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7/02 22:52:02瀏覽306|回應0|推薦1 | |
〔記者鄭琪芳/6.27台北報導〕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表示,當初馬政府簽署ECFA,最重要的目標就是以貿易取代投資,希望台商回流、創造就業,但不論從投資、貿易或就業來看,ECFA都沒有具體效果;而且,ECFA是個架構,這個架構非常恐怖,夾帶金融業、服務業等,未來產業跟人都會過來,衝擊非常大。 夾帶金融、服務業 衝擊更大 邱俊榮表示,二○一○年兩岸簽署ECFA,但我對中國投資最高峰是在二○一一年,ECFA不僅未帶來貿易取代投資的效果,兩岸貿易問題反而變得更嚴重;去年我對中國出口衰退,自中國進口卻大幅增加,自中國及香港進口比重已超過十六%,可以預見,未來中國將會成為台灣最大進口國。 他指出,ECFA早收清單包括紡織、石化及汽車零組件等產業,但這兩年中國在搞進口替代,兩岸產業已從互補變成競爭,在先進國家市場,台灣產品被中國產品替代的情況非常明顯;而且,當初馬政府宣稱ECFA可增加二十六萬人就業,果真如此,失業率應可降低二.六個百分點,現在失業率就不會在四%以上。 邱俊榮認為,ECFA並沒有具體效果,壞處也沒有當初想像的那麼大;但ECFA是個架構,當初很多人以為就是早收清單而已,其實這個架構夾帶很多東西,包括金融業、服務業等,服務貿易及商品貿易非常不一樣,商品貿易透過海關,人沒有進來,但服務貿易的滲透是直接進入經濟體系,產業跟人都進來,衝擊比商品貿易大很多。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