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張忠謀vs.彭淮南----工商時報
2011/09/14 06:35:45瀏覽158|回應0|推薦0

2011-09-09  

     近日兩位享有世界級地位的大師-半導體教父張忠謀8A央行總裁彭淮南-針對新台幣匯率的唇槍舌戰,恰恰正說明了台灣金融市場為何如此謹小慎微,央行總裁動輒得咎的宿命。 

     新台幣兌韓元的匯率並未巨幅波動,也未大幅升值,問題是連這樣的小事都會勞動兩位世界級大師,正顯示全球經濟正處於極端緊繃的狀態,各種意外隨時可能爆發。在暴風暴雨的巨浪下,如何讓台灣這艘小船穩定前行,才是台灣央行總裁最具挑戰的任務。 

     張忠謀日前在半導體產業高峰論壇演講時,提醒政府要注意新台幣匯率,張忠謀認為,「韓國政府很小心控制韓元匯率,相對上新台幣匯率波動較為劇烈」。他特別強調,新台幣的升貶值,攸關出口廠商的存亡,但是在匯率的控制方面,「韓國做得比台灣好」。 

     彭淮南剛剛獲得第八年A級央行總裁的桂冠,一向黑白分明的他也隨即發布新聞稿,以20071231日至今的匯率走勢做比較,拿出「美元兌新台幣、韓元走勢圖」佐證,就匯率平均波動幅度觀察,新台幣是4.15%,韓元則高達14.51%;韓元波動幅度為新台幣的3.5倍,新台幣匯率遠比韓元穩定。 

     張忠謀的提醒,應該是有特殊的產業競爭背景,在全球電子業緊縮的強大壓力下,台灣與韓國半導體廠商的競爭已經到了水火不容、你死我活的地步,因此,張忠謀希望獲得中央銀行在匯率競爭上的支援,也是他為了維護台積電股東權益的積極表現。 

     其實,維護台灣出口廠商的國際競爭力,向來是彭淮南的核心政策,過去兩年彭淮南還因此遭到學界與媒體強烈的批評,認為央行刻意維持低估的新台幣匯率,造成台灣內需不振、資產價值配置不公的問題。張忠謀過去也曾經在專業媒體撰文力挺彭淮南,肯定彭淮南對新台幣匯率即時有效的管控。在新台幣匯率的議題上,張忠謀與彭淮南從來就是同一戰線的朋友。 

     就以此次遭到張忠謀點名的新台幣與韓元匯率來看,兩種貨幣兌美元匯率可以說是亦步亦趨,新台幣兌韓元匯率(以兌美元匯率換算) 在去年年底收盤時,是新台幣1元兌換36.90韓元,而9月初的匯價則是新台幣1元兌36.76韓元,根本就是持平。而今年全年最高點36.36韓元,最低點37.87韓元,高低只有不到4%的波動。就算把時間拉長到23年,新台幣兌韓元也在窄幅區間波動,應該說新台幣相對韓元還處低檔區,有利於廠商的出口競爭。 

     台灣的中央銀行,可能是全世界肩負任務最艱鉅、功能最複雜,又最容易成為眾矢之的中央銀行。他除了「控制物價」的天職外,必須在藍綠鬥爭劇烈的政府尋找獨立的空間,必須阻擋立法院以及利益團體的政治關說,必須「管理」或者說是「防堵」進出炒作的國際熱錢,還要緊盯韓元與日圓的匯率,來「協助」外銷廠商創造出口。台灣的中央銀行更必須背負極為沉重的財政責任,2011年的政府預算中,編列有1,800億元的收入來自「中央銀行盈餘繳庫」,高達政府全年歲入的11%。 

     為了防堵熱錢、協助出口廠商,中央銀行必須在外匯市場大量干預,結果會造成央行損益表出現嚴重的虧損。今年上半年,瑞士中央銀行就為了阻擋瑞士法郎匯率升值,持續進行干預而出現108億美元(相當於新台幣3,000億元)的巨額虧損,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韓國、泰國央行身上。台灣的央行則巧妙採用了列帳的手法,將外匯干預的損失列入資產負債表上淨值的減項,才讓央行得以完成「盈餘繳庫 1,800億元」的任務。 

     近日瑞士中央銀行痛下重手,宣示將要「死守1.20匯價」的匯率政策,給了台灣一個非常重要的警惕。瑞士做為貼附歐盟旁的小型經濟體,今年在歐債危機的避險熱錢湧入下,瑞士法郎全年升值29%,製造業與出口產業苦不堪言,股市則不斷創下新低。最後逼迫瑞士央行採取近乎固定匯率的異常手段,才暫時阻卻熱錢流入對經濟的衝擊。 

     同樣貼附在中國與美國身邊的台灣,至今仍然享有相對穩定與安全的經營環境,已屬極不容易。但是,面對歐洲與美國快速緊縮的消費市場、不斷削減的政府支出,加上波動越來越劇烈的金融市場,以及如蝗蟲般快進快出的炒作熱錢,中央銀行不僅必須時時處於最高警覺的狀態,更要未雨綢繆,估算中、美、歐一旦突然爆發經濟金融危機時,台灣的自保策略。 

     台灣長期享有大量出超,新台幣匯率本質就應該持續升值,卻在彭淮南的管理下,新台幣匯率得以維持在有利於出口產業的水平。像台灣這樣經濟體質相對穩健、負債相對較低的經濟體,很容易在危難時期成為資金避難所,發生類似瑞士的困境,這才是台灣央行總裁最大的挑戰所在。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562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