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知識大觀園】千島之國─印尼
2012/03/13 10:59:29瀏覽808|回應0|推薦2

印尼會讓你想到什麼呢?相信不少人腦中浮現旅遊勝地──峇里島。的確,這座充滿田野風光且恬淡閒適的小島,是許多異鄉人嚮往之地,不過,對於涵蓋多元民族、宗教與藝術文化的印尼來說,峇里島只是其中一道美饌佳餚,不足以顯現印尼的豐富性。想知道印尼具特色及魅力的多面向嗎?請跟著本文來一趟有趣的印尼之旅吧!

BRAVO!隨堂測驗                                                              【答案就在本文中喔】

在閱讀文章前,請讀者不妨自我挑戰一下,試試能否答出下列的問題吧:
1 你知道西方殖民文化對印尼有何影響嗎?
2 你知道印尼有名的「甘美朗」音樂有何特色嗎?
撰文/Ted Fanchiang

山海共享的國度

       觀看地圖上的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簡稱印尼),星羅棋布的島嶼是最顯著的特徵,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境內約有 13,667 個大小不一的島嶼,因而有「千島之國」的別稱,主要分為蘇門答臘、爪哇島、小巽他群島、加里曼丹、蘇拉維西、馬魯古群島和伊里安查亞等島嶼。隨著國際貿易興盛,通行各島港口的船隻日漸頻繁,加上近年漁業設備改良,漁獲資源提高,促使印尼漁業蓬勃發展。

       印尼位處歐亞、印澳、菲律賓、太平洋四個板塊的交界地帶,地震頻繁,透過板塊運動相互擠壓,在境內形成一座座高聳的火山。據統計,印尼約有四百多座火山,其中三分之一為活火山,雖然火山噴發會破壞當地原始風貌與生活環境,不過經由噴發所形成的有機物質(如碳、磷),反而能為土壤帶來更多養分,再搭配當地熱帶雨林氣候的暖溼特性,使農業成為印尼的重要發展產業。


多元文化融合

       因位於太平洋與印度洋交會地帶,為海運航線必經路線,加上香料作物盛產,因此從古至今,來往駐足印尼的「人潮」絡繹不絕,順道進口的異國文化也豐富多元,其中以印度文化、伊斯蘭文化、歐洲文化對當地影響最為深遠,為這片土地添上一抹又一抹的繽紛色彩。

印度文化,引入宗教思想

       西元五世紀前,印度與東南亞地區貿易頻繁,進而將印度教與佛教帶入該區,影響東南亞地區的信仰,其中位於爪哇島中南部的日惹特區(Yogyakarta)可說是典藏古代遺跡的文化之都。

       設立於西元八至九世紀的婆羅浮屠(Borobudur Temple Compounds)為一佛教遺跡,塔上雕刻充滿印度藝術風格,為當今世界最大的佛教建築,更與中國長城、埃及金字塔、柬埔寨吳哥窟並稱為「古代東方四大奇蹟」;同樣建於此時期的普蘭巴那寺(Candi Prambanan),有世界最美的印度教神廟之譽,是印尼地區最大的印度教寺廟群,雖然大部分建築已遭地震損毀,但仍可從遺跡中看出印度教當年繁盛的樣貌。

伊斯蘭文化,宗教融合發展

       十三世紀,阿拉伯商人積極與東南亞、中國等地區往來貿易,商人們在西南季風盛行的夏季出發,直到冬季再順著東北季風返回故鄉。在等待季節交替的期間,阿拉伯商人在當地建立起自己的生活圈與文化,順勢將伊斯蘭教帶入東南亞與中國。

       印尼目前是東南亞地區信奉伊斯蘭教人數最多的國家,教徒人數占全國人口八成以上,不過當地所有的宗教文化,與發源地還是有所差異,畢竟各民族本就原有各自的地方信仰,婚喪喜慶也各有不同的儀式,因此多元化的神祇信仰在印尼十分常見。 

