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郎咸平談起--兩岸不宜只顧悶聲發大財
2012/01/04 10:17:03瀏覽158|回應0|推薦0

阮永松 2010. 5

出生台灣的知名學者郎咸平先後在上海、廣東等地擔任電視節目嘉賓。郎咸平主談的節目內容包羅萬象,中美貿易戰、人口老齡化、大陸水污染水危機的對策、瘋狂脫韁的房地產市場、日本地溝油變廢為寶、民間集資的罪與罰、俄羅斯的私有化、大陸國進民退的惡果、大陸民營企業的困境,無所不談。郎咸平以談笑風生的氣勢、如數家珍的數據,贏得了相當的大陸觀眾。我太太說,可惜節目安排在深夜十一點,如果安排在央視晚上八九點鐘,可以讓更多的官員和人民長見識。
    儘管有些大陸知識份子批評郎咸平過於民粹,我也不是完全同意他的所有看法,但畢竟人都有局限性。最近郎咸平談到大陸西南水危機和沿海地區的水污染時,列舉歐洲萊茵河化害為利的治理模式,即污染排放企業與政府共同出資建立污水處理廠,企業與政府由單純的監管被監管變為夥伴關係,以此促進企業互相監督、減少偷排污水。
    針對西部大開發,郎咸平提醒政府注意甘肅、青海是長江黃河的上游,沿海污染企業應堅決淘汰,不能隨意遷往中西部。長江黃河上游如果發生污染,將會殃及中下游地區,對國家危害更大。他希望中央政府統攬全局,要求中下游地區應向上游地區提供經濟補償。
   
我看了這個節目也感歎,如果在中央電視臺晚間七點半的焦點訪談討論這些問題,社會效果是不是更大?內蒙古草原當年如果不是盲目廢止遊牧文化、引進南方包產到戶的承包制度,草原按照傳統定期休牧恢復生態,現在席捲北京的沙塵暴該不至如此囂張吧。
    從地溝油、毒奶粉、毒疫苗、沙漠化肆虐的現狀來看,一些地方官員為了遮掩過失、維護顏面,不惜犧牲法治,打擊毒奶粉和毒疫苗受害者維權這些地方政府官員才是大陸社會穩定和中共政權合法性最大的破壞者。媒體如果無法追查毒疫苗真相,將來一旦爆發流行病,如果民眾拒絕相信政府,將會發生災難性的後果。吵鬧並不可怕,沉默才可怕。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迫切需要臺灣經驗。我希望臺灣的有識之士能以各種形式(包括報刊、網路、電影)向大陸推廣過去柴松林先生推動民間消費者基金會、楊憲宏先生推廣環保運動的經驗。
   
公民社會方面,臺灣是先行者,應該拉大陸一把。利己是人類的天性,但是唯有利人,才能實現長久的互利。隨著東亞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各國在大陸市場的競爭也將更加激烈。臺灣的商品要行銷大陸,決不能僅靠大陸長官關照,長官只是簽字而已,最終買單的都是大陸的普通民眾。即使各省長官簽約採購,如果大陸同胞不接受,也會造成商品積壓。
   
今天一般大陸人已將郎咸平當成自己人,沒有人刻意區分他是臺灣人還是大陸人。一些基層民眾甚至將他當做民營企業教父和自身利益代言人。他點名批判某些企業高管侵吞國有資產後,在民間聲望如日中天,名利雙收。我期待臺灣的仁人志士敞開心胸,找回當年「立足臺灣、胸懷大陸、放眼全世界」的格局,一起推動文明法治的新中國。
   
今天兩岸間半官方論壇此起彼伏,但內容似嫌抽象。什麼時候兩岸草根階層可以舉辦生態環保、醫療健康、勞工權益、兩性平等、公民教育、宗教信仰、公益慈善、基層選舉等具體領域的民間論壇呢?大陸還有一些進步人士在為推動公民社會苦苦掙紮,臺灣當局對此是見死不救,還是仗義執言?臺灣官方和民間能否針對事關大陸人民切實利益的公共事務(如毒奶粉、毒疫苗、勞工權益、基層選舉、大陸各級政府的表現、維權律師的處境)進行跟蹤關注,台灣各界能否以此為依據,對大陸的人權進步指數打分,作為決定與中共當局開展政治接觸、軍事談判日程的依據呢?兩岸文化論壇能為此確立制度規範嗎?北京對臺灣商人、學生一再施惠,台北有沒有勇氣和決心連接大陸的公民社會,爭取大陸人心呢?如果經營得當,大陸的民主法治其實更有利於於台灣安全。
    兩岸之間井水不犯河水、悶聲發大財,未必是上策。兩岸關係不管未來如何發展,都應該學習對方的長處,傾聽對方的聲音,關注對方人民的苦難。對中共當局來說,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臺灣人民對大陸的進步並不吝嗇掌聲,川震初期的新聞開放廣受好評就是一例;總結教訓、修正錯誤,只會提高政府的威信,避免全局性的失誤,促進社會和諧。對臺灣當局來說,無論基於民族大義還是自身利益,臺灣都不應附和西方的「中國崩潰論」,而應果斷拒絕「三獨」(台獨、藏獨、疆獨)合流任何幻想。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600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