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2/06 00:29:13瀏覽442|回應0|推薦0 | |
台灣對大陸貿易依存度越來愈高,多位專家對台灣經濟極端依賴中國深感憂慮。經濟評論家馬凱將台灣的經濟比喻為懸在一根頭髮上,另一端是中國,而這根頭髮即將斷裂。他指出,台灣與歐盟、日本、中國、東協的貿易,也即將被南韓超越。解決台灣迫在眉睫的經濟危機,先決條件是拋開藍綠成見。 馬凱日前表示,他越來越擔心台灣經濟會發生問題,就目前來看,危機來自台灣經濟高度依賴中國大陸,我們這幾年經濟成長率大概10%,但其中3%是對大陸出超的貢獻,一個國家的經濟成長率集中於某個市場達到這麼高的程度,是非常危險的,這件事情政府沒有正視,令人非常擔心。 馬凱指出,其次是台灣對大陸市場有高度的出口,對美國、歐盟、東協市場也有重要的輸出,如果中國大陸是主要的一根頭髮,比較細的則在歐盟、美國、東協,但台灣這些市場已經快不保了。因為南韓在2007年把東協變成囊中物,在7月與歐盟建立自由貿易區,明年1月和美國建立自由貿易區,所以台灣的出路全都被扯斷了。他強調,當台灣面臨生死存亡時,不論是誰,頭一件事情就是把藍綠都拋開,一起為台灣人民找出新的出路。 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強調,台灣的經濟陷入很嚴重危機,台灣的國債雖沒有歐、美嚴重,但實際上已危害到整個經濟健全與永續經營,在社會,我們發現富者越富,貧者恆貧,社會階級兩相對立;台灣的舉債不斷創新高,我們看到台灣的財政無法永續經營,台灣正在挖大坑把自己埋掉。他指出,從金融體制面來看,金融機構走不出去,又難在國內生存。市場機制僵化,沒有紀律。台灣有ECFA暫解出口衰退的問題,但卻提高對中國的依賴度。目前為止,金融機構無法在全球金融市場生存競爭,只有金融自由化、走向全球,才能避免生存危機。 台灣智庫董事長陳博志表示,要刺激經濟成長只有提升生產品質,所以應該推動知識經濟。其他手段諸如需求面政策、泡沫經濟、降低成本都是治標不治本。中研院院士胡勝正則指出,台灣經濟因為全球化而受益,但全球化的影響有正有負。當台灣從勞力密集產業提升到資本密集產業時,貧富差距也因此擴大。面對全球化經濟循環越來越快速的現在,更不能只依靠中國大陸。此外,發展在地經濟對解決失業率、提升經濟成長率而言,非常重要。 中國經濟惡化影響 更甚歐債 受歐債風暴的連動影響,台灣經濟因素是否會衝擊明年的總統大選?經濟評論家馬凱認為,相較歐債風暴,衝擊台灣總統選情更重要的關鍵,是中國經濟現況。經濟因素是否有可能衝擊到明年大選?馬凱認為,每一組總統候選人都沒有把台灣的問題真正講出來,所以一般人民對目前的情況了解有限,而感受不深切;因為感受不深切,所以不會有太多的恐懼。因此,經濟因素對大選的影響就變得無足輕重。 馬凱表示,「歐洲的問題,我認為在1、2個月內、也就是總統大選之前可以看到轉機,那些部分應該是正面的;可是大陸那邊的情況是不斷在惡化,而那個部分對台灣的影響比較直接。如果受大環境影響的話,應該是來自中國大陸的影響,而這個影響可能比歐美更嚴重。」 台灣對大陸貿易依存度與日俱增,ECFA簽訂定後更加禍福相倚。從大陸沿海中小企業的倒閉潮,延伸到國內實施無薪假的企業家數越來越多,這波景氣的寒冬是否影響總統大選的選情,值得關注。 對於歐債危機對大陸台商的影響,台企聯副會長葉宏燈指出,與2008年金融風暴相比,歐債危機對大陸台商而言,更不樂觀。他表示,2008年台商多抱怨單價和成本不符利潤,但這次歐債危機,台商根本已不談單價和成本,因為連最基本的訂單都沒有。工總副理事長許勝雄表示,台灣出口至歐盟的比例,占總出口的11%,歐盟是台灣出口第四大市場,如果歐洲經濟衰退,台灣出口勢必連帶受到衝擊。(鍾元)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