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1/14 03:21:29瀏覽251|回應0|推薦0 | |
卑南遺址公園(原卑南文化公園)鄰近臺東新站,展示卑南遺址出土文物,公園同時也是考古現場,目前仍持續進行考古挖掘工作,是一處兼具教育與休閒的場所。1980年,當時仍為卑南車站的臺東新站正值開工期間,怪手將沈睡地底數千年的卑南遺址挖起,揭開於世人眼前,然而因車站工程必須進行下去,因此卑南遺址遭到嚴重破壞,當時臺大考古人類學系的宋文薰教授建議就地興建野外博物館,1991年,遺址現地規劃為「卑南文化公園」。隨著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的開幕,4個月後,卑南文化公園正式對外開放,成為臺灣第一座遺址公園,「卑南文化公園」現已更名為「卑南遺址公園」。 卑南遺址公園總面積約80公頃,是台灣目前已發現規模最大,地下出土文物最豐富的史前遺址,也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墓葬群遺址,以展示卑南遺址為主要特色,展示的出土文物包括石棺、器具等,其中最著名的是位於臺東新站右後方的月形石柱,已評定為一級古蹟。卑南遺址公園仍持續進行考古發掘,一方面成立遺址保存對外公開展示,另一方面達成學術研究、遺址保存、推廣教育多重功能。
公園草坪寬廣遼闊,並設置教育館和表演場,另有原生植物林、考古現場賞遊等動線,站上展望臺,臺東市區景觀一覽無遺,徜徉寬廣草原,與石斧、石鏃、精美玉器相遇,見證古老美麗的故事,是享受兼具知性和感性休閒之旅的最佳去處。
卑南遺址公園仍持續進行考古發掘,一方面成立遺址保存對外公開展示,另一方面達成學術研究、遺址保存、推廣教育多重功能。
考古遺址現場。
巨型石柱,最讓人百思不解,尤其頂端留有孔洞,到底它是做什麼用途?它又是從何而來?遺址處並沒出產這類東西!勢必從遠處運來,若從數公里遠的中央山脈搬來,其工程亦算不小,根據考古紀錄,可能是房子建築的一部分,至於頂端孔洞則有不同的說法,一說是擺裝飾是地位的表徵,也有人推測它是架設屋樑的孔洞.。
卑南族少年會所。
砌石圈可能做為儲物用,所以設遮棚。
展示廳內現場有最精彩的玉器和陶器陪葬品,玉器部分包括裝飾品、武器和工具,陶器部分則有器形完整的陶罐、陶豆和陶缽。這些展品除了反映文化意義外,也展現卑南文化人精湛的工藝技術,彷彿一條「史前時代的精品街」。
最驚人的是挖掘出的石板棺群, 數量多達2000多具石板棺, 分為單葬和複數葬。單數葬依個人身高、胖瘦量身訂製, 一般是上寬下窄的形式, 因此從棺木長短就能知道死者的身高和年齡, 其中有30%是兒童,由此可知當時的夭折率很高。
死者的腳多朝都蘭山的方向, 都蘭山在當時應是卑南人視為聖山的所在。
巨大的月形石柱由日本人鳥居龍藏發現。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