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1/05 01:36:55瀏覽293|回應0|推薦0 | |
全台灣以「龜山」為名的地方很多,例如宜蘭外海有個龜山島,高雄蓮池潭南側有個叫龜山的小山丘,桃園有一個市轄區叫龜山區,而墾丁的龜山在台灣歷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清同治10年(西元1871年),琉球船民遭遇海難,從九棚一帶上岸,被高士佛社的原住民殺害54人,日本則以這個事件為藉口,於1874年發動戰爭,由射寮登陸後,以龜山為幕營基地,沿四重溪攻入牡丹社,這就是著名的『牡丹社事件』。之後,日軍將龜山視為重要的軍事據點,開發駐營,也因此建造了現今龜山內緃橫交錯的軍事坑道。日本戰敗撤離台灣後,國軍也在此駐防,目前雖然陣地己經荒廢不用,但從龜山步道沿路至山腰、山頂到處散佈著各種軍事構築和防禦設施,可以想見龜山地形、地勢的重要性。 龜山位在墾丁國家公園西北方的入口,緊鄰著海生館,外形像是烏龜背負著方印而得名。全區的地質以珊瑚礁岩為主,龜山本來是恆春西台地的一部分,因為河流和海浪侵蝕而形成獨立的殘丘地形,雖然只有72公尺的高度,但是山頂視野卻非常開闊,往東望,東方的低山丘陵一路迤邐而下,恆春縱谷平原的聚落、田地也一覽無遺;往西望,是蔚藍的台灣海峽;往北望,可以看到保力溪和四重溪因為季節變化而形成的河口地形。冬天乾季時,受到波浪帶來沿岸漂沙的影響,堆積成沙堤封閉河口,而成為「沒口溪」。夏季雨季時溪水流量增大,沖開沙堤而形成「砂嘴」的地形,河水是藉由滲透的方式流入海洋。 龜山也是探索恆春半島歷史的窗口,在日治時期這裡已經發現有史前遺址,距今約1500年的龜山史前文化層,出土的陶器紋飾變化最受注目,有著特別的人形紋、幾何紋、雲雷紋等;龜山遺址也發現了大批的動物骨骼遺骸,其中以鹿科骨骼最為豐富,學者推測,若不是當時聚落人數眾多,便是龜山在當時為鹿類商品的轉運站。
從屏153線2K處進入登山口後,步道前半是木棧道,後半是枕木填碎石,走起來十分輕鬆。約十分鐘登頂,山頂有一條土徑繞行一週,先到迎曦亭,這座涼亭的名字取得美,也很符合現實,由涼亭向東望,可以看到整個恒春平原,繼續前行到迎曦台(聽濤坪),這裡位在龜山的東側,大有「登龜山小天下」之感!四周展望相當棒,近乎180度,左邊是台灣海峽,右側則是海口沙灘、保力溪出海口及車城鄉全境。當年日軍擔心美軍從保利溪登陸,確是卓見,今日駐足此處,緬懷牡丹社事件及烽火連天的時代,這裡確實是兵家必爭之地。離開迎曦台(聽濤坪),順步道與指標到龜山西北角的第一觀景台,有點像軍事陣地,底下就是海生館全景,遠處則是關山所延伸出來的坪頂,美景仍然令人駐足,到了第二觀景台,往前眺望是個不同方向(恆春平原)的景觀;鑽出坑道休息區後,眼睛為之一亮,回到上山時之木棧道上,信步而下,短短三十分鐘,深覺不虛此行。
龜山步道是墾丁的新開發的景點,山雖不高,但可以全角度眺望恒春半島壯麗風光,若你到海生館來,不妨安排一下時間到龜山步道 繞一圈,這裡絕對值得一遊!
龜山步道全景圖。
龜山位在墾丁國家公園西北方的入口,緊鄰著海生館,外形像是烏龜背負著方印而得名。
大腿舞。
龜山步道前半是木棧道。
後半是枕木填碎石,走起來十分輕鬆。
由涼亭向東望,可以看到整個恒春平原,恆春縱谷平原的聚落、田地也一覽無遺。
繼續前行到迎曦台(聽濤坪),這裡位在龜山的東側,大有「登龜山小天下」之感。
往北望,可以看到保力溪和四重溪因為季節變化而形成的河口地形。冬天乾季時,受到波浪帶來沿岸漂沙的影響,堆積成沙堤封閉河口。 龜山也是探索恆春半島歷史的窗口-日治時期這裡已經發現史前遺址,距今約1500年的龜山史前文化相,出土的陶器紋飾變化最受注目,有著特別的人形紋、幾何紋、雲雷紋等;龜山遺址也發現了大批的動物骨骼遺留。 續行往鎮海台可看到長長的坑道。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