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跳出台灣觀點看歷史 ---- 周志宇
2017/02/19 05:22:08瀏覽218|回應0|推薦0

《台灣不教的中國近代史:中華民國為什麼是現在的樣子?》導

文/(建國中學歷史教師)

中國近現代史一直是學生頭疼的部分,充滿了挫折、條約、割地、賠款、戰爭……,更重要的,很多東西講不清楚。隨著國內及兩岸的開放,有愈來愈多的限制被解除,有愈來愈多的東西被開放,只是,疑惑仍然沒有澄清。

學生到大陸交流參訪歸來後說,他們在參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的時候,發現中國篡改史實,將抗日的功勞都歸於中國共產黨。「我們很憤怒地在留言簿上指責他們的做法。」學生義憤填膺地說。我當時很為他們的行為捏了把冷汗,慶幸他們沒有引發爭執或衝突。

解嚴之後的台北,大陸的出版品很容易取得,學生最疑惑的是歷史著作,海峽兩岸關於同樣一個歷史事件的說法,差異之大,彷彿描述的是兩個不同國家的歷史。如果事實只有一個,誰在說謊?會不會雙方都沒有說謊,他們只是選擇了「對自己比較有利」,或者執政者認為「自己的人民應該知道」的部分?可是,「不完全」的歷史,還是可信的歷史嗎?

任何歷史的書寫都有其侷限性,或者受限於史料,或者受限於時代的大環境,或者受限於個人的價值觀念。也就是說,歷史基本上是一種「建構」,其中必然帶著撰述者的個人觀點。了解這一點,就可以知道,海峽兩岸,都選擇了一部分對本身有利的史料,以自身的意識形態為基礎,建構自己的歷史陳述。要想擺脫這些現象,對兩岸來說,都還需要一些時間。

但莊魯迅先生這本作品,某種程度地跳脫出舊有的限制。這也許和他的特殊位置有關:一個在中國成長、目睹並親身經歷迫害,後來留學日本並從此在日本工作定居的中國人。中國人的背景讓他關注並思考近代中國興衰的原因,身受迫害的經歷讓他更深刻地描述並評價現代中國的災難,身在遠離故土卻又相距不遠的日本,則使他更能客觀地分析中國共產黨開國以來的權力鬥爭。

由於作者是大陸學者,所以書中沒有台灣,不過也因此可以跳脫出我們長久以來習慣的台灣觀點。作者以鴉片戰爭、太平天國、英法聯軍、甲午戰爭及清廷滅亡等五個主題為第一部的內容,對於清國為什麼失敗,他呈現出統治階層的貪腐與無能,民間的盲目和無知,也難得地呈現與中國主流不同的觀點,例如關於太平天國的陳述。

第一個部分的陳述與台灣一般的認知相去不遠,辛亥革命之後的歷史就有明顯的觀點差異了。孫文何以會聯俄容共?蔣介石「清黨」的原因為何?西安政變中發生了什麼事?中原大戰的真相如何?兩萬五千里,是「長征」還是「流竄」?是誰打的八年抗戰?蔣介石是如何輸掉大陸的?國共三大戰役的經過如何?

第二個部分其實是台灣讀者最有興趣的部分,看完這些,雖然不見得能夠徹底了解,至少可以更清楚以往的歷史作品所不願或不能討論的東西。

其實作者的第三部寫得最「動人」,這應該是因為其中非常大的一部分,是他的親身經歷,九、十兩章寫得簡要而清楚,作者多處使用第一人稱表述當事人的想法,更像小說而非歷史著作,但卻更能使讀者進入情境,我們幾乎可以感受到鬥爭現場。與教科書上描述的「三面紅旗」、「三反五反」、「雙百運動」等乾枯的名詞相較,這種文字的力量更大。

沒有一本歷史著作能夠完整且客觀地交待曾經發生過的真相,但經由不同角度的呈現,我們可以看到歷史的不同層面,事實上,當你開始質疑某些說法的時候,你已經開始建構自己的歷史解釋了。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92517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