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端午姓屈抑姓伍?
2006/05/31 22:26:44瀏覽422|回應0|推薦3
去年年底,韓國就其江陵端午祭申遺成功之後,我就猜想,今年的端午節肯定要比往年來得熱鬧了。而今到了農曆五月,還果真如其然呢!

2006年,中國人過節的熱點新聞,是關於端午源頭的屈伍之爭。

端午節究竟是姓屈還是姓伍?承千百年來的傳統認知,大多數的人已將端午節──無論是主要的節日食品還是熱鬧的水上划船活動,都與荊楚三閭大夫屈原給畫上等號了;蘇州提出來的伍子胥說,在外間人看來,恐怕就很覺新奇了。

然而,將吳地的端午活動扯上春秋時代的伍子胥,卻不可謂是無憑無據的:清代嘉慶年間的顧禄,早在其《清嘉錄》一書裡,就已提出了伍子胥與江南地區,特別是與吳國故地的端午風俗,可能存在著某種關聯。伍子胥要比屈原早了200多年,而如據《曹娥碑》的記載,東漢上虞孝女曹娥因其父於“五月五日迎伍君逆濤而上為水所淹”,於是奮不顧身地投江救父,五日後抱父屍浮出江面,那麼,《曹娥碑》或可為吳越地區的五月五自有其風俗源流作一佐證,表明端午的江上划船活動,不必都源於三閭大夫抱石自沈的汨羅江。

五月端午,端釋為初,端午即是初五之意。五月五之為源遠流長的民俗大節,它究竟是姓屈還是姓伍呢?《清嘉錄》說“荊楚自為靈均,吳越自為子胥”,這說的自有一番道理,也應該是某一層面的事實,但恐怕未必就只如此了。五月初夏,人們高高興興地裹粽子,再熱熱鬧鬧地划龍舟,它的節日源頭,應該要比伍子胥和屈原都來得早:向來說划船打撈再將米飯裝入竹筒或裹以粽葉拋入江中,荊楚與吳越的傳說情節同出一轍,差別只是符號人物有所不同了。

但是,端午的節日傳說其實也只表明,在古代的長江中下游地區,划船與米飯的處理方式,原來是自有其遠古生活條件的風俗殘留,而不必產生於屈伍沈江之際民眾的自發性撈尋活動。更尤其是,作為古越族活動區域的長江流域,因其水網湖澤密佈,源於日常生活的實際需要,造船的技術遠較中原地區的黃河流域發達,五月五節日性質的划船活動,其實也不必來自屈伍的。

端午不是粽子節,也不只是划船節。追究起來,端午還是源自先民對時令災疾的處理方式。春去夏至,天氣暖和起來了,而長江中下游溼熱的氣候,往往導致疾病與有害民生的毒蟲肆出。與三月三的上巳節相仿,解禳才應該是五月五最原始的節日主題:傳統的喝雄黃酒、佩香包、插艾草和菖蒲、在牆上釘掛五毒像(寓釘死五種毒蟲之意)或讓小孩把五毒衣穿上身(意為以毒攻毒),或在門楣上掛辣椒(諧音“拉住”瘟神不讓進門)大蒜(對瘟神說“算了”)和雞蛋壳(請瘟神“滾蛋”)等等的風俗,在在都與《荊楚歲時記》所說的“五月,俗稱惡月,多禁”相吻合,而民俗乃將諸多的不祥之物與其禳解,都集中在五月五了。屈伍以外,恐怕這些才更是端午的源頭吧?

五月的禳解當然都披著迷信的外衣,但經過藝術加工之後,也不乏民族美感的就是了。伍子胥或屈原乃至曹娥勾踐秋瑾等歷史人物的附著於端午,自是又將民俗節日給昇華到更高層的精神文化層面了。

那麼,對於眾多汨羅歸與姑蘇三地以外的人來說,端午的姓屈還是姓伍,似乎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ohtc&aid=294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