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8/07 14:01:04瀏覽1155|回應0|推薦0 | |
日治時期,日軍在半屏山腳下建立第六海軍燃料廠(今為中油高雄煉油總廠廠區)以供應二戰燃油、潤滑油之需求。西元1944年十月時序二戰末期,因廠區不斷遭受美軍空襲轟炸,為了能繼續維持生產供料於是在半屏山南麓挖掘了三座坑道洞窟工場,該洞窟主要由三條主隧道組成,中間再以兩條通道連通,並設有辦公室於中間隧道的中央位置。輸送電用的變壓器設置於中間隧道入口處。北側隧道主要用於放置廢礦油再生裝置與煙囪,南側隧道則是潤滑油製造裝置的鍋爐。洞窟內的裝置最後完成於 1945 年 8 月 14 日停戰前一天,15 日原先預計下午 1點要開始試車,但最後因為停戰而最終並未運作,此地下工場是在2003年三鐵共構左營站聯外道路建設工程時挖開山體而被意外發現,第三主體坑道就是在進行高鐵聯外道路開拓工程時不小心被挖除,另有兩座碉堡及一座空氣井也被夷平。
我們的探勘是由9號坑道進入,坑道入口F區被鐵柵欄封鎖,但柵欄左側被切了一個人可進入的洞口,旁邊還有一個朝天洞,此洞為「酸素工場與工作機械洞窟」採光用,可能因為當時施工開路挖掘山體時不小心造成破壞,所以在周圍施以水泥噴漿防止坍塌。主體規模長約60公尺、寬、高各約6公尺,內部亦平坦。靠著燈光走到坑道盡頭G區,有小牆擋住,爬上去後小坑道分左右兩端,兩端各有一室推測是作為儲藏室空間。
9號坑道中有兩條互相平行向西南延伸的連結隧道,原本可連結至「酸素工場與工作機械洞窟」第三條主體坑道,然而第三主體坑道卻在西元2003年進行高鐵聯外道路開拓工程時不小心被挖除(另有兩座碉堡及一座空氣井也被夷平),這兩條隧道同樣也在當時被挖毀只剩下不到原來一半長度。為防止因結構破壞導致繼續造成坍塌,9號坑道兩條連結隧道內部皆由當時施工單位噴上水泥漿加固坑壁,形成今日獨特的半環管影通道景象。兩條連結隧道寬約6公尺、高約3公尺,末端亦被水泥牆封閉,
在9號坑道的「H」壁上發現有一個人為開鑿的小洞,人可勉強爬著進入,進入後就是8號坑道,入口處外面有一座廢棄崗哨。8號坑道主體長約60公尺,寬高各約6公尺,內部大致平坦。進入後首先來到A區,地面有長條型渠坑應為原工場設備基座坑遺跡,8號坑道繼續往內走至中央B區發現磚造煙道,入口頹圮且通道狹窄,須蹲身才能鑽入,煙道呈弧形左彎約10公尺可抵達煙囪豎井,為一直徑約1公尺、高度約9公尺結構,井壁亦為磚造。由於上方可見陽光且井底土壤堆積,意外發現井底仍有植物存活生長。
8號坑道中另有兩條互相平行向西南延伸的連結隧道,長度約可達30公尺、寬約6公尺、高約3公尺。進入靠8號坑道裡的連結隧道來到D區盡頭發現已被封死,原路退出。
坑道探查結束後我們就由8號坑道出來,先探查守衛室,再爬到最高處找煙囪的出口處,煙囪隱藏得真好,就在一棵大樹的下方,不注意找,可見當初設立此一地下工廠的用心。
9號坑道入口,有鐵柵欄鎖住,但柵欄下方的鐵條已被切成一個大洞。 旁邊還有一個朝天洞,為「酸素工場與工作機械洞窟」採光最充足的所在。
鐵柵欄上的洞口很大,很容易進入。
可能因為當時施工挖掘山體時不小心造成破壞,所以在周圍施以水泥噴漿防止坍塌。
主體規模長約60公尺、寬高各約6公尺,內部亦平坦。
我們所帶的手電筒亮度不夠,所以畫面不是很清楚。
坑道的盡頭有一突出物。
爬上去以後往9號坑道入口看的情形。
爬上去後小坑道分左右兩端,兩端各有一室,推測同樣也是作為儲藏室空間。 9號坑道中有兩條互相平行向西南延伸的連結隧道,H隧道寬6公尺、高約3公尺。
H隧道內可看到曾經有人住過留下來的東西,可能是流浪漢或早期「尋寶人」留下的。
末端用水泥牆封閉。
I隧道也用水泥噴漿防止坍塌。 I隧道末端也以水泥封住。
9號坑道的E處有一洞口,人可勉強爬過去。 爬過去就是8號坑道。
走到8號坑道的主坑道向入口處看,8號坑道主體長約60公尺,寬、高各約6公尺。
8號坑道的洞口鐵柵門沒有關。
地面有長條型渠坑應為原工場設備基座坑遺跡。
8號坑道繼續往內走至中央B區發現磚造煙道。 煙道呈弧形左彎約10公尺可抵達煙囪豎井。
煙囪為一直徑約1公尺、高度約9公尺的結構。
井壁為耐火磚造。
8號坑道中另有兩條互相平行向西南延伸的連結隧道,長度約可達30公尺、寬約6公尺、高約3公尺。
隧道來到D區盡頭發現已被封死,原路退出。
8號坑道主體長約60公尺,寬高各約6公尺,末端也被封死。 8號坑道的入口。
8號坑道前的守衛室。
守衛室內一大堆垃圾。
時間停留在03:05那一天就不知道了。
上去找煙囪的出口。
鬆軟的土質和雜木叢生,爬坡不易。
還好有樹枝可攀,勉強上去。
最高處長滿了灌木。
找了很久才看到煙囪出口。
由上往下看的豎井煙囪。 |
|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