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寫作充電站】 作文的起承轉合(上)
2010/11/23 10:25:35瀏覽4183|回應0|推薦0

大家都知道公式是學習數學的重點,只要將公式記熟並且靈活運用,在解題時便能事半功倍,無往不利。只是,你聽過國文寫作也有公式嗎?只要掌握寫作要領,無論遇到什麼題目、什麼文體,都能揮灑自如,寫出一篇精彩動人的佳作。真有如此神奇嗎?現在,就跟著本文一起來了解寫作公式的內容吧!

撰文/林金郎

寫作的基本公式:起、承、轉、合

起、承、轉、合是文章的基本架構,「起」是開頭,點出主題;「承」是接續主題,繼續發展;「轉」是轉變主題,帶出高潮;「合」是總結主題,收尾結束。任何東西都有基本架構,就好比人體有頭、軀幹和四肢一樣,有了基本架構才能延伸發展,求新求變。好的文章大都能夠善用起、承、轉、合,帶領讀者進入作者繽紛多彩的文字世界,以王維〈相思〉一詩為例:


第一句「紅豆生南國」是開頭的「起」,點出作者用紅豆來比喻思念的感情;第二句「春來發幾枝」是接續的「承」,說明紅豆開花了,比喻作者思念的感情也被觸發了;第三句「願君多採擷」是話鋒一轉的「轉」,改將重點指向對方,而非自己,整首詩的意境也從自己轉向別人,有了提升擴展;最後一句「此物最相思」是結尾的「合」,告訴對方我這麼思念你,所以你也不可以忘記我,並以濃厚的相思之情總結整首詩。

同學是否覺得這首詩很簡單卻很美呢?它除了起、承、轉、合面面俱到外,還利用具體的比喻來說明抽象的感情,令讀者更能感同身受,深刻體會。接下來,就為大家進一步說明起、承、轉、合的功能與應用方式。

起:作文方向的重要指標

作文的開頭非常重要,如同人體的頭部,頭部朝哪個方向,身體就會往哪個方向前進,所以「起」就像是火車頭,帶領整篇文章前往特定的方向;同時,它也是帶給讀者的第一印象,是吸引讀者繼續閱讀下去的關鍵。

1.審題、命題與破題

什麼是作文的方向?就是「審題」之後的「命題」和「破題」,「審題」是審查題目傳達的訊息為何,找出足以論述、發揮的地方;「命題」是為這篇文章訂定題目;「破題」則是審題或命題後,精確點出文章的精神、主旨所在。一開始的「審題」、「命題」、「破題」都應該清楚明白,確立方向,如果方向錯誤或不明,文章寫得再好都是文不對題,白忙一場。

1 審題

現在作文命題已經很少出現「中秋節烤肉記」或「難忘的一次旅行」這類「望題知意」、寫起來單一狹隘的題目,而是充滿象徵、影射和延伸,有許多發揮的空間。比如 91 年指考作文題目「河流」,可以從地理、歷史、文化等方面切入,也可以從生活經驗或個人情感著手;94 年學測作文題目「失去」,失去的對象可能是人、事、物,甚至是抽象的機會或情感。雖然題目變得更好發揮,但審題時卻不可大意,一旦選定寫作的方向和題材後,就已經決定文章大半的成敗了!因此在審題時務必注意以下事項:

1. 象徵、影射和延伸的方向要正確:
以「河流」為例,河流本身具有灌溉、孕育,和氾濫、淹覆的雙重涵義,如果能夠兼顧兩者分別論述,當然很好;但如果將題意詮釋為「溝通」則明顯不對,因為溝通應該是「雙向」的,而河流的流向卻是「單向」的,並不符合溝通的精神。另外,也可以單純就河流這個主題寫一篇抒情文,但如果將焦點集中在描繪「岸邊」的風景,就搞錯方向,明顯離題了。總之,在影射或延伸時要扣緊主題,符合題目的主旨和精神,才能適當發揮,相得益彰。

2. 思考視野要宏觀:
以「失去」這個題目為例,一般人都會朝「悔不當初」的方向思考,若能捨棄個人的感覺和情緒,改從歷史事件或新聞報導的角度省思,文章自然擁有更大的格局和可讀性。例如:項羽為何會失去江山?人類為何會失去自然?卡奴為何會失去身家性命?貪圖一時享樂為何會失去未來?思考層次愈是深入,帶來的啟發才能愈有意義、愈具說服力,進而引起讀者的共鳴。

3. 提出見解具巧思:
寫到「失去」這個主題時,若能擺脫「失去即一無所有」的消極觀點,而提出「失去也是一種獲得」的積極見解,是否更具意義和激勵作用呢?例如:父母雖然失去了青春和體力,卻換來子女的成長茁壯,將源源不絕的生命力傳承給下一代。同樣的,寫到「河流」這個主題時,若能用四季不同的變化和象徵來描寫論述,是否更有美感和想像空間?所謂的巧思就是別出心裁,提出與眾不同、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見解,讓你的文章在一片綠葉中,成為一朵搶眼的紅花。

