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善知識十德相看 日常師父 功德 (二)
2018/01/19 06:41:35瀏覽6497|回應0|推薦0

分享~ 如得法師   文章轉載自; 如得法師    

從善知識十德相看 日常師父 功德 . (二) 

善知識要具足的十個條件:調伏、靜、近靜、德增、具勤、教富饒、善達實性、具巧說、悲體、離厭。


近寂靜:(慧學)心在定當中,發起真實觀察慧學。

達實性:主要講的是中觀正見,通達法無我的慧。這種慧學就叫般若。

三四年前,我們請了洛卻仁波切來講毗婆舍那,當時我們因為第一次聽都聽不懂,如俊法師腦筋比較聰明,他帶著我們研讀,講完之後再消文,可是他有些東西不太懂他會問師父,他問師父時,有些時候師父對文字上面的內涵不很清楚,因為師父有時也沒有聽,可是他問裏面的內涵時,師父他都知道,對於緣起及自性空的內涵師父都知道,讓如俊法師非常地佩服,因為精髓師父掌握到了,但是文字上面就緣起來說,師父這生是示現沒有學的,所以他感覺文字字面上的解釋他不太清楚。

師父講般若經時,曾經有一位天人很讚歎師父,因為幾百年來沒有人能這樣講般若經,沒有人能把般若經的內涵真正闡述出來,這是師父對般若的體會。般若講的是緣起,性空跟緣起是一體兩面的,師父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他把廣論的內涵融入我們眼前可以吸收的緣起裏,佛法既然講緣起,一定是符順這個世間,讓我們能夠從我們眼前這一步走上去,他講的一些很平常的話語,可是卻是將來我們走道次第很重要的內涵,比如說,代別人著想、緣起見、心靈提升、簡樸生活、多溝通,類似這樣,聽起來好像是很簡單的道理,可是這些是將來通達整個道次第的那步。

剛剛有一位老師告訴我,有一位同學參加大專營,感覺氣氛很不錯,可是後來學廣論後,他感覺進來裏面有一點壓力,好像唱卡拉OK是一種罪惡,我覺得這不應該是這種次第來安立的,剛開始進來,大部分的人不會以法為主,你們一定是感覺這邊氣氛還不錯,法師講的東西還有點道理,護持老師很關心,半推半就進來的,我學佛也是這樣走過來的,這樣是很正常的,如果一開始就叫你不要這個不要那個,那也是一種壓力,所以為什麼師父講簡樸生活,因為廣論是出家人學的,最低下限是出離心,嚴格來講中士道以上才是真正學佛,如果今天學了佛之後什麼都要放掉,在座大概跑掉一半。可是師父告訴我們,先過簡樸生活,可是你進來會很習慣這種方式。

我曾經聽過一位同修說,他剛開始學廣論的時候,內心也不很相應,到這裏來時也會有壓力,因為在世間化妝也算是一種禮貌,有一次他塗口紅到這裏來,遇到一個人跟他說,你怎麼塗口紅,當場他真想找個地洞鑽進去,從此之後他就不敢塗口紅,之後他就去地攤買衣服,而且頭髮剪得像廣論頭,這樣才能去學苑,可是你進來不會覺得這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因為大家都穿著樸素的衣服。像我媽媽有一次去鳳山寺參加法會,她進到鳳山寺就感覺她是異類,因為裏面的人都穿得很樸素,後來她第二次來就找最樸素的衣服穿,久而久之,你不知不覺花在外在東西時間愈來愈少,可是如果一群人大家都注重在這上面,你去到那個環境會變得很奇怪;反過來,如果這一群人都是很樸素,你如果穿得很華麗,進來也會覺得很奇怪。

為什麼師父要叫我們過簡樸生活,如果今天叫你卡拉OK不能唱,電影不能看,你會受不了,可是師父一步一步告訴你要簡樸生活,而且營造一個環境讓你覺得這種生活不會太困難,每一個人都這樣,你就不會覺得很困難,可是你不知不覺花在這上面的時間愈來愈少,你很多注意的焦點不會在這上面,自然而然就放在心靈提升的內涵,這是將來要趣入出離心的前方便,讓你這一步能走得上去。

心靈提升我們常常講,你也不會覺得這是什麼。我們預科班上國文課會請外面的教授來教,曾經請來一位教授,他本身是教大學的,他是很有名的一位教授,他想說我去鳳山寺教那些國小國中生,這不是太誇張了嗎?他便不太想來,後來我們拿預科班的作文給他看,他看了作文之後覺得現在大學生研究生也寫不出這樣的作文,因為都是用古文寫的,他就想來看一看。