歐洲文化,殖民統治的開端

       西元五世紀前,印度與東南亞地區貿易頻繁,進而將印度教與佛教帶入該區,影響東南亞地區的信仰,其中位於爪哇島中南部的日惹特區(Yogyakarta)可說是典藏古代遺跡的文化之都。

       設立於西元八至九世紀的婆羅浮屠(Borobudur Temple Compounds)為一佛教遺跡,塔上雕刻充滿印度藝術風格,為當今世界最大的佛教建築,更與中國長城、埃及金字塔、柬埔寨吳哥窟並稱為「古代東方四大奇蹟」;同樣建於此時期的普蘭巴那寺(Candi Prambanan),有世界最美的印度教神廟之譽,是印尼地區最大的印度教寺廟群,雖然大部分建築已遭地震損毀,但仍可從遺跡中看出印度教當年繁盛的樣貌。

       二次大戰結束,民族主義高漲,許多殖民地國家紛紛要求獨立,印尼同樣搭上了這班順風車。1945 年,印尼宣告獨立,但因為政治與經濟因素,仍無法完全脫離荷蘭人掌控,經過數年的抗爭與談判,終於在西元 1949 年,重獲主權,寫下真正獨立的歷史新頁。


生態多樣,民族性豐富

       印尼國土總面積排名世界第十六大,約有 1,919,440 平方公里,星羅棋布的島嶼以及火山地形,雖導致境內交通發展不易,但豐富的地形也讓該區的自然面貌呈現多樣化。例如在印尼境內可看到多種生物,是因為印尼位於亞洲與澳洲的中間過渡地帶,因此在北部與西部的島嶼可以發現老虎、大象等大型哺乳類動物;靠近澳洲的東部地區,則能見到針鼴鼠與袋狸的蹤跡,生物相當多樣。其中最著名的生物即為小巽他群島的科摩多巨蜥註1


       根據 2011 年的統計,印尼總人口數約 2.5 億人(世界第四名),以印尼語為官方語言,境內有三百多個民族,因此即使是在同一地區,不同座山上所使用的語言也不相同,光是伊里安查亞的部落語言就多達一百種以上;而各民族的習俗也不盡相同,比如可以在蘇門答臘與爪哇地區體驗回教的齋戒月傳統;在峇里島感受濃厚的印度教氣息;也可以到爪哇的泗水、萬隆與三寶壟等地區祭拜紀念明朝「三寶太監」鄭和的三寶公廟,以及參與當地華人的農曆新年,享受多元文化的洗禮。

       靠近麻六甲海峽的蘇門答臘與爪哇島,因海上貿易而較早開發,因此沿海地區的現代化程度也較高,如蘇門答臘的棉蘭、爪哇的雅加達、泗水、萬隆、三寶壠等地。印尼首都雅加達為全國發展中心,吸引印尼其他地區人口前來謀生與居住,使得當地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 18,126 人(2011 年),位居全國之冠,加重人口分配不均的情況;相反地,位於婆羅洲的加里曼丹,以及與巴布亞毗鄰的伊里安查亞,開發進展緩慢,人口也較為稀少,但原始的自然資源與傳統的部落文化,卻能更真實呈現印尼單純樸實的地方特色。

吃喝玩樂在印尼

       印尼的天然香料舉世聞名,包括胡椒、丁香、茴香、肉桂等食材,成為許多廚師料理調味的最佳幫手。其實香料的用途多多,單就食用方面來說,除了能增加食物風味外,還可延長食物的保存期限,因此道地的印尼料理絕對少不了香料佐味。

香氣逼人的印尼美食

       印尼以米飯為主食,搭配薑汁與椰子汁的黃薑飯是許多印尼人每日補充能量的第一餐;混合了海鮮、肉類與蔬菜的印尼炒飯也是印尼當地的平價美食;鼎鼎有名的沙嗲(Sate,類似臺灣夜市的烤肉串),那以香料醃製成的烤肉,更是滋味無窮,讓人意猶未盡⋯⋯隨著印尼人在世界各國落地生根,現在我們也可以在東南亞料理餐廳中品嘗到這些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不但滿足了印尼遊子對家鄉味的懷念之情,更滿足了許多饕客的胃。

