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經濟社論:點評馬政府財經政策
2011/06/02 08:06:21瀏覽348|回應0|推薦0

2011.05.18

    馬總統就職即將屆滿三周年,各項政策評價及滿意度調查陸續出爐,但多數不如馬政府的預期。馬政府三年來實踐了多項他承諾的政策,但何謂政策的實踐?是訂立新法或推出新計畫?從民調來看不全然正確;法規、計畫只是政見執行的過程,讓人民感覺政策的執行效果才是最終目的。去年經濟成長率逾10%,但馬政府還是要透過公務員加薪、鼓勵民間跟進等措施,讓人民對經濟復甦「有感」,可見經濟政策、數據的效果,仍須植基於民眾直接的感受。

    兩岸經貿的發展可說是馬政府財經政策的重心,簽訂兩岸經濟協議(ECFA)是主要內容。要讓民眾感覺ECFA是幫人民做生意、提升所得,必須表現在實際的經濟成長。雖然去年與今年對外貿易都成長,但今年3台灣接單、海外生產的比率達51.2%,代表企業可能有賺錢,但部分國內民眾還是得面對工作難尋或薪資停滯的難題。

    過去十年來,不管藍綠兩黨誰執政,台灣企業的投資與貿易集中於中國大陸是不爭的事實。此一現況映照出中國大陸是一超級工廠、也是巨大市場的重要性,因而在產業價值鏈中,是企業布局不可忽視的一環。然而,中國大陸近年面臨超額貨幣供給資產泡沫通膨壓力過度投資等問題,其所隱藏的經濟、金融風險及可能對台灣經濟穩定帶來的衝擊,是馬政府大力推展兩岸經貿政策之時,也須預擬對策的;甚至應針對這項衝擊,進行經濟發展的壓力測試。

    另外,本國銀行紛紛西進設立分行,並爭取子行,而在大陸高利差市場的誘惑下,本國銀行會否透過各種管道提供資金登陸營業,不無監理疑慮。更令人擔心的是,這些銀行是否具備良好的風險控管認知與能力,足以因應大陸可能的經濟震動?

    再看金融政見,馬政府宣稱要建立資產管理中心、高科技籌資中心,但其實際達成程度值得檢討。台灣是海外資產管理業者的銷售地,海外業者在台灣多只建立銷售據點,若任其如此,對國內資產管理的專業及能量提升有限,須有更積極的作為。此外,政府雖降低遺贈稅,吸引資金回流,但在國內投資管道有限、也未有效疏導下,大量湧入房市、股市,反而不利金融發展與穩定。再者,台灣股市的籌資能力成長有限,三年來較為突出的第二上市公司(發行台灣存託憑證)增加,但其資訊揭露品質,仍存有投資人權益未獲適當保障的問題。

    尤其,金融業這幾年的表現乏善可陳,去年整體生產毛額還比20052008年差。雖然政府一直宣稱現在是國內銀行業的黃金年代—─高獲利、低逾放,但去年的利息淨收益仍低於20072008年,手續費淨收益則僅略高一點。本國銀行業的高獲利乃是因為呆帳提得少,是低利率與政府要求銀行給問題企業紓困所致;此種黃金年代是否禁得起考驗,仍是一大問號。

    面對相對不穩定的經濟、金融環境,要建立良好的財經政策相當困難,民進黨執政八年亦未有效達成。馬政府第一任的最後一年必須提出更具體、更令人民信賴的財經政策,方能獲得民眾的支持。例如六大新興產業政策,民眾只看到洋洋灑灑的計畫,但感受不到執行成效;再者,僅有ECFA是不夠的,馬政府還須提出能增加在台投資的政策,才能真正在台灣創造就業機會、增加薪資,進而提升消費。去年國內固定資本形成29,596億元,只比2007年微幅增加,而且是政府、國營事業所貢獻,民間投資反而減少,實是最須著力之處。

    此外,面對金融業產值下滑的現象,更須有一套進取的金融政策,否則台灣什麼中心都做不到。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5280634