2. 命題

有些作文題目並非固定的,而是要同學根據提示自行命題,千萬別小看命題這件事,裡頭可是大有學問呢!到了高中,同學不能再寫出「雨天記事」這類簡單的題目,而必須賦予題目更深刻的內涵,也就是善用象徵和影射的技巧。比如「傘」這個題目,雖然只有短短一個字,但包含的意象和內容非常豐富,除了能表現「雨天記事」的敘述性外,更帶有一種浪漫的情懷,所以比「雨天記事」來得更為高明。

但運用象徵和影射時要小心措詞,以免造成偏差,不但沒有加分效果,反而讓人看了摸不著頭緒,不知用意為何。比如要寫一件懺悔的事,將題目命為「對鏡」,就顯得不夠貼切;有些同學想像力豐富,喜歡天馬行空、不受拘束的思考,取了一個「銀河」的題目,可是內容卻和銀河毫無關聯,這樣的題目就失去命題的意義了;還有同學喜歡耍帥,命題常不知所云,只追求文字的美感而沒有實質的作用,如「殘問」、「追韶」、「紅雪」⋯⋯等等,顯得有些無厘頭,這些現象在命題時都應該避免才是。

命題的重點在於文章內容必須和題目有所連結,加上適當的想像和比喻,才能訂出適切又不落俗套的題目。比如要寫一篇關心外勞問題的文章,想到他們時間一到就必須返回自己的國家,辦妥相關手續後才能回臺灣繼續工作,經常兩地往返,漂流不定,如果用「候鳥」、「鮭魚」、「鐘擺」等物來命題,就讓人覺得十分貼切。

當然,命題不一定要在一開始就完成,也可以在寫作完畢後,審視全文的大意再訂出一個漂亮的題目,不過在這之前,還是要先有一個假設的命題,來引導寫作方向。

3. 破題

審題或命題完後,就要下筆寫第一段了,這就是「破題」。破題可以「開門見山」的直接說明全篇的意旨,指出寫作的綱領,以 91 年指考作文題目「對鏡」為例:

此外,破題也可以是「含蓄」的,雖然沒有在一開始就直接說明全篇的意旨,指出寫作的綱領,但意思已經蘊含在其中,亦以「對鏡」為例:


「開門見山」的手法論說性較強,「含蓄」的手法較抒情,同學可視文章需求決定用哪一種方法。

2.行進的方向

文章第一段開頭,是全篇「提綱挈領」之處,全文均須緊扣開頭的綱領進行描述。「綱領」就是寫作預先設定好的主旨重點,好像火車軌道鋪設好之後,整列火車就會沿著軌道前進,同樣的,作文也要沿著事先設定好的綱領進行書寫。以 83 年夜大聯招作文考題「逆境與順境」為例,一開始可以寫道:


第一段已經提出三個綱領:逆境與順境的轉捩點就是希望,並且指明希望和信心、力量、行動的關係,這是「開門見山法」,接下來,我們只要從這三項綱領進行論述就可以了。當然你也可以這麼寫:


這種寫法雖然沒有「開門見山」直接點出逆境轉順境和信心、力量、行動的關係,但從文章的比喻和說明裡,我們還是可以接著書寫希望和信心、力量、行動的關係。

既然第一段點出文章綱領,如果綱領寫錯了,接下來整篇文章自然也會跟著錯,所以決定綱領時,一定要特別小心,以免影響後續的寫作。同樣以「逆境與順境」這個題目為例:



這個觀點沒錯,但將它放在以「逆境與順境」為主題的作文中當綱領,並不恰當,重點反而像是在說「經濟壓力」,不符合題意的綱領。下面的例子也是錯誤示範,它的錯誤在於整個思想不正確:



從上例可以看出綱領的重要性,在「想法必須符合題意」且「沒有思想錯誤」的前提下,分別列出幾項綱領,以利接下來的文章書寫。此外,同學的文章之所以內容重複,或寫到一半無法接續,多半是因為沒訂寫作綱領,若在一開始就訂出綱領,有條不紊的接續書寫,又怎會重複或腸枯思竭呢?

又以 93 年指考作文題目「朋友」為例,可以直接引用孔子說過的「友直、友諒、友多聞」作為寫作綱領,不僅簡單精要,且正確性又不會遭到質疑;又如 86 日大年聯招作文題目「家庭教育」,可以從「德、智、體、群、美」五個綱領來談,面面俱到又詳細完整;而 95 年學測的「雨季的故事」、97 年第二次國中基測的「那一刻,真美」這類記敘文或抒情文,可從看到的人(Who)、物、事件(What)三個綱領來著手;如果是說明文或論說文,則可以從說明(What)、為何(Why)、如何(How)這三方面來著手,如此一來,便可以輕鬆訂出綱領啦!

( 知識學習考試升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opmaster17&aid=4626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