格只作一半,升格後相關的配套法案,包括財政收支劃分法、公債法並沒有隨同通過。

  賴清德說,中央政府沒有深入了解人口特徵和分布趨勢。沒有人口政策的目標,也沒有相關配合的政策措施,而長期重北輕南的施政方向,在五都升格後更是每下愈況。

  他表示,台南正透過都市更新、37區土地通盤檢討,達到大台南的南北均衡,透過全市性的通盤檢討作業,適度引入各種彈性操作機制,除可解決長期以來私人發展受到限制的問題外,亦可引導都市朝向更有秩序之發展模式。

李永得:寄望自由經濟示範區【聯合晚報記者黃國樑/專訪】2014.2.11

  談起高雄竟成六都唯一外流人口的城市,副市長李永得有些難堪。但當他從高雄看見的希望,眼神卻又綻放著光芒。

  他說,工業區加上港區造就了高雄,但幾十年下來,產業結構完全沒有新的東西,衰老就是必然。高雄曾長達10年,失業率都是全台最高,現在好一點,約4.2%

  為了阻止人口繼續流出,他說,去年成立專案小組,對症下藥。台北市生育與育兒、及幼托津貼可與新北市差距達到30萬元,很多人就從新北市移到台北市去了。高雄移出人口以2430歲的青壯年占第一位,對策必須是如何吸引這群人回來,文創與數位產業可能是答案。

  攤開藍圖,指著港邊駁二特區,他說,市府把這裡港務公司、銀行、台糖的舊倉庫承租下來整修,提供給人做辦公室,如李安介紹的R&H,落腳在此。SONY投資的SCET,也在這裡,都是文創、數位產業。加上展演空間、小劇場,形成年輕人喜愛的氛圍。帕薩汀納、樂陞、兔將,都是數位內容聚落裡的新客。但傳統產業絕不會放棄,只是要請他們減少汙染。

  他說,過去20年全球經濟動能是ICT產業,但高雄完全被犧牲,不曾得到好處。

  已經是幅員最廣的直轄市,納入高雄縣後,李永得認為,關鍵是財政,直轄市必須要有財政自主權,否則合併就等於懲罰。高雄市原是152平方公里,152萬人口,活得好好的,一下子變成2947平方公里,增加18倍,全國最大。

  高雄對自由經濟示範區,寄予厚望。李永得說,高雄畫一塊地,非本國法律可管,那才叫「示範區」,若做得到,在新加坡的華人的錢,都將跑到高雄。這一把火點下去,高雄馬上脫胎換骨。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pa285&aid=1108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