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制衡官二代?
2014/02/19 20:02:50瀏覽623|回應3|推薦45
 

制衡官二代?20140219

 

 

「官二代」,中國大陸流行的說法,有趣的是,維基百科裡把它區分出廣義及狹義兩種解釋:「廣義的官二代泛指政府及國家企事部門官員的子女,是中性詞;狹義的官二代專指憑藉上一代在官場或公務領域的關係進行權力腐敗的人,是貶義詞」。

 

網路上甚至有人牽拖出馬英九、郝龍斌的家庭背景因素,但觀其職場生涯及接受民選考驗的過程,若硬要結論出家世庇蔭,恐怕也未見得有太多共鳴。

 

「官二代」,會不會變成流傳於街談巷議的貶義詞,還要看結構性的制衡機制是否存在。台灣的「官二代」,不是有沒有的問題,「官二代」的自身表現,才決定這個身分類別能否維持在「中性詞」。(節錄台灣有沒有「官二代」?【聯合晚報社論】2014.02.18 04:20 pm

 

我說過:

 

在貧富差距大的社會不安氛圍中,所謂豪門巨室彷彿有些原罪,但畢竟這不是健康的想法,我們要的是聖人嗎?富而且貴的家世不是哪個能自我決定的,祇要他的銀子沒有來路不正,他也有憲法賦予的參政權,祇要他有能力,選他有何不可?!除非有人能證明並說服我認定他不適任不適格.拿無法量化,欠缺標準,沒有證據所謂豪門富公子的說法,恐怕不止<媒體名嘴>敢這麼幹!就因為對村夫村婦不是沒有作用,所以也常被對手或政黨當作骯髒彈來打選戰.這是民主選舉很惱人的事!(語見連勝文24歲和周玉蔻45歲的當年

 

我也說過:

 

個人認為除了1+1=2同類的問題,基本上根本不存在理性討論,限縮到最小範圍,理解、容忍、妥協和不粗口是達成共識或協議唯一的途徑,而非理性討論。有時甚至越討越厭,反而壞事兒!(語見 馬凱教授有錯覺?

 

台灣的「官二代」,不是有沒有的問題,過去是被理解、容忍、妥協的,牽拖出馬英九、郝龍斌的家庭背景因素,但觀其職場生涯及接受民選考驗的過程,若硬要結論出家世庇蔭,不見得沒有共鳴,怎不考驗當時有同樣條件的人?看似公平其實封閉保守把持的官場,張三李四王二麻子的兒子就是沒有被考驗的機會! 當年蔣經國電召宋楚瑜馬英九回國,就是因為蔣經國想到他們的老子給老子效命一生,故人之子嘛!語文和能力比他二人強的多得去了,我信得過嗎?賭場無父子,官場父子兵,這是很人性而非法治的!

 

「官二代」的自身表現,才決定這個身分類別能否維在「中性詞」是很天真的幻想,表像之外,一般人看不到也看不透,除非窟窿大如天,沒有他們遮不住的。郭台明怎麼寵或怎麼培養他的富二代,沒人能置喙因為一切都是他拼搏創立的私天下;雖說官場公職是國家名器,官二代結構性的制衡機制是否存在?同樣是很天真的幻想,還是因為表像之外,一般人看不到也看不透!就算窟窿大如天,也沒有他們遮不住的!

 

父子兄弟,三等親不得同時為官之類的迴避條款,或許能促進社會階級的流動性和公平性,可歐美民主進步國家都沒有呢!這是另一個政治上階級和分配問題!聯晚這篇社論吹皺一池春水!讓當官的愈看愈討厭!不過當官的別生氣,你們喫肉我們能喝湯,你們喫上肉我們有下水喫,祇別喫乾抹淨就成了,我們過得不爽,但要的不多。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homashsia8142&aid=11235696

 回應文章

驀然回首 (演員治國一場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4/26 06:49

官二代是全世界普遍的現象。君不見: 日本有安倍官三代,小泉官二代,石原二代,鳩山三代....等等, 美國有Bush Jr.官二代,甘乃迪家族,說不定槓上開花,外加武則天希拉蕊的裙帶?代. 新加坡有李二代,南韓有朴二代。族繁不及備載 !

其實任何職業,對自己的後代,都是近水樓臺先得月。醫生的兒女,很多從醫。演員的子女,也容易走上演藝生涯。官二代,毋寧是一種正常現象,合於邏輯。

胡說八道(thomashsia8142) 於 2014-04-30 12:54 回覆:
不常上網,抱歉遲覆

確實官二代不該有原罪

俗語龍生龍,鳳生鳳,兔子生的會打洞就這意思

恐悅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迴避條款
2014/02/23 09:30
是逆向歧視。美國甘迺迪家族﹐ 布殊家族就是官數代的例﹐ 有能力就人power﹐ 靠省籍種族悲情都是廢柴行為。
胡說八道(thomashsia8142) 於 2014-02-23 23:18 回覆:
1.迴避條款不可能成立,也不是真平等,所以我才這麼說。

2.萬事萬物靠平衡要執中,有些原素化學性質不穩定,在自然環境中游離存在很危險;有些原素雖是好東西,但在自然環境中濃度不宜太高;歧視敵視產生對立,傲慢高壓造就悲情,都是因為缺乏平衡和執中。

3.主觀上過度強調能力是力量,客觀上就讓人擔憂不懂得「嘉善而矜不能」而濫用力量,所以特別是政治力量須要法律規範、監督和限縮,過於迷信能力和力量是一種傲慢,好比車子馬力大沒煞車一樣危險。

4.族群、地域的偏見不好但難以避免,不同意台獨,祇能盡量以統一的好處說服他人,反之亦然;今日統獨藍綠對立本質上問題不大,爭權奪利重於人民福祉、國家前途和民族大義才是問題所在!

台灣有史以來,移民有勇闖新天地的開拓者,也有謫官貶吏,犯事流民,喫不上飯,尋求新機的人,地理上遠離中原故國,加重心理上去國懷鄉之思,之前他們從不覺得自己不是中國人,否則台灣古厝不會有隴西堂或是山西堂和建安府一類的匾額,可嘆日夜仰望中原故國,望著想著荷蘭人來了,想著望著日本人來了,故國何在?好不容易二戰結束,雖然是國共鬥爭失利的國府,好歹還是故國!不幸無論甚麼原因,又發生了228事件,驚弓之鳥的國府,在非常時期維繫政權與安定的非常手段可以被理解,當然造成副作用和傷害的負面情緒同樣須要理解和平復,我曾懷疑年年道歉,228究竟哪天才是個頭,但我也理解歷史偶然的錯誤,真是須要長時間來修正的!我是國府來台後,所謂的外省第二代,我不能奢望大家跟我一樣認同統一,正如同我不能奢望大家都能理解所謂的台灣悲情,雖然這種悲情已成歷史更無益現況。理解台灣悲情的心理背景(還有一些忌談但曾經對台灣菁英不很公平的事,這裡就不提了)才是族群真正融合的開始。

說出我心中的想法或許兩面不討好,祇因我從不是討好的人。

헤라온라인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2/22 12:36
人無法選擇他的出生,但能決定他未來想怎麼做。
胡說八道(thomashsia8142) 於 2014-02-22 20:04 回覆:
大夥多努力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