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雲嘉五連峰
2023/04/07 11:55:12瀏覽1521|回應0|推薦0
雲嘉五連峰,由北至南分別是大尖山 、二尖山 、馬鞍山、梨仔腳山與太平山 ,屬於阿里山 山脈的一條支稜,位置在雲林縣古坑鄉與嘉義縣梅山 鄉交界處,沿途盡是竹林和 茶園,風景優美、展望絕佳,又常有雲霧繚繞,行走其間有如仙境一般,為一經典縱走路線,有些山友甚至加碼至七連峰、九連峰縱走。
     
    112.04.03我載著太太早上六點從台南出發,経二高往北開,下梅山交流道後,在爬升太平36彎時會暈車的人一定要先吃藥,否則可能很不適合,07:50抵達三元宮,由於是連續假期的關係,停車位已剩下不多了,08:05準備妥當就出發了,08:09梅花路步道,階梯一層一層,而且還有很多段,08:16接上道路,08:29登上太平山,海拔1079公尺,山頂為中華電信微波站等設施,有顆觀光局阿管處立的WN008號精導點基石。拍照後往回走,行走在茶園中,視野廣闊,景色秀麗,感覺特別舒服,08:59抵達梨子腳山,又名祝壽山 ,海拔1176公尺,山頂有顆三等三角 點No.228,該山名列台灣小百岳No.057,茶園修得整整齊齊,但路程是上上下下,有時上坡有時下坡,09:40抵馬鞍山,因山形像馬鞍而命名,海拔1265公尺,無三角 點,位於竹林 中無展望。接著走一段連續下坡到達龍興宮上方的涼亭,休息10分鍾後爬一段很長的上坡木棧逍,10:18通過二尖山,二尖山 海拔1274公尺,原省府圖根補點基石已遺失,山頂有二尖山 休閒茶園餐廳及兩座涼亭,一座涼亭(虎爛亭)可俯瞰古坑鄉,觀景平台
涼亭則俯瞰梅山山谷及茶園,在虎爛亭找不到熟人虎爛,只好繼續向前走10:47抵達大尖山,大尖山 也稱雲嘉大尖山 ,海拔1305公尺,為雲嘉五連峰的最高峰,有顆一等三角 點與一等衛星控制點,該山名列台灣小百岳No.056,是小百岳五嶽的西嶽名山。
       10:57離開大尖山走回二尖山再下到龍興宮已是1150,接著走產業道路返回三元宮,回到停車位是12:45總計五連峰繞一圈是4小時40分。
         雲嘉五連峰這條路線距離台南近,單程約兩小時,峰頂視野廣闊,可遠眺阿里山脈、塔山、玉山及雲嘉平原,是觀賞日出、夕陽及雲海的好去處,路徑上的茶園美到不行,竹林也不遑多讓,從三元宮出發到大尖山繞一圈含中午午吃飯約六、七小時,上下起伏不大,視野廣、景色美值得推薦。

雲嘉五連峰是屬於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轄的範圍。要上太平必須經過36個彎道。會暈車的朋友記得先吃暈車藥

三元宮民國65年移地重建於現址,佔地500坪宮內供奉堯、舜、禹村民俗稱三界公,先民自福建取香爐渡海來台,金身於台雕刻,是村民傳統信仰中心,每年廟會則以堯帝為主於元宵舉行,全村大拜拜並邀請親朋好友用餐。  112.04.03我載著太太早上六點從台南出發,經二高往北開,下梅山交流道後,07:50抵達三元宮。廟前的裝置藝術。據村民所言,三界公是有求必應,天天香火鼎盛,尤其是男生當兵時,家人必到宮中求平安符,皆能順利退伍返家,而三界公對村民是有求必應,所以成為太平村的第一大廟。

廟前群山環繞08:05出發去爬五連峰。08:09梅花路步道。

連續走好幾段階梯,才接上馬路。

08:29太平山。H968M,位於山頂通訊機房後方,有觀光局阿管處所立的精導點基石

五連峰指示圖。

前方的目標就是梨子腳山。

通過竹

梨子腳山:又稱祝壽山,H1176M、有一顆編號228的三等三角點,同時它也是編號057號的小百岳。有一顆編號228的三等三角點

茶樹的花瓣大都是白色,蕊為金黃色,像梔子花,但比梔子要小。有淡淡的香氣,葉片較少,一朵花上也就有四五片花瓣。

.馬鞍山:也是梨子腳山主峰,H1265M,無基石腹地不大山頭且位於竹林中無展望。

接著是一連串的下坡階梯。

09:54龍興宮上方的休息涼亭休息後開始爬木棧道階梯。

回看龍興宮。馬鞍山在雲霧中。

階梯後接緩上坡木棧道。

10:18二尖山,海拔1247公尺,無基點,阿管處剛設立的。

舊的二尖山位置在這裏。

二尖山的餐廳好吃又便宜。

虎爛亭很多人在吃飯。


穿過竹林。

10:47抵達大尖山。

大尖山:H1305M,編號056號的小百岳,山頂上有一顆一等三角點,同時它也是嘉義縣十二名山之九,山頂腹地很大展望極佳。

2001.02.11距今已有22年與好友清志夫婦同登大尖山,不幸的是清志兄去年已成仙了,今年登上大尖山我仍然十分懷念過去與他們夫婦在一起的快樂時光。

12:19振峰露營茶園。


12:38環翠亭。

12:41梅花路步道。

12:45回到停車位,老婆已等侯多時了。五連峰繞一圈約4小時40分。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nwinsto&aid=17883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