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外交部歐鴻鍊前部長談「外交休兵」及「活絡外交」
2014/01/19 13:40:50瀏覽361|回應0|推薦1

註:本文為2010年7月作品 

為了要緩和兩岸關係,中華民國政府提出「外交休兵」及「活絡外交」。但是,外交活動涉及的問題多又廣,到底「外交休兵」能緩和多少兩岸關係?「活絡外交」能讓台灣得到什麼?以及失去什麼?這些問題為台灣帶來「得」與「失」?都是令人關心的國家大事。

為瞭解上述迷惑,筆者在外交部前部長歐鴻鍊先生日前來洛杉磯時,特別宴請歐前部長,並請他就「外交休兵及活絡外交」發表演講,其要點大致如下:

外交部的工作是在國際間爭取國家利益及人民福祉,歐前部長表示我國的外交工作因國共內戰的延續、因國家定位不明,相較於其他國家確實是困難許多。他說,國共內戰在1949年雖然軍事衝突停止了,但戰場從軍事轉移到外交。所以過去這六十年來,外交人員在國際間與中國繼續進行內戰。還有因國內統獨爭論不休、國家定位不清。國家的基本政策先是「漢賊不兩立」,接著是「兩國論」,隨後是「一邊一國」,最後又「臺獨」意識高漲。因此,我們在外館隨著時間的演進就會接到不一樣的「任務指示」,造成駐外人員處理問題時的許多困擾。

 歐前部長說,馬總統上任以後,決定的基本路線是「維持現狀」,也就是「不獨、不統、不武」。外交部就在這個基礎上考量包括主、客觀的以及國際的環境與資源擬訂新的外交政策。

 台灣與對岸的競爭中,原先我們掌握經貿資源,但隨著時間及國際情勢演變,我們已不再擁有此項優勢。雖然我們堅定維護民主、自由、人權這些普世價值,使我們在政治上仍然掌握優勢資源,但是這些政治資源在處理外交事務時,能夠有多大的著力點呢?我們必須更務實面對。全世界的進步國家雖然一再強調民主自由的重要,但是一旦牽涉到實質的經濟利益時,他們會把它擺到一邊去,我們必須要有這樣的了解。

有了以上的了解後,我們在擬定外交政策時掌握「務實」、「尊嚴」兩個原則,訂出可以雙贏的政策,一個就是「外交休兵」,另一個是「活路外交」。

歐前部長指出,「外交休兵」一般人常拿「休」字作文章惡意曲解。以為「外交休兵」就是外交休假,甚至外交休克,誤以為外交部可以不存在、我們政府也不再進行外交工作了?事實上卻是完全相反!休兵以後,除了邦交國的合作友好關係仍須繼續經營外,無邦交國實質關係的提升以及國際空間的擴大,都會大幅增加我國的外交工作。

所謂「外交休兵」,是指兩岸停止惡鬥,各自進行正常外交工作,讓各自的外交資源做最有效的運用。譬如說,你要去拓展你的外交,我不會去給你搗蛋、阻撓;我辦外交時,也請你不要阻撓、破壞。也就是說,休兵指的是兩岸之間,我們的外交工作還是照常進行,這樣的休兵才是「外交休兵」真正的內涵。

「活路外交」是指是在國家尊嚴與人民福祉、務實利益之間求取一個平衡點、走出一條活路來。我們知道這路很窄、很難走,不小心的話就會傷到國家尊嚴,也可能照顧不到百姓的福祉。因此我們希望我們走在這條路上,既可以維護國家尊嚴,也可以照顧到百姓的福祉。

談到「外交休兵」及「活路外交」為何可行?歐前部長認為「外交休兵」及「活路外交」符合雙方的利益,確實可行,是基於下述三個分析:

1.擱置爭議,共創雙贏的共識

1949年到現在,兩岸惡鬥,中國的目標就是要把中華民國消滅,讓中華民國從世界政治版圖上消失。六十年後的今天,我們來看這個策略顯然沒有成功,因為中華民國不但存在,而且非常紮實的存在。六十年來,中華民國創造了經濟奇蹟,成為完全民主化的社會,也是一個科技大國,是國際社會受尊重的成員,這個事實,中國沒有辦法否認,但也絕不願意承認,怎麼辦呢?他不得不接受。

我們怎麼樣看得出來他接受了呢?從2005年連戰跟胡錦濤見面以後,陸陸續續有好幾位高層包括蕭萬長、吳伯雄、江丙坤,都跟胡錦濤見面,會後都發表十六字箴言。這十六字箴言前面八個字會有所不同,有的時候談到要「正視事實」、有的談到要「求同存異」、有的談到要「建立互信」等等,但是後面有八個字一再重複。哪八個字?那就是「擱置爭議,共創雙贏」,這八個字是關鍵也是兩岸關係六十年來最重要的發展、最重要的一個共識,因為大陸終於承認有爭議的存在。