後來他到鳳山寺的第一堂課,他想先瞭解學生的程度,他問了一個問題:什麼是君子什麼是小人?他隨便點了一個人回答,那同學回答說:所謂君子是追求心靈提升的人,小人是不追求心靈提升的人。這位教授大為讚歎,一個十三歲的小孩能講出這麼有深度的答案,他覺得很不可思議。但就我們而言,我們會覺得這好像沒什麼,其實師父已經把很多深的內涵用很簡單的話語告訴我們。我覺得這是一種把智慧跟慈悲提升到最高,他能夠因應我們的根器給我們眼前可以需要的,而真正讓我們內心相續能夠結合的,我講很多高深的東西,你們不一定聽得懂,但是這些東西是我眼前可以走得上去的。

另外智慧部分,師父有一個智慧是擇法慧, 師父的 老師洛桑校長說,整個大乘道最難最難的就是抉擇,最難是對境能緣法抉擇,而師父顯現功德最明顯的也是這個,他抉擇我們團體的走法,怎麼樣避免一個團體走向政治團體、慈善團體,師父把握得非常准。師父抉擇整個藏系佛法藏系文化、漢系佛法漢系文化,包含整個世界文化世界局勢,創辦了整個法人事業的智慧,這是師父很不共的智慧,這也是為什麼法王、仁波切很讚歎師父的一點,現在三大寺面臨了幾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僧材來源愈來愈少,以前在西藏他們會把最好的小孩送去出家,現在不是,想送出家的愈來愈少。第二個是他們的經濟有困難,供養的人愈來愈少,所以很多仁波切要到處去募款。第三個,他們即使學了之後,將來真正想成佛的人不多,很多即使考上格西的人都想到歐美去,那裏的物質生活是比較好的。

我們鳳山寺有請格西來幫我們上課,預科班都有學藏文,將來希望能把藏系佛法轉入漢系佛法,真正師父很不共的就是希望把圓滿教法整個轉移到漢地的心願,而文教慈心事業背後都只有一個目標就是建立教法,是這個目的而開展出來的事業,法師在這個部分扮演的就是把佛法移轉過來的經驗,在西藏老一輩的人還有這些內涵,希望早一點移轉到漢地來,那預科班都有學藏文和辯論。

師父在把整個藏系佛法移轉到漢地特別注意到環境,他們僧材來源愈來愈少是因為他們沒有外護環境,沒有經濟來源,他們的法師都暴露在物質世界,西藏以前就是一個大的好環境,在那裏面生命無限是正常的,你不瞭解或不相信生命無限才是奇怪的事情,他不需要建立這個制度及理念,可是師父在這個時代一定要強調生命無限,因為這個世界相信生命無限是不正常的。但他們到印度後,在整個西方世界的衝擊下,也會慢慢消失,所以他們後來也都還俗。

我們今天能在鳳山寺好好修學是因為有一個法人事業,有外護環境,有人供養,讓我們能認真修學佛法,隨分隨力把我們的經驗跟同學分享,僧俗之間是相互增上的,也因為有這個環境,所以有一群相同的人,讓你不會把自己暴露在整個外環境裏。

心不為外境所動的般若自在力:在一個團體當中有很多境界,有一次僧團出了一些事情,我在那過程心裏受到一些撞擊,心會沉,但是師父都沒有特別的感覺,那時候問師父,這件事情怎麼看,師父說,佛成佛有兩個原因,一個是佛的上師,一個是敵人(提婆達多),老師是告訴你應該怎麼做,敵人是讓你實踐怎麼做,你沒有透過敵人根本不可能實踐跟老師學內涵,因為這個原因,師父在這個境界看到該如何提升,比如為什麼心沉,是不需要的。

反過來,順境的時候,就像我們開執事會議的時候,對師父的智慧、銳利,看問題的準確度很讚歎,師父說當別人讚歎他銳利的時候,他只有想到原來銳利這麼好,銳利是一切智智功德之一,如果我能夠達到完全的一切智智不是更好嗎?那時候我放掉了,當我放掉的時候,順境也變成增上資糧,我們之所以順境逆境會心沉心昂是因為有我在,如果是瞭解般若的人,他知道我只是一個緣起的我,是無自性的,遇到順境他會想到這是三寶功德,是一切智智的功德,我希望能達到一切智智,心又提起向上的力量;逆境的時候心也是向上,那還有什麼境界可以難倒呢?跟師父接觸過幾次,發現原來不心沉是有方便善巧的,你怎麼樣練習把我放掉,般若經講要走上去要有三個條件一個是動機純淨,一個是要有善友攝受,一個是有方便善巧。這些都總攝在有善知識的攝受,你摸了很久還不如人家告訴你一點更快,這種方便善巧學到,生命要轉彎是不太困難的。

(續) 從善知識十德相看 日常師父 功德 . (三) 

文章轉載自; 如得法師   2007. 12. 14

www.rory.com.tw/s12a05-web/doc/s12a05-20130102-001.doc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onwhay&aid=109944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