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身體不適
2024/09/16 08:59:05瀏覽413|回應1|推薦20

這幾天,非常不舒服。食積又犯了,胃食道逆流嚴重。中醫說是,濕阻中焦,脾胃升降失調。加上暑氣薰蒸,頭脹胸悶,噁心,口淡,放屁多,砈逆,反胃,全身無力。都是小狀況,加起來就是大問題。

醫師說我這是花式的,不是固定單一的病機,是幾個老敵手聯手,或輪流夾擊。他說我的溫濕性感冒非常兇猛,一直沒好,卡在那裏不知多久了。我說,我的感覺至少是十幾年了。我的額竇常轉動,悶脹,就是病邪入體,陽旺,於是化火入陽明經。另一方面,傷了脾胃,導致運化不良,溼痰積聚中焦。如今清陽不升,濁陰不降,身體溼熱復以正氣不足,脈濁黏膩。

這兩天應該病邪反撲,於是我渾身差矣。

明天回診,再看看吧。

李東垣的脾胃論,再貼一遍。

《太陰陽明論》云:太陰陽明為表裏,脾胃脈也,生病而異者何也?岐伯曰:陰陽異位 ,更虛更實,更逆更從,或從內,或從外,所從不同,故病異名也。帝曰:願聞其異狀也? 岐伯曰:陽者,天氣也,主外;陰者,地氣也,主內。故陽道實,陰道虛。故犯賊風虛邪者 ,陽受之,食飲不節,起居不時者,陰受之。陽受之則入六腑,陰受之則入五髒。入六腑, 則身熱不得臥,上為喘呼;入五髒,則腹滿閉塞,下為飧洩,久為腸 。故喉主天氣 ,咽主地氣。故陽受風氣,陰受濕氣。陰氣從足上行至頭,而下行循臂至指端;陽氣從手上 行至頭,而下行至足。故曰:陽病者,上行極而下,陰病者,下行極而上。故傷於風者,上 先受之,傷於濕者,下先受之。 帝曰: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岐伯曰:四肢皆稟氣於胃,而不得至經,必因於脾,乃 得稟也。今脾病不能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稟水穀氣,氣日以衰,脈道不利,筋骨肌肉, 皆無氣以生,故不用焉。 帝曰:脾不主時何也?岐伯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時長四髒各十八日寄治, 不得獨主於時也。脾髒者,常著胃土之精也。土者,生萬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頭足,不得 主時也。 《陰陽應象論》曰:人有五髒,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故喜怒傷氣,寒暑傷形,暴 怒傷陰,暴喜傷陽。厥氣上行,滿脈去形。喜怒不節,寒暑過度,生乃不固。《玉機真髒論 》曰:脾大過,則令人四肢不舉,其不及,則令人九竅不通,名曰重強。又《通評虛實論》 曰:頭痛耳鳴,九竅不利,腸胃之所生也。《調經論》曰:形有餘,則腹脹,經溲不利,不 足,則四肢不用。 又《氣交變論》曰:歲土太過,雨濕流行,腎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樂,體重煩 冤;甚則肌肉萎,足萎不收,行善 ,腳下痛,飲發,中滿食減,四肢不舉。又云:歲土不 及,風乃大行。霍亂,體重腹痛,筋骨繇複,肌肉潤酸,善怒。又云:咸病寒中,複則 收政嚴峻,胸脅暴痛,下引少腹,善太息,蟲食甘黃,氣客於脾,民食少失味。又云:土不 及,四維有埃雲,潤澤之化不行,則春有鳴條鼓拆之政;四維發振拉飄勝之變,則秋有肅殺 霖淫之複。其眚四維,其髒脾,其病內舍心腹,外在肌肉四肢。 《五常政大論》:土平曰備化,不及曰卑監。又云:其動瘍湧分潰癰腫,其發濡滯,其 病留滿痞塞,從木化也。其病飧洩。又云:土太過曰敦阜,其味甘咸酸,其象長夏,其經足 太陰陽明。又曰:其病腹滿,四肢不舉,邪傷脾也。 《經脈別論》云:太陰藏搏者,用心省真,五脈氣少,胃氣不平,三陰也,宜治其下俞 ,補陽瀉陰。《髒氣法時論》云:脾主長夏,足太陰陽明主治,其日戊己。脾苦濕,急食苦 以燥之。又云: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於春,春不死,持於夏,起於長夏。禁溫食飽 食,濕地濡衣。脾病者,愈在庚辛,庚辛不愈,加於甲乙,甲乙不死,持於丙丁,起於戊己 。脾病者,日 慧,日出甚,下晡靜。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用苦瀉之,甘補之。又 云:脾病者,身重,善飢,足痿,足不能行,行善 ,腳下痛。虛則腹滿腸鳴,飧洩食不化 血者。《經脈別論》: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淫氣於筋。食氣入胃,濁氣歸心, 淫精於脈。脈 。氣歸於權衡,權衡以平,氣口成寸,以決死生。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 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合於四時五髒陰陽,揆度以為 常也。 《五常政大論》:有太過不及,太過者,薄所不勝,乘所勝也。不及者,至而不至,是 為不及,所勝妄行,所生受病,所不勝者乘之也。 仲景云:人受氣於水穀以養神,水穀盡而神去,故雲安穀則昌,絕穀則亡。水去則營散 ,穀消則衛亡,營散衛亡,神無所根據。又云:水入於經,其血乃成,穀入於胃,脈道乃行。 故血不可不養,衛不可不溫,血溫衛和,營衛乃行,得盡天年。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omb&aid=181062868

 回應文章

安歐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9/16 10:27

身心一體互相感應,如何心清氣爽?那是智慧,

憂民感時可以偶而,笑笑度日方是正軌,

年輕人喜歡短視頻有其道理,無厘頭往往容易快樂,

人生苦長苦短,思想嚴肅就是一種濕氣重,拋開吧!

月飛來(tomb) 於 2024-09-18 07:35 回覆:

身心互相影響

身體不好,心情也很難好。心情不好,身體更難好。

生老病死是規律,不病不老不死是反常。

慢慢體會到,接受規律,因為也避不開。

我是這樣認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