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5/20 18:05:42瀏覽198|回應1|推薦1 | |
最近有一份針對國家認同的最新民調公佈,接受委託的研究團隊根據長達四、五個月與受訪的高中、大學與碩士生團體訪談及民調分析後認為,台灣年輕一代的認同高度,正朝「台灣」具有主體性的方向傾斜,以往歷史殘留與學校正式社會化的影響正在減弱。同時,這種認同台灣主體性的傾向並不完全建立在民族主義的情感上,更主要是綜合了對於生活地域認知,以及主體管轄權現實的理性考量結果。 這項研究結果受到注目的原因在於,過往的認知總認為,國家認同的變遷,會受到政治世代、教育程度與家庭成長等等因素的影響,然而台灣新成長茁壯的政治世代,其台灣意識的更加強化,並非出於前述的傳統基礎,而是建立在更加務實的判斷與選擇,在中國正快速「崛起」的背景映照下,這個發展趨勢顯然為台灣的國家認同增添了更為豐沛的生命與元素。 如果詳看調查數據,其實已經清楚勾勒出了台灣年輕世代對於這個國家的共同想像與圖像。四十六%的受訪者主張「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彼此互不隸屬」;廿%說「中華民國是台灣」;認為「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廿四%。主張「台灣和中國大陸同屬中華民國」的僅有八%;至於同意「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者僅二%。換句話說,被定位為「台獨」與「獨台」的加起來高達九十%,贊成馬英九抱著「中華民國憲法」自說自話的連一成也沒有,認同中國的在誤差範圍內更幾乎可以省略。此一結果可以做出兩個重要的結論,第一,這個新世代將在二十年後成為台灣社會的中堅骨幹,並且可望逐步主導國家的方向;第二,既然「台灣和中國大陸同屬中華民國」被當成夢囈,馬英九與國民黨還適不適合再自欺欺人下去? 前幾天,國民黨的副主席蔣孝嚴到中國去參加一個名為「台胞社團論壇」的活動,繼吳伯雄之後,他公開當著政協主席賈慶林、中共中央統戰部長杜青林等人的面說:「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沒有問題」,根據「我們的憲法」及「兩岸有關的法規」,就是「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之間的關係。國民黨一而再地跑到對岸去「確認」,合理的懷疑這是在交心表態,透過這個序曲,是不是五二○當天馬英九就算不便親自講也等於提前交代了?非常值得關切,而馬英九到底是不是「台灣地區」台胞的區長?如果這麼嚴肅的事情總統都可以默許而不立即澄清,司法院長就不應為其就職典禮監誓。 道理很簡單,馬英九上面的榮譽主席、下面的副主席有志一同這麼做,是好好的國民不當,要當「台胞」,堂堂的國家不要,要自降為「地區」,最可笑的是「中華民國」到了中國卻自慚形穢、講不出口,竟成了「我們」,國民黨對內囂張、對外猥瑣的兩套嘴臉,真是有愧人民。甚至這些執政成員到現在沒有跟大家交代:如果「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又是「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之間的關係,請問「中華民國」的國民有沒有包括「大陸地區」人民?如果有,「大陸地區」人民為什麼不必繳稅與服兵役?如果沒有,兩岸又如何同屬一中?這些矛盾不釐清,就形同自賤國格、自我掌嘴,不配領導國家。 下個禮拜天,馬英九到底會不會在就職演說中再度拿「憲法」與「兩岸條例」的「地區說」,與吳伯雄、蔣孝嚴的言談「接軌」,並向天朝叩跪?昨天總統府說對於不同意見會繼續傾聽民意,若此話為真,則「台灣和中國大陸同屬中華民國」業經調查只有八%新世代認同,顯然與絕大多數台灣主流民意背道而馳,那麼馬總統還要堅持一夫當關、擇惡固執嗎?若是如此,五二○當天所有不願意當呆胞、不同意選出的總統變成區長者,都必須對馬英九提出最嚴重的抗議。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