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帝所處的年代,正是清王朝由盛轉衰、弊病百出、社會問題迭起的時期。鴉片以及鴉片背後所隱含的問題,無疑是其中最棘手的。 在道光朝以前,清政府的禁煙動機,多從道德出發,以鴉片足以淫蕩人心,消彌意志;而到了道光朝,除了道德原因外,更由於白銀外流,不得不從經濟立場來考慮禁煙問題;並且在煙毒的侵染下,國民體質下降,軍隊戰鬥力衰弱。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道光帝才成為推出林則徐上演了虎門銷煙時代壯舉的禁煙皇帝的。 道光帝對鴉片的態度是有個過程的。實際上,他是繼明神宗之後的又一個吸鴉片的皇帝,正因為如此,他對於鴉片的危害有親身的體驗。在鴉片流毒泛濫天下時,他意識到:“此物不禁絕,使流行於內地,不但亡家,實可亡國。”因此,繼位後決心禁絕鴉片。道光二年(1822)他就嚴諭廣東及各省督撫查禁銀兩出口及鴉片進口,次年發布《失察鴉片條例》,以後每年連連下達禁煙上諭。20年代,盡管鴉片流毒日廣,但對國家的財政收入還沒有暴露出咄咄逼人的威脅,白銀出洋雖有,臣下多認為是“夷人”用洋錢套換所致。道光帝對粵海關的百萬銀兩的歲入和種種報效十分看重,而且每年稅課是有盈無損, 所以在道光前朝,清廷對鴉片的禁止是流於形式的。1830年後,各地奏疏開始揭露鴉片對國家財政的危害,白銀的嚴重外流,引起了道光帝的高度重視。 1831年他加強禁煙的法律力度,嚴定賣食鴉片煙罪名,禁止販運及私種罌粟但次年輸入的鴉片不僅未減少,反而增加了9000箱。1832年,廣東連州瑤民起事,兩廣總督李鴻賓率兵鎮壓,但由於兵丁吸食鴉片,失去戰鬥力,幾乎全軍覆沒。御史馮贊勛就此事上奏,指出:兵丁吸食鴉片,“若不嚴行禁查,將來日甚一日,不惟一兵不得一兵之用;竊恐一省並無一兵之用,其為患貽不可勝言。”因此,馮提出必須嚴禁兵丁吸食鴉片。僅管道光帝主張嚴禁鴉片,但鴉片的入口仍有增無減。怎樣才能徹底解決這個煩惱不已的問題,又依靠誰來力挽狂瀾,道光帝心中尚無定計。1836年弛禁論提出後,道光帝發動朝臣進行議論,直到朱樽、許球鄧上奏批駁,淋漓盡致地描繪了“民窮財困”的可怕景象以及英國利用鴉片“毒害中華”的野心,道光帝更堅定了嚴禁的決心,不久他又發出上諭:“著步軍統領衙門及各直省督撫嚴懲販煙吸煙人犯。”1838年6月,黃爵滋上《請嚴塞漏危以培國本折》,痛陳鴉片耗銀為國病之憂,指出鴉片販子與官吏、兵丁勾聯一氣,“耗銀之多,由於販煙之盛;販煙之盛,由於食煙之眾”,呼籲必須重刑嚴禁,“必先重治吸食”,引起朝野的震動。道光帝即要求一些督撫各抒己見。9月各地督撫的29件複奏到達朝廷,除貴州巡撫看法特殊以外,湖廣總督林則徐、兩江總督陶澍、湖南巡撫桂良、護理湖北巡撫張岳篙、安徽巡撫色卜星額等表示支持,而大部份人對黃爵滋的建議進行了補充和修正,顯然道光帝的禁煙主張影響了內外大臣們,而這場討論的結果基本決定了清廷的禁煙政策。
下圖為 : 道光皇帝
參考資料˙大清國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