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徵文題目
感官摹寫是藉由「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五種感官經驗的表達來書寫,而「移覺」是透過原本感官經驗的相互切換、補充、強化,打破習以為常的敘述模式,移至新的感官經驗上,例如體育記者轉播職棒時說:「這個球投得很甜,可惜打擊者沒有揮棒!」記者將看起來很容易擊中的球,說成「投得很甜」,即是以「味覺」說明「視覺」,便是「移覺」的用法。
請選擇「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其中一種感官經驗,運用「移覺」的手法,賦予平凡的感官經驗,變成新穎生動的描寫,題目自訂,文長至少五百字。
寫作大綱
1選定主題,並找出其特殊之處。 2由主題聯想延伸至其相關事物,擴及個人的情感及感受。 3運用移覺的寫作手法,使文章內容更為深刻突出。 4總結此一主題內容對自己的意義和價值。
投稿作文評析
本文旨在書寫春天的美妙,舉凡生命的初起、躍動,大自然的各種聲響、春日的種種景色,在作者的筆下均能靈活生動的傳達到讀者面前。作者透過春日種種的繁花盛景,來書寫心中的感受。第一段起始直接帶出主題「春天」,並描寫春天的各種聲音凸顯當季的特色:「風吹拂葉子的沙沙作響」、「鳥兒聒噪的啁啾」、「蜜蜂的嗡嗡聲」、「淅瀝的雨水」等,最後小結於春日的聲音不論清描濃抹總像一幅畫。
第二段承接第一段,由春日眾多的聲音中,鎖定焦點在某種特定的聲音,即有別於白晝的繁鬧喧囂,高傲的貓兒在春天夜深人靜的時分吐露著屬於牠們的祕密。作者於此段寫出了不同於白日的景象,在萬物皆休息的時候,角落一處還有貓兒獨自存在的活動著,藉此抒發春天的多變樣貌。
由於春天夜晚貓兒神祕的叫聲引人好奇,第三段更進一層描述了社區貓兒的求偶聲,其特殊性引發作者的想像,那聲音在味道上如同女生喜愛的甜甜膩膩熱巧克力的口感滑進胃裡;在形貌上如同一絲細線,遙遙直達地平線那端;在情感上隱含著如同鋼琴小調般幽怨,勾起作者心中的嘆息,以及無限的寂寞創傷。貓兒柔情如蜜的聲音屬於外在的聽覺摹寫,作者勾勒出視覺、味覺、聽覺上的想像,堆疊出深埋心中的情感,更提升文章意境及情感層次。
第四段描寫貓兒的聲音漸漸隱沒在漆黑的夜晚,卻突然冒出拔尖的聲響,緊接上演著緊促激烈的叫聲,如同狂舞的沙塵、辛辣的料理般,使作者感受到著火的渴望、沸水般的熱情。第四段再次書寫春天夜晚的聲音帶給作者心中的感受,卻有不同的觸動,上一段為呢喃細語,此段則是熱烈激動的渴望,作者透過文字顯現出聲音的豐富多彩與感動人心的魅力。末段則為餘韻,總結上述所編織出的一幅春之圖畫,由色澤柔美轉為奇詭魅麗,結尾的刪節號並留給讀者更多的想像空間,使文章餘味無窮。
本文取材自四季的美景美聲,是每個人都曾經歷的事物,容易使讀者感同身受,再者,由眾所周知的事物中找尋特殊之處,更能凸顯作者感受敏銳纖細之處。而本文在遣詞造句上有許多令讀者眼睛為之一亮之處,首段便以轉化法描寫春風吹拂樹葉,染綠整棵樹,以及雨水煮出墨色丘陵,接著連用許多譬喻法,鳥聲啁啾如寶特瓶裡的豆子,以及貓兒聲音如熱巧克力、如細線、如鋼琴小調、如狂舞沙塵、如辛辣料理等等,使文章詞句更靈動感人,使無可碰觸的聲音更具體可感。
本文共分五小段,每段的發展鋪陳略短,在提引情感之際,便又急迫結束,甚為可惜,較易造成讀者閱讀時片段不連貫的感覺,建議在段落鋪排上再多加注意。本文描寫貓兒聲音靈活生動,雖末段留下餘韻無窮之感,但若能稍加鋪陳變化多端的聲音,引領作者心中情感的起承轉合,更能使讀者完整深刻的一同領略。再者,本文寫作時的主詞變換不定,上下承接時應多加注意,可使文章更為通順流暢。不過本文已屬上乘之作,作者若能再清楚釐清移覺寫作與修辭中的譬喻手法,將使文章更貼切於題目要求。