傳統音樂甘美朗

       除了美食, 印尼的傳統音樂── 甘美朗(Gamelan)也極具代表性。甘美朗一詞由爪哇語翻譯而來,有「敲、打、抓」之意,這種團體合奏(間或穿插人聲演唱)的鑼鼓樂,已在印尼流傳上千年之久。傳說,天神為了在印尼發號施令,鑄了一個鑼,但因為一個鑼的聲音太小,便鑄了第二個,後來又認為鑼不夠用,因此又出現第三個⋯⋯最後,就發展出極具傳統特色的甘美朗啦!

       早期,只有王公貴族、達官顯要才有資格觀賞甘美朗,直至荷蘭人入侵印尼,打破藩籬後,才使其成為大眾文化。在印尼各式各樣的慶典上,或舞蹈、皮影戲等表演藝術中,皆是以甘美朗為伴奏音樂,在在顯示甘美朗音樂對印尼文化的重要性。至於演奏甘美朗音樂的樂團,少則四十人,多至八十人,以打擊樂器為主,包含鼓、鑼、鐵木琴等等。聆聽甘美朗音樂時,可以發現不同樂器巧妙搭配及節奏快慢變化的完美互動。


民族共處的難題

       脫離異族統治的印尼,現今要面對的最大課題是不同民族間該如何和平共處,特別是與華人間相依相附的關係,更是當局必須正視的問題。

       華人移居東南亞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西元十世紀,中國東南沿海地區一直有環境不佳、糧食不足、人口過剩等問題,為了生存,當地居民不得不移居至他鄉,而地理環境相似、工作機會多的東南亞,便成了第一選擇。

       華人擁有團結與勤奮的民族性,因此很快地在印尼擴張並穩固勢力,但當這個生活圈影響當地居民時,反對聲浪也隨之四起;明朝後期因社會動盪不安,迫使更多華人移居此地生活,這些移民大多是低收入的乞丐或遊民,嚴重影響當時荷蘭殖民統治下的社會環境。在無法和平共處的情況下,西元1740 年,荷蘭政府藉由無端事件,對華人展開大規模的屠殺(俗稱「紅溪事件」),造成華人數量一度銳減。

       印尼獨立後,華人與少數印尼人掌握多數企業並壟斷經濟資源,獨霸收入所得金字塔的頂端,導致印尼社會的貧富差距愈來愈大,因貧窮而心生不平的印尼中下階層人民紛紛展開反擊,發動一連串的排華事件,企圖破壞華人的優勢地位與生存空間,以消弭心中的長年積怨,例如西元 1998 年的印尼排華暴動(亦稱為「黑色五月暴動」),即為半世紀以來當地最大規模的種族衝突事件。 

「多元中的統一」為發展趨勢

       印尼是個多元種族、語言、宗教融合的國家,民族的差異影響族群間的觀感,以前述的排華事件為例,因印尼人天生隨性自由,累積財富的速度不比勤奮打拚的華人,以致占多數的本地人社經地位反而不如外來的華裔移民,財富分配不均引發心理上的不平衡,再加上印尼獨立初期,反共掌權者大肆打擊共產黨註2,而衍生排華運動,使得華人與印尼人的衝突成了難以避免的悲劇。

       現今,印尼政府為了強調文化與民族融合,提出「多元中的統一」(unity in variety)口號,但因政府管理不當、官員貪汙等因素,以致民族和宗教的問題至今仍未達到和平共融的目標。雖然近幾年來,印尼的族群共處稍有好轉跡象,不過就長遠來看,如何善用各族群的優勢,截長補短,以促進未來的發展,儼然成為當今印尼政府最重要的課題。

( 知識學習考試升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opmaster17&aid=6207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