既然有爭議的存在,如何處理這個爭議呢?假如兩岸在主權的爭議上繼續纏鬥的話,只會兩敗俱傷,這一點歷史已證明,所以雙方認為應該擱置爭議。擱置爭議以後,就可以共創雙贏。這是「外交休兵」可行的第一個理由

2.務實面對 調整作法

六十年來,對岸在處理臺灣問題上的基本作法是「反獨促統」及「防獨促統」。從開始反對臺灣獨立慢慢演變成防止獨立,但是後半段的「促統」永遠不變。這就非常清楚,大陸幾十年來追求的就是要讓中華民國消滅,然後完成中國統一。「統一」是他永遠不變的目標。那麼大陸「反獨促統」的作法,六十年來有沒有見效?我們看來並沒有效。以往大陸全力反對或防止我們脫離中國,使用強烈的手段打壓,搶我們邦交國、壓縮我們的國際空間,結果造成臺灣本土意識甚至臺獨意識的高漲,這使他了解到再一昧打壓下去只會產生反效果,更加助長臺獨思想,也就更難達到他「統一」的目標。因此,為其本身利益著想,就應該停止與我惡鬥 以便創造有利其統一目標的環境與條件。這是「外交休兵」可行的第二個理由。

3. 經濟發展的考量

目前中國國家建設的優先政策是經濟發展,想要發展經濟就不能忽視台灣在經濟上的優勢與資源。臺灣的經濟在世界上排名第十九,是相當大的一個經濟體,有人估計臺灣在大陸的投資已經創造半個臺灣經濟,因此大陸如能繼續成功有效地結合臺灣的經濟資源與優勢,其經濟發展勢必更為快速強勁。在這種考量之下,他希望跟臺灣良性互動是符和他的國家利益,而外交惡鬥勢必會影響到兩岸的經貿合作。這是「外交休兵」可行的第三個理由。

歐前部長談到外交的成效時指出,檢視一下馬總統上任以來,「外交休兵」跟「活路外交」可以確實看到許多成果:

第一沒有互挖牆腳的事情發生。歐前部長說,馬總統出訪中南美國家時,都明確告知受訪國的總統、元首:我們現在兩岸休兵不再互挖牆腳。馬總統2008年8月到巴拉圭參加總統就職典禮。巴拉圭新總統在競選期間就一再公開宣稱:一旦勝選就跟中國建交。他勝選後向媒體表示正積極安排訪問中國及南韓。結果他訪問南韓後就回國了,並沒有到中國。後來,總統出訪巴拉圭非常順利,巴國總統非常熱誠、親切地招待。

再者,挖牆腳對於中國來講沒有意義,他現在已經跟一百七十一國建交,多增加幾個邦交國,對國際聲望、影響力和地位沒有幫助,更何況搶我們邦交國要花很多錢,如此花用老百姓的血汗錢,我相信任何政府都會感到心痛的。

第三是恢復國際溝通管道。以前在無邦交國的部分,因兩岸惡鬥,很多國家被迫停止跟我們的協商機制或降低層級,但現在也逐漸跟我們恢復或提升溝通管道及層級,包括經濟、財政等部長級的諮商機制…等等,這是在無邦交國實質關係的提升。

在國際空間方面,首先就是「世界衛生組織」。這個組織我們也奮鬥了十幾年想參與,直到現在才成功。另外有關於「聯合國」參與案,我們做了一個很重大、徹底性的策略調整,就是不再以「聯合國」為訴求對象,轉而訴求其所屬的專門機構,也就是說,務實地希望能夠參與專業性、功能性的組織。我們鎖定爭取參與『國際民航組織』;另外,因為整個環境、氣候變遷是全世界關注的議題之ㄧ,因此,我們也希望能夠參與『聯合國氣候變遷公約』,這就是務實的作法。

  我們的努力現在雖然有部分成果展現出來,但很多人也質疑這種「外交休兵」、「活路外交」能持續嗎?歐前部長認為,能不能持續要看雙方的努力,以及往後主客觀的環境與發展。臺灣是個高度民主化的社會,人民對於民主、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十分重視,而中國在政治上還是一個獨裁、不尊重民主、自由、人權的政權,臺灣人民很難認同。政治體制的差異顯然是兩岸統一的最大障礙。我們已經很清楚的讓對岸知道,臺灣的未來不是政黨可以決定的,而是由兩千三百萬人民自己決定。 (作者為僑務委員)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omliaw35&aid=10650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