作文寫作引導
寫作得先從審題入手,清楚題目旨意,才能正確流暢地撰寫出一篇好文章。本次題目要求以移覺手法撰寫文章,同學必須先了解「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五種感官經驗的摹寫方式,才能進一步交換不同感官之間的經驗,透過切換、補充、強化等手法,變化平常的敘述模式,將某一新的感官經驗,移至固定反應的感官經驗上,轉變成更奧妙、深奧的表現。
本文在立意取材上可謂不受任何限制,凡是生活中所見所感,能夠打動你的內心,那麼便能在經歷一番咀嚼後,運用移覺寫作手法,轉化為不同的面貌呈現出來。就像同學每日通勤途中的人物、事件,引起你的心思擾動、情緒翻騰,極欲與人分享;閱讀的心得以及自己獲益匪淺的經過;聆聽音樂時的享受或震撼;參觀展覽時的驚艷感受,激發你的文藝美學之心;寫作時搜索枯腸或是文思敏捷的不凡經歷;甚至是「大塊假我以文章,陽春召我以煙景」的自然美景等等,這些都是生活中或平凡、或巧遇的事件,同學只要選定一項題材,善加思索,多予體會,必能從中尋出自己不同於他人的文字憑藉。
一篇文長至少五百字的文章,其篇章結構已屬長篇作文的布局架構,因此在文章的組織架構上自是不能馬虎。每個段落須兼顧起、承、轉、合之間的承接,以鋪排出文章的完整內容,從點題、發展內容再到凸顯文章深意,同學需在文章中清楚表達選擇此一主題的用意,以及說明自己深刻感動的原因,才能豐富文章的內涵,使讀者讀來更為深刻,更易融入文章情境之中。
最末,本文命題之初即訂定以移覺手法創作,因此同學須分別清楚「移覺」和「譬喻」兩種不同的修辭方法。譬喻是追求兩者「相似性」的聯想,因此力求具象生動,同學必須轉化生疏文意為淺顯易懂,如王鼎鈞《碎琉璃》中〈一方陽光〉的描述:「那一方陽光鋪在我家門口,像一塊發亮的地毯。」其寫作方法便是將灑落一地的陽光比喻為閃著亮光的地毯。又如白先勇《遊園驚夢》中:「竇夫人回轉身,便向著露臺走了上來,錢夫人看見她身上那塊白披肩,在月光下,像朵雲似的簇擁著她。」文中將白色披肩巧妙比喻成一片雲。以上的譬喻用法,淺顯易明,使讀者容易從事物的相通性加以聯想,藉此引發共鳴。
移覺的修辭法著重在感官經驗之間的「相通性」,並非賣力於雕琢精深奇詭的章句,甚至引人多費思量的難懂連結。移覺修辭在於改變平淡的敘述文字,化為深入精巧的章句,並且釋放過去所有的審美習慣,重新發掘新的感官體驗及詮釋的角度。例如王家祥〈春天的聲音〉一文:「走在春日喧囂的山林小徑上,耳畔清靜,蹲下來,卻能看見熱鬧鼎沸的聲音,一株株細嫩的幼苗剛從柔軟的黑泥中探出綠色的新芽。」文句中透過「看見」熱鬧鼎沸的聲音,來傳達移覺的全新感受,這是運用「聽覺」與「視覺」之間的「移覺」效果,使感官經驗透過轉換與溝通,而凸顯新意,充分展現更為多彩多姿的文意主旨。
文學大師余光中在〈聽聽那冷雨〉一文中也有類似的寫作手法:「雨不但可嗅,可觀,更可以聽。聽聽那冷雨。聽雨,只要不是石破天驚的颱風暴雨,在聽覺上總是一種美感。大陸上的秋天,無論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驟雨打荷葉,聽去總有一點淒涼,淒清,悽楚,於今在島上回味,則在悽楚之外,更籠上一層淒迷了。」寫出眼前可見的雨滴,更可以透過聽覺的方式來感受更深的意境。同學對於「譬喻」和「移覺」兩種寫作手法應多加分辨,或可參考張春榮教授所著《修辭新思維》的〈辭格辨析〉一文,以釐清此兩者的不同,方能創作符合題旨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