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6/15 01:00:32瀏覽716|回應0|推薦28 | |
05-06-2016 由於我知道大姑及二姑在檳城之行前早已經做足功課,因此我沒有做甚麼研究。我對檳城的粗淺印象是,位在馬六甲海峽上的檳城又稱檳榔嶼,在歐洲航海時代是提供補給和飲用水的重要的地點,鄭和七下西洋時曾經到過、歐洲航海時代在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港口、華人的人口比例很高。 同時,來到檳城後我才知道,我們所謂的檳城是指檳城州,其實包含兩部份:檳島(馬來西亞第三大島,又稱檳榔嶼)及位在馬來半島上的威省。我們這次的活動範圍只在檳島上,並沒有跨過檳威海峽到威省。 我們在飯店稍微休息一下,便又出門尋找喬治市的景點。 第一個走到的景點是邱公司。正確名稱是「龍山堂邱公祠」,又簡稱「邱公司」,雖叫做公司,並不是企業而是宗族的社團組織。 這裡設立了「邱氏文物館」,開放大眾參觀。 我們買了門票,步入二十四間排屋圍成鋪著花崗岩的廣場,及核心建築龍山堂。這龐大的複合建築群,在馬來西亞是最大的華人公祠。現在已是檳城有名的名勝古蹟。 龍山堂金碧輝煌,十分壯觀。對面有一座建築,看起來像是陽春版的廟框架。我正在猜測這座奇妙建築的用途時,公公很快地說:「這是戲台。」一看簡介,這果然是戲台。老人家果然是見多識廣! 我們先參觀龍山堂底層的設置的邱氏文物館,裡面詳盡地介紹了邱公司的歷史。 邱氏是檳城福建人的五大姓之一,自福建廈門新江的邱氏宗親移居到檳城已近六百五十年。十九世紀中時,他們在大銃巷公祠四周群聚居住,買地修建祠堂,成立龍山堂邱公司。有組織規範地共同祀神祭祖掃墓、修編族譜以及辦族學等活動;複製中國的宗族社會活動,在已成為英國殖民地的異鄉凝聚宗親力量。 可惜龍山堂在一百多年前遭遇火災,隔年又斥資重建。即使如此,重建的建築也已歷經百年。 二次大戰後,許多生意有成的邱氏宗族紛紛遷出,變成許多外姓人租住邱公司的房屋,這個建築群已不再是邱氏宗族的聚居地,現在是族人組成的信託團體共同管理投資。 我們看了邱氏的譜名,命名直到四十七世,目前最新的一代是第二十七世「家」字輩。 邱氏出了許多有名人物,在檳城一帶至少有五條街道是依照邱家的人命名,而之前的新加坡首富邱德拔也是邱家人。 接著我們走出邱氏文物館,上到二樓主殿的福德祠參觀。 我站在門口仰望福德祠,最先注意到的是:拜亭門口塑了兩尊花岡岩雕的錫克族守衛雕像。閩南味十足的華人宗祠門神不是秦叔寶和尉遲敬德,卻是印度人?真是讓我們大開眼界。 接著還有當年來自英國製的鑄鐵欄杆、英式漢化的西洋人物雕飾在梁架上等。拜亭屋頂上豪華的排頭亭景灰塑鬼仔力士帶著東洋異國風味、翼角盤踞有力的走龍又是中國廟宇最不可少的元素。從建築外觀就可以感受到文化的大融合。 看到這些,我可以遙想當年的閩南人,離開貧困的家鄉來到南洋。他們既忘不了故鄉,卻又漸漸地融入異鄉。 從這建築,可以看出這些移民們投入了資產、心血,蓋起象徵他們驕傲的宗廟祠堂;位在這遠離家鄉的南洋,對這些離鄉背井的移民們來說,意義更是十分重大。 不過,蓋宗祠的目的起初是為了團結宗族力量,等新天地發展到了一定程度,大家又離開這個宗祠繼續向外開展,當時是宗族重心的這個公祠,失去了當初的功能性,僅存留下富麗堂皇的建築訴說著百年來在這裡活動所累積的深厚文化、歷史。 我覺得很感慨。不過,這不就是古今歷史的縮影嗎?
從這樣狹窄的入口處,看不出藏著宏偉的建築。在早期的移民建築來說,這是有其防禦意義的。
黃色招牌是買門票處。 金壁輝煌的龍山堂坐落在花崗岩廣場上。
龍山堂對面的戲台。
拜亭翼角的豪華裝飾。
花崗岩雕的錫克族守衛雕像。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