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0/25 02:23:04瀏覽422|回應0|推薦3 | ||
十九世紀中葉﹐瑞典連年乾旱﹐穀物收成很差。飢荒持續了很多年﹐許多的地區都已到了沒有辦法生存的地步。許多的人為了生存開始向外移民﹐造成了一股移民風。從1850至1920年左右﹐有超過一百萬的瑞典人移民到美洲大陸去。一百多萬人看似很少﹐但想想當時的瑞典人口不到五百萬﹐一百萬人已佔了總人口的百分二十﹐這個數字還挺嚇人的。若是你在路上抓個瑞典人問他說有無任何的親戚當時渡洋到美國﹐大概百分之九十九的瑞典人都會說有。留在明尼蘇打的人最多﹐因為那裡的氣候和瑞典最相似。但是到加州及其他州的人也很多。當時的美國大環境也不太好(南北戰爭正開始)﹐這些人雖然省吃簡用並很勤勞地工作﹐還是出現了很多的悲劇。
瑞典的「大文豪」Vilhelm Moberg寫了一部巨著「Utvandrarana och Invandrarna移民血淚史 」(這是我幫取的名字啦﹐其實這部書共有四冊﹐外移民﹐內移民﹐新家及到瑞典的最後一封信﹐每冊書有約五百頁﹐所以稱巨著。)就是以這個時代背景寫的一個故事。男女主角叫Karl Oskar Nilsson和Kristina。他們原來住在瑞典南方的農村﹐聽說到新大陸開墾的瑞典人發展得很好﹐就想一大家子也漂洋過海去﹐到新天地開荒。這個故事就是這樣開始的。不過不管是在往美國新大陸的船上﹐或是在到達新大陸的時候﹐這家人的際遇都是很辛酸艱難﹐到處被人騙、被人偷。可以和當時在當地鋪鐵路的華工過的非人生活相比。
我說了這麼多幹嘛呀﹖這是因為下面這首歌就是在唱這個主角口述的故事。若不交代一下﹐大家就會「有聽沒有懂」﹐不知道為什麼Tina會喜歡這首歌啦﹗那個唱歌的人﹐我們一開始都以為就是Karl-Oskar﹐而那個歌中所說的「他」﹐Calle說是指他兒子﹐我覺得是他的弟弟Robert。而一再重覆出現的Kristina﹐當然是在叫他太太啦。後來找到的資料證明了我們兩個都不對。唱歌的人是Kar-Oskar 的弟弟Robert﹐那個歹命喝了髒水死掉的「他」﹐則是他的朋友Arvid。這樣的確很合理﹐因為Karl-Oskar並沒去淘金。
為什麼我們是用猜的呢﹖因為我們兩個都太「沒水準」了﹐都沒看過這部書。Calle說Moberg寫的書都是很黑暗的﹐就像瑞典的冬夜﹐讓人看了會沮喪地得憂鬱症﹐他試過了幾次﹐每次都是看了一些後就棄
你們可別以為就只有我家的人這樣沒品。我在找資料時也看到一個blogger說他看第一冊(外移民)看得很辛苦﹐是咬緊牙關看完的﹐看完後也絕不會再去看第二次了。至於第二本到第四本﹐他實在很想知道故事的經過﹐但是他還沒有勇氣去看哩。所以…..沒水準的不只是我們﹐我們只是「平民老百姓」﹐饒了我們吧﹗
這首歌是由ABBA的那兩個B – Benny和Björn作詞作曲。這首歌在1997年到1999年連續110週蟬聯瑞典的音樂票房排行榜上﹐在當時也是一項紀錄。唱歌的Peter Jöbak現在好像沒這樣帥了﹐但當年(也不過十年前)一定迷死很多的歌迷吧。
這首歌是音樂劇的曲子之一。聽說也翻成了英語﹐(還是由Les Miserable的作曲家翻的哩。)不過我還沒聽過英文版的。音樂很有交響樂澎拜的意境﹐如果你們忍受一下前面約30秒的Björn的介紹﹐就可以看到帥哥Peter Jöbak﹐聽到他的歌聲了。
我的聽力自認不算太太差﹐但是這首歌讓我踢到鐵板。在聽了二十次後﹐我還是完全聽不懂這首歌是在唱啥。只聽懂了「黃金變成了沙」這句。但是為什麼變成沙就「啥攏末」了。只好求助於Mia。Mia雖然解釋了﹐但她不懂故事的背景﹐所以我只好找出資料來。(我如果生在清朝的話﹐應該會是考證派一族的吧!) ps如果你到了瑞典的Karlmar城,就會看到這兩個男女主人翁的銅像在海港邊遠眺.Karlmar城就是當年大量"出口"瑞典人的海港.
|
||
( 在地生活|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