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12/18 09:53:57瀏覽81|回應0|推薦0 | |
二次世界大戰末期,駐守屏東的日本陸軍第50師團,在屏東地區構築了許多防禦工事,目前仍保存的碉堡遺址約有20座,以佳冬、新埤等客庄居多,高雄沿海地區也有不少軍事碉堡,108.12.17我們三人利用一個上午的時間,到彌陀及梓官地區找了四個軍事碉堡,名稱叫古碉堡,其實軍事名詞叫高平兩用機槍塔,這種軍事建築,也被稱為馬特洛塔。馬特洛的名字,來自英國軍艦在襲擊法國科西嘉島的馬特洛,發現的這種軍事建築,易守難改,馬特洛塔高聳不求隱蔽,強調獨立作戰和敵人硬碰硬。不久之後,英國也建造了許多馬特洛塔。為什麼,因為法國的馬特洛塔,抵擋了英國海軍的攻勢。彌陀區,雖然地勢平坦,緊鄰岡山空軍機場,加上獨特地形——漯底山,長久以來是軍事用地,具有遙制西邊海洋的防禦優勢,使得彌陀鄉早在明清時期、日治時代至今都是台灣軍事防禦重鎮。 1.鹽埕高射機槍砲塔,位於彌陀區鹽埕村維仁橋南方左側,約兩層樓高,圓形建築四面皆有射擊防禦孔
2.梓官區典寶溪旁的聖安宮,主祀神明盧府元帥,百餘年前抗日犧牲,後人在他壯烈成仁處建廟祭拜,廟前還有一座日軍遺留下來的軍事碉堡,供人憑弔,地方信眾昨為盧府元帥歡慶一百五十一歲聖誕。
3.梓官區大舍甲地區一處廢棄碉堡附近,半世紀之前流傳一樁「挖金尋寶」傳說,相傳日本人戰敗離台前,在該處偷偷埋藏金子,一名台灣人受託挖金,結果一無所獲,受託挖金的老翁散盡家財,最後淪落當廟公。
4.彌陀納骨塔路旁的碉堡:從梓官區消防隊對面巷子進去,即可輕易找到,特點是有雙入口。
位於台17線,彌陀區近阿公店溪橋的舊日本海軍槍砲塔。
由南往北在橫跨阿公店溪的維仁橋前的右方
圓形建築四面皆有射擊防禦孔 。
碉堡內部很髒亂。
高度約150多公分。
最頂端開口是圓形的,朝著天空所以展望特隹。
大約有9到10公尺高,厚度有1公尺,約4個樓層,配置防空機關槍,砲,平射機關槍及彈藥庫。
這是它的入口處,很隱密,不容易找到。
碉堡的位置不好找,問了很人才找到正確的位置。
在50年前,曾有一位手上握有「藏寶圖」的阿伯,聲稱被一位日本人委託,並指出那名日本人信誓旦旦向他保證,大舍甲地區附近埋有一大批黃金,
請他代為挖金,阿伯向當地地主商量要在此處挖寶,但礙於當時沒有怪手機具,只能找來工人,一起以人工挖掘。費時約2個禮拜,挖出了約7米深的
大洞,但都只看到木屑,始終一無所獲,最後將泥土填回去,而當年的挖寶地點,現已被填平變成停車場。而當時年約60歲的阿伯,則因此散盡家財
消防隊的對面,山頂路進入約100公尺就看得到。
由小巷進入聖安宮。
梓官區典寶溪旁的聖安宮,主祀神明盧府元帥,百餘年前抗日犧牲,後人在他壯烈成仁處建廟祭拜,廟前還有一座日軍遺留下來的軍事碉堡,供人憑弔。
根據聖安宮的廟碑記載,盧府元帥當年出身農家,由於生活困苦,於是自組歌仔戲班巡迴各地演出忠孝節義故事,二十八歲那年他騎白馬趕赴他地演戲,途中路經鳳山,無端遭日本憲兵毆打、凌辱,又親眼目睹台灣同胞遭日人欺壓,因此萌生抗日念頭。 盧石頭在岡山、鳳山兩地暗中號召數百名人馬,並聯絡各地地下組織準備抗日,一八九八年八月,楠梓坑抗日志士李少開部隊遭日軍圍剿,派人向盧石頭求援,盧親率人馬南下馳援,但救兵趕到典寶橋頭,被駐守橋頭堡的日軍發現,結果盧與部眾全數被殲滅於典寶溪畔,是為「典寶抗日事件」。 典寶抗日事件犧牲烈士共三十四人,日軍也傷亡慘重,後人於盧石頭等烈士壯烈成仁處興建聖安宮,將可查出姓名、年籍的烈士皆從祀入宮,並尊稱盧烈士為「盧府元帥」,廟前還有一座日軍遺留下來的軍事碉堡,供人憑弔,成為全台獨一無二的碉堡宮廟。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