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2/19 05:14:53瀏覽302|回應0|推薦0 | |
《台灣不教的中國近代史:中華民國為什麼是現在的樣子?》推薦序 這是一本寫給日本人看的中國近代史,作者自言「斗膽地將刺耳史實寫入書中」,其實,日本人覺得刺耳者少,中國人覺得刺耳的部分應該較多。然而,歷史的真相究竟如何,卻是永遠存在爭議的。尤其是近代史,即使當事人都已不在,「關係人」卻多得是,而且每個人都可以言之鑿鑿,甚至歷歷如繪。 基於這一點,我對作者最得意的「整理出罕為大家所知,或還沒注意到的史實」並不十分在意,倒是對他的一些獨到的觀點與嗟歎,認為甚有價值。 一般定義「中國近代史」是從鴉片戰爭開始,本書並不例外。可是作者卻特別提到了鄭和,並認為鄭和的壯舉戛然而止,是中國自絕於世界之外的重要原因。這是讀歷史的基本態度差異:若自鴉片戰爭談起,中國是一連串的屈辱歷史;若自鄭和談起,則是剔厲「上一波我們錯過了什麼」。並不是要引前人的豐功偉業來提振民族自尊心,相反的,老是緬懷漢唐盛世,才正是走不出屈辱陰影的主要原因之一。 鄭和七次下西洋其實代表著「中國去敲世界的門」,明成祖下令停止,並焚燬寶船,只是「中國不再去敲世界的門」。可是當「世界來敲中國的門」,中國卻回應得荒腔走板,才是陷入百年屈辱的原因。 作者另一個感想:鴉片戰爭驚醒的是日本,而非中國。同樣發人深省。鴉片戰爭打敗了,並不可恥,可恥的是不知恥。知恥近乎勇,當時的中國不知恥,所以無勇可言。以此觀之,林則徐是不是英雄反而不那麼重要了。至少林則徐是有所警惕的,他發現中國以外的世界發生了掀天揭地的大變化,世界不一樣了,中國也不能置身巨變之外。於是他整理成《四洲志》一書,希望增加中國人對世界的認識。並且在他被流放新疆出發之前,將《四洲志》交給好友魏源,魏源後來據此完成了二百多卷的《海國圖志》。 魏源在中國近代史上的地位,遠不及日本近代史上的坂本龍馬,這才是我們今天重讀中國近代史應有的反省。說得再明白一點,日本明治維新時期青年人「仰望坂上之雲」(順著山坡〔坂〕上升的雲,用來指日本在明治維新時期奮發圖強,學習追趕西方列強,國力不斷增強的情景)的那種積極性,才是今日中國青年應該具備的。 當年是第一波全球化方興未艾之時,西方帝國主義挾船堅砲利敲開中國與日本的門戶。中國陷入百年屈辱,日本警醒而加速加入帝國主義——拋開民族情感的話,日本當年做的正是「加入贏者圈」。 如今是第二波全球化方興未艾之時,帝國主義戴著跨國財團的面具,以美元為武器,在全世界肆意掠奪——遊戲本質其實沒變。日本的泡沫經濟破裂,陷入二十年低迷,有沒有驚醒中國?中國青年有沒有仰望坂上之雲的抱負?還是沉浸在追逐金錢之中? 我也講一句刺耳的話:氾濫的美元正好比當年的鴉片!如果中國的青年人不思國家之富強,徒以追逐金錢為第一要務,那就準備好再打一場鴉片戰爭吧! 書名「台灣不教的中國近代史」,其實除了甲午戰爭那一段之外,跟台灣都是間接關係。然而,若暫且拋開政治包袱與歷史包袱,嚴肅看待箇中關係:中國如果再一次對全球化回應得荒腔走板,中國若再一次落入敗部,台灣又會如何?所以,回頭再看中國近代史,用現代人的觀點思考歷史的教訓,毋寧是一件積極的事情。作者在書中敘述很多中國、日本、台灣都刻意不提的事情,就留待讀者自行咀嚼了。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